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的生物学根据及主要技术环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农业科学》1997,(5):201-204
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技术是以高成穗率为核心的双季稻666.7m^2产量超吨粮配套技术,一般可比原有高产技术成穗提高10%-20%,增产一成左右,其增产的生物学根据:(2)儿分蘖对有效茎的营养贡献甚少,而生态条件恶化其大,大大群体条件下更为突出;(2)在分蘖的有效的和无效转折期改善在分蘖的有效的和无效转折期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产水稻的施钾效应与增施钾肥的途径杨茹张淑艳刘庆学肖训刚(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省科学仪器公司)收稿日期:1995-11-25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亩产达千斤的田块大批涌现。在水稻栽培中...  相似文献   

3.
水稻苗情动态模拟模型(RSSM)由主程序、气候数据库、子程序日期转换、日辐射及日长计算、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决策、产量和产量结构预报组成.模型能逐日模拟发育进程、叶蘖生长、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根据运行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当地近短期天气预报,结合水稻高产低耗栽培法,模型能提前14 d 预告大面积的水稻苗情动态,同时推荐相应的栽培技术对策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性品种、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探索和明确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水稻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冀粳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1 ̄4次分蘖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的分蘖规律与分蘖生产力。结果证实,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2个蘖位转折期,主茎3蘖位为第1蘖位转折点,主茎N蘖位为第2蘖位转换点;在主茎1-N-1蘖位中,在水稻具有n-3的叶、蘖同伸规律的同时,主茎n蘖位上一次分蘖与主茎n-2蘖位下一次分蘖 具有n-2的蘖、蘖同伸规律,即纵向上主茎每长2片叶,横向上分蘖次数增加1次的规律;最优蘖位形成的规律是:在所有同次分蘖中,N-1和N-2蘖位1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N-3和N-4蘖位2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N-5和N-6蘖位3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合理利用强优势中位蘖具有18%左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粳徐优3-2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刘超,颜振德,郭荣良,蒋玉峰(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12)近几年,对杂交中粳徐优3-2进行了系统的产量比较、肥料、播期、密度等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较大面积示范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较强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从选择品种、增盘稀播育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探索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引入的11个国内外早熟马铃薯品种(系)进行熟期,产量,商品性试验,筛选出了适于黑龙江中南部地区两季复种栽培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系8022-1,研究了前茬马铃薯催大芽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及下茬复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收入37500元/hm^2以上,为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实现一年两季生产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稻中位蘖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直播条件下水稻主茎上不同部位的分蘖产生和成穗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茎留5-8蘖位和分蘖与留1-4蘖位相比具有较大的增产优势。前者与后者相比,分蘖成穗率提高22.9%,穗粒数增加13.44粒,营养体增大,生产力提高,第hm^2产量增加1132.5kg,提高14.8%。水稻中位蘖的优势是水稻潜能增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多,根系入土较浅,主茎扁且基宽适度,二次分蘖率高,叶蘖同伸性好,物质积累多。试验水稻个体发育健壮,根系发生量大,茎基粗壮。试验水稻群体田间封行期推迟。通风透光好。试验水稻始穗至齐穗的间.隔期为2~3d,基本同时抽穗,主茎带穗多,每穗颖花总量发育充足,相对均衡性较好。灌浆结实期干物质输转谷穗率高,乳熟生长阶段完成理论产量积累6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单季杂交水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高产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97-1998年在遵义市进行了草莓-水稻“双千田”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水稻轮作的栽培技术是,采用露睦分株繁殖及两段育秧、温室育小苗的措施,错开草莓与水稻的茬口期;实行平衡配套施肥,配合施用微肥,进行打叶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使草莓-水稻“双千田”产值达4352.55元,草莓经济性状性,产量达840.15kg/667m^2,纯收益为2660.00元/667m^2,  相似文献   

12.
一、优质水稻主推栽培技术模式 1、大棚钵育摆栽技术模式 我省为寒地稻作区,水稻产量和品质一直受积温少、生育期短的制约,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利用率低。为此,延长水稻生育期,增抢积温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模式,涵盖了水稻两段式钵体育秧、一段超早钵体育秧等新技术,采取两段育秧、地上三膜覆盖、地下隔寒(酿热)增温等技术,通过早育秧,抢积温,培育4.5叶、带1个蘖以上的壮秧。该项技术模式综合了现代水稻壮秧理论与高产栽培体系,突破了寒地水稻育秧的温度限制,实现超早育秧、钵体育带蘖壮秧,稀植早插,早生快发,优质高产高效,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实现我省水稻高产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两茬套种模式高产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两系杂交稻早稻与晚稻两茬套种模式的高产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水稻各生育期的茎蘖增长动态,生物量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观察与测定,按照两茬套种模式进行管理,双季稻平均产量1062.1kg/667m^2,最高产量1125kg/667m^2,这一高产模式为水稻更高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Ⅱ优50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Ⅱ优501作中稻栽培,具有生育期适中,较耐高温,大粒多和结实率高,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株型较发,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25.6万穴的密度和促蘖促花法,培育带蘖壮秧,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优质水稻新品种渝香203在重庆低海拔高产栽培的适宜田间配置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田间配置方式对水稻茎蘖消长、干物质生产与分配、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剑叶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扩行稀植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茎蘖的发生和有效茎蘖数的提高,还有利于增加水稻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产水稻群体齐穗期的地上部干质量为成熟期穗干质量的1.5倍左右,齐穗期主茎5片叶表现为“2>3≥1≥4 >5”的叶长排序.推荐的田间配置方式为26.6 cm×33.3 cm或23.3cm×33.3 cm,种植密度为7500~ 8570穴/666.7 m2,每穴栽插2粒谷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划分区组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同最地区影响小麦产量较大的4个主要栽培因子-基因苗及P,K,N肥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起关于产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贵阳地区小麦不同途径高产的农艺方案,翌年进行田间验证,证明贵阳地区小高产是多途径的,发蘖成穗为主,茎蘖并重穗,主茎成穗为主均可获得6350kg/hm^2以上的产量。提出了贵阳地区小麦多途径高产的观点和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南宁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播期试验,在2月16日-3月15日期间播种,产量与播期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播期推迟,水稻产量呈直线下降趋势,y=504.78-3.45x(r=-0.9899)。在桂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2月中、下旬。早播增产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半直立耐密型水稻为试验对象,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水稻蘖肥不同施用时期(3.5~3.7叶期、4.1叶期、5.1叶期),对水稻分蘖时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在本田秧苗3.5~3.7叶期施用蘖肥效果最好,半直立耐密型水稻有效分蘖率、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综合性状各方面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水稻化学调控的双控双促效应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水稻化学调控的双控双促效应及增产效果,提出了水稻双控双促化控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是将单一的烯效唑、赤霉素等化控措施进行有机的配合,以发挥其综合效应;是以提高成穗为途径,以控长促蘖、控蘖促穗为手段的高产化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提高秧苗素质除以培肥营养土或薄施秧苗肥外,播种时可施用育种调施剂或-叶-针期喷施多效唑,前期施肥量满足低位蘖生长需要并使够苗后能控苗稳长,中期壮蘖壮茎与增穗增粒的调控策略是增施长粗肥和分化肥,后期壮尾肥,壮尾水是增强光合产物生产与运转能力的养根保叶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