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杂交中粳徐优3-2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刘超,颜振德,郭荣良,蒋玉峰(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12)近几年,对杂交中粳徐优3-2进行了系统的产量比较、肥料、播期、密度等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较大面积示范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较强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甘薯育种工作中,如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并加速良种繁育和推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以有性杂交为主的甘薯育种,除了严格注意田间试验技术、正确选配亲本和改进其他育种技术以外,尤其重要的是确立一套合适的育种程序和选用客观的鑑定途径。现就这两个问题提出几点初步看法,以供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大面积水稻高产栽培的需要,1980~1982年江苏省科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通过全省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品种的百亩连片中间试验,形成了一套水稻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经三年实践,淮北地区采取这些技术措施,杂交稻在较大面积上稳  相似文献   
4.
盐优57系我所1982年用盐粳902不育系与C57V恢复系配组育成的中粳组合。1984~1986年参加北方稻区和江苏省杂粳区试,表现产量优势突出。1986年我所种植1.21亩丰产田,经江苏省农林厅,徐州市科委、徐州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验收,每亩实产765.4公斤,创江苏省粳稻单产最高纪录。1987年又种植1.50亩,亩产又创780.9公斤的新水平。试验证明,盐优57在淮北地区比常规中粳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与其它杂交粳稻相比,有更高的产量潜力。 一、高产群体的形成特点  1、前期早发要获得亩产750公斤产量,既要有足够的穗数,又要有整齐的大穗,两年的实践证明,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优势与栽培条件的关系 Shull(1914)提出杂种优势一词,主要是用来表达杂合体特殊的促进作用,如生长发育与生理活性的优势表现。但在近来杂种优势的概念就更为广义了,一般杂种优势是指杂一代在植株的大小、长势、产量、适应性等性状的超亲现象。杂种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在生理、生化、遗传方面均有特殊的表现。据研究,杂种优势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于质量性状则很少或没有优势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甘薯品种的耐旱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耐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条件下能够获得稳定高产的原因,与产量增长速度快有密切关系。植株营养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伤流量多、原生质粘度大、组织持水力強、在干旱时呼吸较低、净同化率高是品种耐旱的生理基础。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甘薯育种特点,提出直接鉴定、间接鉴定、综合鉴定三种方法,适于在育种的不同阶段鉴定品种品系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7.
8.
刘超  颜振德 《杂交水稻》1992,(3):4-6,10
杂交中粳具有与常规中粳和杂交中籼不同的栽培特性,主要表现为:分蘖优势不强,成穗数和结实率与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抽穗期早,灌浆历期长,群体光合能力强,抽穗后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大。高产技术关键有:合理安排生育进程,培育叶蘖同伸壮秧,前期促早发快发,施足有机肥,适当增加氮肥投入,中后期抓好肥水管理,养好老稻。  相似文献   
9.
面临大面积杂交稻单产达千斤,小面积单产已达1300-1500斤/亩的情况下,寻找更高产的杂交组合,实现更高产的栽培,就成为高产稻作栽培科研的重要课题。 原徐州地区农科所1978年从江西引进赣化2号进行比较试验,1979年试行高产栽培,五年来不但对赣化2号生育特性及其在淮北的丰产栽培适应性做了系统的鉴定,同时研究了赣化2号产量优势的生理特点,产量形成过程和不同种植形式的配套技术,并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进行验证,从而形成了适应于淮北地区推广使用的赣化2号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一、杂种优势与生态优势的合理利用 1.产量优势的生理基础:赣化 2…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常规水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针对杂交稻营养生长优势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的栽培。采用超稀播,育壮秧,以蘖代苗,适当稀植并采取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途径是我国稻作栽培的新发展。杂交稻高产群体的研究不但确定了适宜的群体指标,更注重建成高光效群体和冠层结构。杂交稻栽培还注重引用新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栽培技术应以“三高”农业为取向,加强省工,节本,改善品质的栽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