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图像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工程领域,并在农机工程、农学研究及精确农业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此,介绍了计算机图像技术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及主要组成,讨论了其在农机工程领域、农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农业工程应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洁 《农业工程》2019,9(8):35-37
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而在这一段时间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浮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寸土寸金的局面。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地把握土地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设计。在规划之中,土地测绘作为其技术支持,在信息化技术普及的过程中,让测绘技术获取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就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满足土地的开发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内涵;从近年作者在国际交流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分析了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剖析国际上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与变化特征以及国内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知识体系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为了生存和发展亟须对传统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进行改造、拓展和提升;指出未来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迫切需要发展水信息与水管理、水生态与水环境、灌溉排水机械与自动化、水经济与水文化、全球变化与农业用水应对和灌区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应通过实施大的农业水土观战略和学科领域拓展与提升战略,以及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变革推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走向更加系统综合,由传统的工程观、技术观,向与科学观、系统观、市场观、生态观、全球观、未来观综合发展;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态环境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水工程学科现代化,促进面向新时代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适应性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新作为,指出学科应用基础性研究还需更加机理、更加前沿,应用技术性研究还应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系统综合、更加模式化和标准化;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实现适应性发展的创新实践,力求对相关单位学科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等有机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轻便、高效、精确的数字地形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本文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优势和不足,无人机遥感技术虽能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持,但项目实施中仍要对部分区域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  相似文献   

5.
《人造板工艺学》网络课件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人造板工艺学》网络课件的实际制作过程,参考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动态,依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在将计算机与木材加工两学科进行整合方面。进行了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形测绘在土地工程中应用对于提升土地管理效率,促使土地管理规划方案科学化形成以及相关决策有效制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形测绘现状,阐述了测绘技术在土地工程中应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3S”技术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的不足;阐述了各种遥感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并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过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的一般步骤;最后指出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电子工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被越来越多人研究与探讨。现代社会人工智能是机械电子工程的核心,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的全新学科,是契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机械电子工程的关系,浅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的内涵、提出了农业工程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促使旱作农业由传统农业现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促进了持续农业的发展,保护了环境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保证了旱作农业增产技术实施的时间性和精确性,特别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可提高旱作农业地区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把传统的旱作农业生产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是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3S”集成技术是指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在土地工程领域,进而提高土地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的技术手段。笔者从“3S”集成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应用现状出发,就“3S”集成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施工监管、土地整治验收评价以及土地整治移交管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动态监测工作成效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3S”集成技术与数据处理、地学分析等手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地表信息获取、土地面积测量、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灾害监测预警和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程,显著提高了土地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胡一 《农业工程》2019,9(1):59-62
荒滩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以陕西华阴白龙涧荒石滩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对耕作层进行土体有机重构,科学开辟新耕地资源,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小宏 《农业工程》2018,8(5):86-88
随着GPS驾驶操作技术以及无人驾驶低空飞机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地籍测量中应用无人机技术已经成真。无人机结构紧凑,行动灵活,无需在特殊跑道起降,受到空域管制与天气等的影响较小,能在短时间快速获取图像。该文从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优势着手,探讨它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流程与具体应用,助力农村土地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薄克明 《农业工程》2016,6(2):116-119
实施、推广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天津市的推广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了天津市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技术应用成效,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车自力 《农业工程》2019,9(2):25-27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简单概述了GIS概念和构成,GIS在农业环境检测、农业资源管理和水电工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GIS未来发展前景,对推进GIS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耕地养护意识的提高,有机肥抛撒机作为有机肥还田的专用机具逐渐受到重视。针对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链板式、搅龙式等有机肥抛撒机存在的不足,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推送式有机肥抛撒机,并从结构原理、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试验效果等方面阐述液压推送式有机肥抛撒机技术优势,为我国有机肥还田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干旱胁迫对茶叶生产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从干旱胁迫对茶园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外在表现着手,结合我国茶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从工程措施、农艺措施、抑蒸集水措施和管理节水等方面总结茶区节水灌溉技术,探讨茶园节水抗旱发展趋势,为茶区规划和茶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所包含的因素较多并且相关因素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CAD传统技术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效率低和成果准确性差等缺陷,因此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各种地理信息技术软件逐渐运用于其中。GI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在这些环节中为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而且此项工作中最具科技含量的现状和规划图件将GIS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该研究重点探究分析了GIS技术在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运用情况,并以青海省果洛州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