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车轴草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取热水浸提法提取白车轴草多糖,研究其最佳提取工艺.以白车轴草为原料,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分别对4个提取参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然后对上述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车轴草多糖提取得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100℃时达到最大;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单峰曲线,上述条件分别为1:15、4 h和8时多糖得率最高.pH值、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白车轴草多糖得率的影响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影响多糖得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pH值>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液pH值对白车轴草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大.白车轴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15,温度100℃,浸提液pH值为9.经验证试验测得,此条件下白车轴草多糖得率为2.26%.试验结果揭示,白车轴草多糖的提取得率受提取工艺(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的影响显著,调整提取工艺可获得更高的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杏鲍菇多糖提取条件,为杏鲍菇多糖提取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在波长485nm附近测定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杏鲍菇多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97℃、浸提时间8h、液料比8∶1mL/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杏鲍菇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海南辣木叶粗多糖的提取最佳工艺,以及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试验以海南产辣木叶干粉为原料,采用水为提取剂,通过对不同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与次数及料液比研究最佳的提取条件。采用水杨酸法测定辣木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确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辣木茎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辣木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15.42%,多糖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清除作用逐渐增强,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单因素试验法优选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红芪中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红芪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常规法提取红芪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1.0 h,料液比1∶12时,红芪多糖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芷、白及和桔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三种植物多糖,并以多糖提取率为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芷水提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2 h,料水比1∶12,浸提温度40℃;白芷微波最佳提取工艺为功率400 W,料水比1∶15,时间8 min。白及水提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30℃,料水比1∶40;白及微波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8 min,料水比1∶30,功率640 W。桔梗水提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4 h,料水比1∶20,浸提温度40℃;桔梗微波提取最佳工艺为时间4 min,料水比1∶40,功率240 W。此外,微波提取法提取的多糖提取率高于热水浸提法,同时三种药用植物中微波法提取的白及多糖提取率最高,为38.67%。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防风多糖得率,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防风总多糖提取,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 min、浸提次数3次、液料比30∶1、浸提温度70℃、超声频率70 Hz,此工艺条件下防风多糖提取率为2.47%。说明从多糖提取率、浸提时间、能源消耗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综合考虑,超声辅助提取法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辣椒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法提取了绿原酸,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辣椒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745%。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砂引草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引草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选择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单因素试验的自变量,最终多糖的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各自变量及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影响的响应面法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砂引草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40、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5 h,砂引草多糖提取的实际得率2.75%。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益生菌FGM发酵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发酵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的提取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发酵黄芪多糖的含量影响显著,并且两两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影响发酵黄芪多糖提取含量的工艺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料液比 > 提取温度 > 提取时间;乳酸菌发酵黄芪液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9,在此条件下,发酵黄芪多糖的含量为6.72 mg/mL。试验证明该工艺可行,可为新兽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冷凝管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关键提取条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根据提取物得率确定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分析方差和极差R值表明,4个因素对猪毛蒿醇提物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猪毛蒿乙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是影响提取效果的次要因素。确定猪毛蒿有效成分的醇提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5%,料液比1∶7,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3.0 h。[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了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猪毛蒿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枣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枣是一种果品,其果实含有果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新疆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生长于盐碱沙地、山地、平原、沙漠和荒地.其化学成分有一定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沙枣中有效化学成分,对生长在塔里木地区的沙枣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药用性能.沙枣果实粉碎物用乙醇提取,经萃取、薄层层析的方法分离提取,并结合药敏实验对其进行效价测定,结果显示,沙枣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DM-2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枣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DM-2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动态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枣多糖样品溶液浓度为0.7 mg/mL、pH值为10、上样速率为2.5 BV/h、上样量为3 BV、洗脱剂浓度为55%、洗脱速率为1 BV/h、洗脱剂用量为3 BV时,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84.05%和97.3%。说明在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DM-2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枣多糖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荒漠区主要盐生植物水势日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文军  春亮  王育青 《草业科学》2011,28(1):110-112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区的代表性盐生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m ammodendron)、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小叶杨(P.simonii)等5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水势的日变化进行了测...  相似文献   

14.
赤霉素对沙枣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精林  张禧仁  王进  许耀照 《草业科学》2012,29(10):1560-1562
研究了不同浓度GA3对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150 mg·L-1范围内,不同质量浓度的GA3对沙枣种子发芽和出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效果最好,室内发芽率为86.3%,圃地出苗率为73.6%。  相似文献   

