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方法对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山东、江苏、上海等地的鸡场中,收集疑为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的脾脏、肝脏56份,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斑点杂交试验(Dot-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REV检测。结果有21份呈PCR阳性,20份呈Dot-blot阳性,15份呈IFA阳性,且所有IFA阳性样品,PCR和Dot-blot检测都呈阳性,20份Dot-blot阳性样品中有19份呈PCR阳性。研究表明,PCR检测REV较其他方法敏感,可作为REV的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毒株的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70297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6.45×10copies/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氏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6%。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的主要脏器盲肠扁桃体、肾脏、肺和气管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肾脏的病毒含量最高,盲肠扁桃体中病毒持续的时间最长,从而揭示了IBV在SPF鸡体内复制的动态变化,证实了感染鸡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滴度的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本研究室制备的3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HI试验抗原,分别对100份和80份不同鸡血清进行IBV HI抗体检测,同时用IB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特异性试验中80份SPF鸡血清,自制抗原检测均为阴性,IBV ELISA检测79份为阴性,10份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9份均为阴性,10份IBV阳性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敏感性试验中,74份已知IB疫苗免疫或IBV M41株感染鸡血清IBV HI检测7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7.3%(72/74),IBV ELISA检测74份均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74/74),SPF鸡血清及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97.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本研究室自制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特异性为100%,抗原同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IBV ELISA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IBV HI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通过种蛋检测的方法监测SPF鸡群REV感染情况,运用已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攻毒母鸡种蛋中REV,并与血清REV水平进行比较。人工感染12月龄母鸡,从种蛋中提取蛋清,接种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后传代一次,之后石蜡密封孵化至9日龄制成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蛋清,并和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83份蛋清,3份REV阳性;46份CEF,2份REV阳性,均在攻毒后的11天、14天收集,阳性样品的蛋清和CEF呈对应关系,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与血清检测结果比较:阳性鸡蛋均在血清病毒血症持续的时间内采集,表明通过种蛋REV检测能反映SPF鸡的急性感染状态。本研究为通过种蛋抗原检测从而监测SPF鸡REV感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A型魏氏梭菌滤液处理100倍浓缩的IBV-M41株病毒液,成功研制出IBV血凝抗原,HA效价为1∶256~1∶1024,且仅与IB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不与其它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建立了IBV的血凝抑制(HI)反应条件,以梅里亚公司和荷兰GD公司生产的IBV商品血凝抗原作为对照,对免疫鸡和SPF鸡血清进行了抗体测定,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HI检测结果与IDEXX诊断试剂盒的结果符合率为94.2%。研究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合于SPF鸡监测和IB疫苗免疫效果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地高辛(DIG)标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pol基因的保守片段制成核酸探针,与IBV参考株、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流感病毒、正常鸡胚尿囊液及正常鸡肾组织等的RT-PCR产物进行斑点杂交,以检测探针的特异性,结果该探针仅与IBV毒株的RT-PCR产物杂交呈阳性,与对照病毒和组织的RT-PCR产物杂交呈阴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探针最低能检出约3.4pg的IBV RT-PCR产物.用该方法检测了38份疑似IBV临床病料,31份阳性;而用RT-PCR法扩增IBV S2基因确诊为阳性的只有29份.对人工接种IBV H52弱毒苗鸡咽喉和肛门拭子32份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结果表明,利用DIG探针检测IBV的RT-PCR产物,特异性和敏感性强,可重复,能克服RT-PCR非特异性反应和探针Northern杂交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快速诊断方法对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15nm的胶体金颗粒作为标记物,制备了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胶体金试纸条。该试纸条能检出浓度约为1.35μg/mL的纯化EDSV,用该试纸条检测135份临床样本,并与HA方法相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9.8%。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与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无交叉反应。表明,该试纸条用于检测EDSV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大批量抗原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新兽药白虎定喘口服液的药效作用,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鸡胚增殖抑制试验、气管纤毛运动试验及SPF雏鸡人工感染IBV疗效试验。将试验药液与等量IBV液混合作用后,接种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168 h,取存活鸡胚肾脏进行IBV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药物组168 h鸡胚存活率为80%,阳性对照组为2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药物组RT-PCR检测无目的条带出现,而阳性对照组有目的条带出现。40日龄SPF鸡连续用药3 d后,气管内注入0.02 mL墨汁,测量1 min内墨汁移动的距离,结果表明药物组墨汁移动距离极显著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17日龄SPF鸡用IBV-M41滴鼻,0.3 mL/只,24 h后开始灌服药液,1 mL/kg,连用5 d,结果表明,试验药物组与攻毒对照组在临床症状计分、痊愈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组织切片未见明显病变,而阳性对照组有明显病理变化。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白虎定喘口服液对IBV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可显著促进气管纤毛的运动,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具有较好的临床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犬瘟热鸡胚成纤维细胞弱毒疫苗免疫绵羊制备琼脂扩散抗体,应用犬瘟热病貉肝脏(电镜检查“++”以上)制备琼脂扩散抗原,建立了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用于犬瘟热病死动物肝、脾脏器中病毒抗原成分的检出。检测送检病料10份,与电镜检查结果比较,阳性符合率为85.7%(6/7),阴性符合率为75%(3/4),总体符合率为90%(9/10)。本方法特异、敏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cDNA3的KpnⅠ酶切位点,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Southern鉴定为正向插入了HB核蛋白基因,将其命名为pcDNA-N。对重组质粒进行大量扩增,应用聚乙二醇纯化后,对SPF雏鸡进行了免疫攻毒试验,结果表明,IBV核蛋白在抗感染和抗致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RT-PCR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228、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和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成功地扩增出600bp的片段。用1.7、0.2、0.6kb3对引物对6个IBV毒株和6个分离株的含毒尿囊液在相同和不同条件下进行RT-PCR,结果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3、5、9株IBV,同时可将不同血清型的12个IBV株分成6种基因型。