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料简易袋栽平菇新技术陈宗泽,殷勤燕,王旭明,袁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农学农机系长春130062)近年来,北方一些驻军部队为改善指战员的生活,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在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采用不同的平菇栽培模式,开始了平菇的生产。为了在部队更好地推广...  相似文献   

2.
徐有龙  杨珍珠 《食用菌》1995,17(1):26-27
我县位于赣东北地区,根据全年气候规律,除1月中旬到3月中旬寒冷低温多雨和6、7、8三个月炎热高温不大适宜栽培平菇外,一般多在9月至翌年1月上旬栽培,这期间称平菇栽培的黄金季节。全年平菇上市供应时间为10月开始至翌年4月(越冬菇)基本结束,而5月和9月还能适应平菇生育的期间里却造成缺菇淡季,货紧价扬单价高出产菇旺季的2~3倍。为了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当地平菇生长的有效气温,延长平菇供应期,增加菇农收入,笔者于1993年4月7日进行了平菇生料袋  相似文献   

3.
平菇袋栽与阳畦栽培结合二次出菇技术,对提高平菇单产水平,充分利用培养料资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一、袋式栽培1.供试菌种:采用我所驯化的低温平菇菌株S、Z—p117及佛罗里达平菇菌株。2.培养材料:选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3.培植方法: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玉  相似文献   

4.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5.
李威 《食用菌》1993,15(1):26-26
平菇栽培已遍及全国各地,产量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污染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平菇栽培新工艺的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采用本工艺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污染率可下降为零。  相似文献   

6.
陈若霞  应霞玲 《食用菌》2000,22(4):23-25
平菇是我地的主栽食用菌品种之一,栽培原料为棉子壳。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棉花栽培面积减少,加之棉子壳在食用菌栽培中应用越来越广,货紧价高,售价为80年代初的8~10倍,平菇的栽培成本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平菇栽培的经济效益。为此,寻找合适的材料替代全棉子壳的平菇栽培方式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不同比例的杂木屑替代棉子壳组成四个配方,以全棉子壳配方为对照,分别进行熟料和生产袋栽试验,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筛选适宜的配方组成,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 ①平菇品种:双耐3号,菌株由上海市农…  相似文献   

7.
余传生 《食用菌》1994,16(2):10-11
在平菇生产中,有时因选种不当和栽培不慎而造成发菌期培养料大面积污染或减产,甚至失败。为了保证栽培成功,现将本站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几个平菇优良菌株的主要特性及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株特征特性 (一)新依1号 1992年从山西引进,属广温型,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22~25℃,子实体形成  相似文献   

8.
陈文杰 《食用菌》2001,23(4):42-42
小平菇又称假姬菇,以其味美价廉的独特优势,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一改夕日小平菇仅靠出口外销这一局面,因此希望进行小平菇生产的栽培户也越来越多,现将该菇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法义 《食用菌》1999,21(1):18-19
近几年来,在食用菌栽培中,玉米芯的用量已越来越大,但大部分只是用来栽培平菇,栽培其他食用菌的甚少。笔者于1996年用玉米芯掺玉米进行了袋栽香菇试验,现将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平菇栽培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中后期缺水料干,因而平菇仍有30%~40%的产量潜力可挖掘。为了解决这一补水问题,笔者通过浸泡法、注水法、覆土法和滴箭滴灌法进行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五、不同方式栽培平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栽培者可根据所在地区和自己的不同条件,加以选用。 (一)瓶栽及塑料袋栽瓶栽一般用750毫升装的蘑菇菌种瓶、广口瓶或罐头瓶栽培。每个蘑菇瓶可装废棉干料0.35~0.4斤,500毫升罐口瓶可装0.3斤。将配好的培养料装至瓶颈,过多与棉塞接触,空气量太少。近瓶颈培养料不宜过松,过松难以保湿。装料后瓶中央打一孔,配上棉塞。经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瓶  相似文献   

12.
大椒行下温度较低,是夏季栽培平菇的好场所。多年实践还发现:大椒地套栽平菇,不仅大椒长得更好,而且产出的平菇质量及产量更高。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一般场地不宜栽培平菇,而夏季的平菇价格较高,可利用大椒地夏季套栽平菇提高经济效益。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忠 《食用菌》2005,27(4):33-33
目前人工栽培平菇采用棉子壳、木屑、稻草等熟料栽培为主,而本地一些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如麦草、玉米芯等资源丰富,多作为燃料利用或采用熟料栽培,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既能扩大平菇栽培的原料来源途径,又能降低生产成本,也对发展平菇生产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当地丰富的麦草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辅料进行生料袋栽,种植平菇的可行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促进当地平菇生产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峰  赵建选  靳荣线 《食用菌》2020,(1):37-38,42
回顾了河南平菇栽培方式发展过程及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产业优势,查找平菇发酵料栽培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香蕉茎叶在香蕉园套栽平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香蕉园行间栽培平菇是一项高优生态农业的典范,它能充分利用空间、土地,不与香蕉争肥、水,菌渣蛋白还是很好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香蕉产质量,提高农业附加值。香蕉茎叶发酵栽培平菇,不仅变废为宝,为香蕉茎叶找到出路,而且还解决了以前依赖木屑、蔗渣栽培平菇的问题。现将报告如下。1 培养料的配制1-1 配方 香蕉茎叶50%,牛粪20%,稻草25%,尿素0-2%,石膏1%,过钙0-5%,石灰粉2-3%。1-2 制作 将稻草及香蕉茎叶砍断撕碎,用3%~5%的石灰水浸泡16~24h后,捞起沥干水建堆,建…  相似文献   

16.
董万先  苗雨晨 《食用菌》1995,17(3):22-22
1977年棉子壳栽培平菇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对推动我国食用菌栽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由于棉子壳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扬,对平菇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进行了颗粒形玉米芯增氧发酵袋栽平菇试验,期望能找到一种利用廉价玉米芯原料栽平菇比较成熟的高产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栽培料需求持续攀升,传统的木屑、棉籽壳等栽培料已经不能满足产业的持续发展。"莱牧一号"(Pennisetum sp.)牧草为莱索托引进的新品种,生物量大,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现主要介绍"莱牧一号"牧草栽培平菇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平菇栽培提供新原料,促进平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目前河南省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平菇,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省农牧厅刘纯业高级农艺师,发明棉壳生料栽培平菇以来,发展迅猛。由安阳市农科所在1982年发明实验成功,作为主要栽培方式的“塑料袋堆积法栽培平菇”,更是发展势头强劲,很快在全国普及推广。笔者早年师从刘纯业、贾身茂、张春娥、王传福、姚占芳、贾风菊等我省食用菌专家,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成就了闻达菌业。现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经济实用,成效好,收益高的栽培技术、新经验,归纳整理,详细介绍给即将栽培生产或准备从…  相似文献   

19.
阐述聊城市平菇产业发展优势,以生产基地、合作社、生产大户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平菇生产中品种选择、生产规模、栽培模式等建议;介绍在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一代菇棚、提高产业链机械化水平、创新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平菇是平菇栽培常见的栽培模式,由于日光温室内长期栽培平菇,使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平菇栽培污染率上升、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平菇采收后废弃菌袋处理及清理温室需要消耗部分人力、财力。采用平菇、茼蒿轮作的生产模式,既能控制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的数量,减少杂菌污染、预防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