15.
 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的恢复和更新在过渡带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枝柽柳,梭梭,头状沙拐枣和沙枣的光合特性、水势(ψ)以及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1)4种植物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净光合速率(A)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迅速增大,当PAR 达到了植物的光饱和点之后,A 出现下降的趋势;作为C4 植物的头状沙拐枣和梭梭都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体现出了C4 植物特有的高光合的优势,而其他一些光合参数K,Amax,Rday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2)4种植物中,梭梭具有较低的清晨和正午水势,说明梭梭主要依靠夜间水分恢复能力来应对干旱环境;清晨水势除头状沙拐枣和沙枣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植物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正午水势除多枝柽柳和沙枣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植物种之间的差异也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3)4种植物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变化较为一致,头状沙拐枣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P<0.05);而丙二醛含量最高的是沙枣,最低的为头状沙拐枣和梭梭,除头状沙拐枣和梭梭之间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他植物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4)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平均隶属函数法对这4种植物进行抗旱性排序,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是梭梭>多枝柽柳>沙枣>头状沙拐枣。  相似文献   

16.
库布其沙漠8种防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对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旅游专线两侧8种防护林0-10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防护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变异系数,旨在了解和掌握库布其防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 5个土层的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加;5个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0.70、0.94、0.92、0.94和0.90,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8种防护林的土壤水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旱柳(Salix matsudana)+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混交林(9.31%)旱柳纯林(8.93%)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沙柳(Salix psammophila)混交林(5.69%)沙枣纯林(3.31%)速生杨(Populus spp.)纯林(2.12%)速生杨+羊柴(Hedysarum laeve)混交林(1.90%)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纯林(1.60%)羊柴纯林(1.02%);8种防护林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柠条纯林(0.08)为弱变异,羊柴纯林(0.11)、速生杨纯林(0.11)、速生杨+羊柴(0.36)混交林和沙枣+沙柳混交林(0.39)为低等变异,旱柳纯林(0.64)、旱柳+小美旱杨混交林(0.67)和沙枣纯林(0.79)为中等变异。旱柳纯林、旱柳+小美旱杨混交林和沙枣+沙柳混交林是比较好的防护林配置,沙枣纯林和柠条纯林次之,羊柴纯林、速生杨纯林和羊柴+速生杨混交林3种防护林属于不理想的防护林配置。  相似文献   

17.
沙枣中几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灰化、消化方法对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进行处理,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沙枣果实消化液中的Na、Ca、Mg、Zn、Fe、Cu、Ni、Mn、Cd 9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确定了测定不同元素时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性及精密度。结果表明,Ca、Na、Mg、Zn、Fe、Cu、Ni、Mn含量分别为137.60、48.25、88.40、4.06、1.87、6.21、2.50和0.02 μg/g,Cd未检出。方法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8.5%~105.5%,精密度值在0.54%~1.78%。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能达到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不同水分梯度下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个体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干鲜比(DW/FW)及生物量在构件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小叶章个体地上生物量在小叶章群落中最大;各水分带小叶章地上生物量的时间动态呈双峰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时间随积水深度的增加而提前.生长季内,DW/FW随水分的增加而具有波动性,小叶章群落变化最大;灌丛一小叶章群落总体较低;常年积水的3个群落,不同生长期波动变化.小叶章地上生物量分配比:茎>叶>鞘;茎生物量比重,无常年积水群落大于常年积水群落;叶和鞘的生物量比重与茎相反.而水分梯度的直接作用以及各水分梯度下土壤环境条件是不同水分梯度带小叶章生长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土壤体积含水量,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40 d后的孟士德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unstead’)、蝴蝶薰衣草(L. stoechas ‘Pedunculata’)、狭叶薰衣草(L. angustifolia)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蝴蝶薰衣草和狭叶薰衣草的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孟士德薰衣草呈下降趋势。3种薰衣草的Pn,Tr和Gs均随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呈下降趋势,且胁迫程度越强,下降幅度越大。重度干旱胁迫下,孟士德薰衣草的WUE为5.47 mmol·mol-1,分别是蝴蝶薰衣草和狭叶薰衣草的2.49倍和1.87倍。  相似文献   

20.
长期水分胁迫对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典型植被多样性特征研究,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为期3年的水分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水位梯度下,三江平原典型湿草甸、沼泽化草甸及沼泽群落多样性特征动态变化及响应差别。研究发现,沼泽化草甸群落与沼泽群落的3个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水位梯度的响应较湿草甸群落明显;3个典型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总体均表现为随水位梯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且每个群落均以物种丰富度的响应最为明显;而群落均匀度指数随水位梯度的升高以及淹水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植物群落组成及格局在胁迫早期受水分条件影响最大,但最终格局是各环境及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