将IBV分离株HK与标准株M41经PCR扩增、HaeⅢ和Hind酶切、RFLP分析,表明属同一马萨诸塞血清型。3株IBV(H120,HK,M41)在鸡胚中繁殖,PCR最早检出的时间为20~24h。RT-PCR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和感染鸡组织中快速检测病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原核表达IBV N蛋白,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并按常规方法制备杂交瘤细胞。经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3次亚克隆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18#、19#,并进行了抗体亚类的鉴定、Western-blot和IFA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3株单克隆抗体亚型均为IgG1,Western-blot和IFA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均能与IB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禽病常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成功制备了IBV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建立IBV检测方法和深入研究IBV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A stable recombinant fowl poxvirus (rFPV) expressing the C-terminal region (119 amino acids) of the nucleocapsid (N) protein of 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strain Ch3 was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the coding sequence within the thymidine kinase gene of fowl poxvirus (FPV)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he N protein was expressed under control of the vaccinia virus promoter P7.5 in 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cell cultures as seen in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in rFPV-inoculated specific-pathogen-free (SPF) chickens by detecting antibodies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 homologous IBV strain (Ch3) and two heterologous IBV strains (Ch5 and H4) were used to inoculate SPF chickens in a challenge to examine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the rFPV. When the chickens were challenged with IBV Ch3 or Ch5, the control birds had respiratory signs of infections bronchitis, whereas all the vaccinated birds were clinically normal although low levels of the IBV infection were detected by a differential ELISA. In contrast, in the chickens challenged with IBV H4, all control birds and vaccinated birds suffered from the highly lethal IBV H4 infec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terminal 119 amino acid of the nucleocapsid expressed by FPV is a host-protective antigen and may induce cross-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illness among some IBV strains.  相似文献   

14.
单抗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核衣壳蛋白(N)的单抗株6DH8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IBV抗原的单抗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Mc-IP),并对人工攻毒鸡及临床IBV感染疑似鸡进行了检测。在IBVM41株人工攻毒鸡,用该技术于1~12d从气管、2~7d从肾脏可以检测到IBV抗原,阳性染色集中于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临床疑为IBV感染的病鸡,以Mc-IP技术和单抗免疫荧光试验(Mc-IFA)同时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90.3%及83.9%。  相似文献   

15.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17.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广东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793/BS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891bp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检测IBV793/B的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IBV793/B能扩增出891bp的核酸片段,而IBVM41H120H52毒株以及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的模板。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从山东省分离的8株疑似鸡IBV793/B进行检测,结果7株为阳性。该方法的建立为IBV793/B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的IgG Fc段基因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猪肝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猪IgG Fc基因,以舍全长IBV M41 S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出IBV S1基因,分别克隆至T裁体.DNA测序表明,所获得的IBV S1基因大小为1.5 kb,lgG Fc大小为1 kb,序列正确.将IBVS1与IgG Fc基因串连,插入舍有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分泌信号肽序列(tP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上,在HeLa细胞上进行瞬时融合表迭.经免疫光和斑点杂交检测,表达产物同时具有IBV S1蛋白和IgG Fe活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诱导SPF鸡发病的免疫机制。选用1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4组,3组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分别接种鸡源IBV强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野鸡源IBV毒株3个毒株,对照组以同种方式接种等量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感染后12 h、36 h、72 h、7 d和14 d,每组随机选取5只进行剖检,并分别采集法氏囊、肾脏和气管组织,剩余鸡用于观察临床症状、发病及死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攻毒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各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部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不同来源IBV毒株之后仅鸡源IBV强毒株感染组SPF鸡出现抑郁、翅膀下垂、甩头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在感染后5~10 d共有7只死亡,死亡率为20%。病理剖检发现,感染鸡源IBV强毒株的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和有花斑样病变,而感染野鸡源IBV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对照组的鸡无明显的眼观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鸡源IBV强毒株组的法氏囊、肾脏和气管3个组织中均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和野鸡源IBV毒株组中均未检测到病毒,鸡源IBV弱毒株组只在部分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72 h,鸡源IBV强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TLR1、TLR2、TLR3、TLR5、TLR7和TLR15基因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和IFN-β参与更强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在感染后7 d,鸡源IBV弱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肾脏中TLR2、TLR3、TLR15、TLR21、IL-6和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野鸡源IBV感染后36 h法氏囊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3个IBV毒株中仅鸡源IBV强毒感染引起SPF鸡典型临床发病症状与可视组织病变,且可提高SPF鸡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来源的IBV对SPF鸡的不同致病性与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