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明溪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6cm、4.5m、0.00817m3、4.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70%、1.12%、3.29%、2.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0cm、6.10m、0.00754m3、3.878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884m3.hm-2和13.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29倍和2.08倍.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2.8%、10.7%、35.0%、34.4%和11.4%;混交林杂交马褂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的人工实生杉木高67.6%、61.5%、323.1%、319.6%和77.6%;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高103.4%;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高85.9%;混交林杂交马褂木与萌芽杉木除在4~6m高度处存在种间竞争外,其他空间分布合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杉木萌芽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套种火力楠与深山含笑,进行杉木萌芽纯林与混交林的对比试验,9a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比杉木萌芽纯林增加4 04%、8 75%、16 3%、1 43%;混交林中火力楠和深山含笑生长良好,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杉木纯林的1 47倍和1 32倍;混交林的投入产出比高于杉木萌芽纯林,说明本模式是恢复和提高杉木连栽地土壤生产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比较了16年生萌芽杉木、拟赤杨混交林(3:1)以及萌芽杉木纯林生长状况、水源涵养功能、林内小气候、生物量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茬杉木、拟赤杨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总蓄积量,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14.59m、14.35cm、0.12307m3/株、229.3657m3/hm2、114.79t/hm2,与杉木纯林比较分别提高8.5%、5.8%、19.3%、22.5%、38.97%.混交林中拟赤杨枝叶生物量分布高度高于萌生杉木,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根系分布深度相差不大,属浅根系,但2者根系之间不互相穿透和盘结,能充发利用地力,同时混交林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35年生杉木+阔叶树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最大的平均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可促进杉阔混交树种成林,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明溪城关乡林场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对不炼山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地上部分持水量、0~40cm 土层的蓄水量和总持水量分别为10.72t·hm~(-2)、370.0t·hm~(-2)和380.7t·hm~(-2),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分别增加了10.93%、9.34%和9.37%。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具有比萌芽杉木纯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营造在福建邵武6年生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和5年生南酸枣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不同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产力、生物量差异和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酸枣早期生长快,在中等肥力立地上,6年生平均高为8 53m,平均胸径9 74cm,立木蓄积量86 08m3·hm-2,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大,冠幅越小的趋势。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3∶南1(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 42m3·hm-2,生物量为41 5127t·hm-2,与杉木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74 55%和97 27%,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邵武市桂林乡乐昌含笑人工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年生乐昌含笑与杉木1∶1混交林的乐昌含笑和杉木胸径、树高年均生长量、单株材积及总蓄积量均大于各自纯林。不同坡位9年生乐昌含笑人工纯林的胸径、树高及蓄积生长量均以下坡林分为最高,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8年生乐昌含笑和杉木人工纯林的平均木生物量分别为31.55 kg和33.74kg;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1.73 t.hm-2和45.55 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94.28%和96.85%,灌木层和草本层所占比例较少;乐昌含笑和杉木平均木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分别表现为:干>根>枝>叶>皮、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10.
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建柏与杉木混交后,两树种生长良好。建柏的胸径、树高、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13.6%、123.2%、144.1%;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37.5%、128.6%、221.1%。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中0~20 cm土层大于0.25㎜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01%;结构体破坏率低13.82%;有机质和水解性N含量分别提高0.452%和18.1 mg/kg;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1.09%、1.11%、1.13%;土壤容重低0.067 g/cm^3;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高3.00%、3.50%、2.04%。混交林40 cm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 t/hm^2,大大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在马尾松林冠下分别套种火力楠、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通过对各林分凋落物的研究表明,上述6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变化在3988 0~9269 8kg·hm-2之间,而年凋落量范围为2853 0~7078 0kg·hm-2。基于对凋落量积累和分解速率的比较分析,可预测上述7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依次为1 15、0 76、1 42、0 97、1 17、0 84及1 52a。对凋落物各组分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分别相应大于与其混交的阔叶树。  相似文献   

13.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秃杉、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75.06 m3/hm2,总生物量达81.57t/hm2,分别比秃杉纯林高34.4%和37.7%。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林分结构比秃杉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而且秃杉比杉木曼速生。  相似文献   

15.
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的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 ,其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 17 0 %和 5 0 32 % ,且土壤入渗速度加快 ,蓄水能力提高 ,0~ 40cm土壤层的蓄水量约为杉木纯林的 1 7倍 ,这对于今后改造杉木低产林与规划经营水源涵养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8年生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营造的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块状混交次之,株间混交最小;混交比例以杉木∶南酸枣=7∶3的生长量最大,杉木∶南酸枣=8∶2次之,杉木纯林最小。  相似文献   

17.
红豆树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三明莘口教学林场的 33年生红豆树和 31年生的杉木混交试验林的研究结果表明 :先种生长较慢的红豆树 ,后种杉木 ,缓和了种间关系 ,长期生长稳定 ,取得良好的效果。混交林平均蓄积量高达 474 5 4m3 ·hm-2 ,是红豆树纯林的 2 3倍。3种混交比例 ,以红豆树∶杉木为 1∶2的林分蓄积量最高 ;2∶1的林分蓄积量最低 ,但红豆树的蓄积量却最高。混交林中的红豆树平均树高、胸径明显大于红豆树纯林 ,而冠幅小于纯林 ,树干分叉高度大于纯林 ,说明红豆树杉木混交林能明显促进红豆树生长 ,并长成优质良材  相似文献   

18.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杉木福建柏混交林中单株生物量组成、土壤团粒组成、土壤孔隙和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每hm 2 蓄积量是杉木纯林的169 倍, 细根量是杉木纯林的15 倍;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0~20cm 土层> 025m m 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01% ; 结构体破坏率低1582% ; 有机质和水解性 N 含量分别高0245% 和131×10- 6;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009% 、091% 、100% , 土壤容重低0057gcm - 3; 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高300% 、350% 、204% ; 混交林40cm 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t·hm - 2。由于混交林的结构较为合理,能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林分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0.
杉木蓝果树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蓝果树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蓝果树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杉木蓝果树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1杉木蓝果树带状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