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渔稻养作及其在涝渍地综合利用中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渔稻养作的生产模式、渔稻养作模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渔稻养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把渔稻养作模式引入到涝渍地的综合利用措施中作了相关分析,并对涝渍地渔稻养作模式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明确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涝渍地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渔稻养作的关键灌排技术研究、渔稻养作的减排机理研究和渔稻养作对区域排涝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稻渔综合种养对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中国人多地少问题、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走访贵池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当地农业部门与政府机关等,以当地农村新业态的经济发展、居(渔)民增收为主要调研方向,结合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从“稻渔+机械化”“稻渔+旅游”“稻渔+互联网”三方面分析贵池区稻渔业综合性种养产业发展现状。【结果】1)贵池区的农业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对于水稻渔业综合种养非常重视,以水稻栽种和稻田水产品养殖为主,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链竞争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够突出、模式单一等问题。【结论】“稻渔+N”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向着绿色、优质、安全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绿色、生态农业科技新成果,以稻鸭共作方式生产的稻米、禽鸭具有优质、安全、高效的特点,适应当今人们对优质健康食品的追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国家重点扶持的优质粮产业工程发展方向,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项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水稻田间复合种养模式是实现农业和渔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模式之一。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是目前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技术之一,但是目前稻鸭共作模式下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晰。针对以上问题,以常规稻作、转换期稻鸭互作和有机稻鸭共作三种水稻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研究,探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对稻田土壤肥力、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水稻复合种养经济模式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涝渍地渔稻养作对区域排涝模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稻养作作为涝渍地利用的模式之一,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定量分析。以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为研究对象,采用CLUS-S模型制备不同的土地利用重分类图,通过SWAT对不同比例渔稻养作情景下的区域排涝模数进行模拟,得到了以下结论:(1)渔稻养作能较明显的减小年度区域累积产流量,且减小量随着渔稻养作面积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雨型越小,渔稻养作对排涝模数的影响越明显;(3)排涝模数曲线曲率随渔稻养作面积比例增加而增加,说明渔稻养作所占比例越大,对区域排涝模数的降低效果就越明显;(4)模拟结果显示,在强降雨状况下,可能会出现排涝模数增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2020年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虾、鱼等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好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是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机械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湖州市大力推广应用稻渔综合种养(稻渔共生)新模式,2019年提出了完成5333hm^2的目标。但据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反映,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由于缺乏水稻育秧与机插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出现了重养鱼、轻水稻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以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的支撑能力为根本目标,以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特色,以解决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条件落后、产地加工手段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作为重点,对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工程、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6个领域开展系统集成研究,逐步形成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等农业工程领域发展与建设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建设模式、建设标准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关键集成技术,为现代农业工程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九五”我国推广农业新技术又有“新动作”根据农业部制定的“九五”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在“九五”期间,我国将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工程,其中包括:1.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建立以蔬菜、花卉设施栽培为主,相应安排畜、禽、渔等设施养殖,综合利用九十年...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发挥大井冈品牌优势,打造绿色、安全、环保农业生产模式,吉安市和泰和县农业主管部门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联合着力共同推进"稻虾共作"模式,努力推动和打造"井冈虾稻"绿色优质品牌。为使"井冈虾稻"按照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和经营,确保种植生产环节符合绿色产品生产标准,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操作规  相似文献   

11.
生猪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随着生猪养殖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生猪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为了向生猪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对生猪养殖关键设施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重点对猪舍、育仔、饲喂、粪污处理设施工程环节进行研究与发展分析。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生猪养殖设施工程技术体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生猪养殖设施工程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养殖设施工程各环节发展不均衡,养殖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较低,关键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体系不健全,养殖设施配套性差,养殖机械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较低等问题。建立健全的生猪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的研究体系,加强养殖、饲料、设施工程、资源环境等方面相互融合与协作、深入与系统的研究,开展适于我国南北方配套应用的生猪养殖设施与设备研发,实现生猪养殖过程的健康/福利化、生态化、自动化及至智慧化,将是我国生猪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已成为全党和全民的共识,在西部山区县如何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综合开发运作模式.对促进西部山区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农业工程是建立在工程学、生物、农业科学、经济及管理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科学。在我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业工程科技存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乡村振兴呼唤农业工程科技向生态化发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推进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第三,突出农业农村工程特点及重点发展领域。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农业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为重要。为此着重对我国农业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农业工程的发展首先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在WTO框架下,以市场运作规律引进、研究适合我国的轻小型农业机械与没施,提高农业工程技术的综合适应能力,加大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15.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农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型、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建设农业机械化全国农机科技新高地。采用走访调研、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农业机械分为生态、粮经、蔬菜、林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七大产业类,论述各产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研究各自的发展特点,总体处于减速稳定、减量提质发展阶段。目前存在区域、产业间不均衡,装备结构性过剩,利用率低,先进智能农机装备发展不足等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智能化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发展方向,提供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集成技术方案,提高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文章尝试对湖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湖南基层农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模式。文章认为,实现湖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应优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政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新型农机化装备、调整农机产业区域布局、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淡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日照市作为滨海城市典型代表,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日照市气象、水资源等条件,针对农田水利发展、土地利用等情况,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日照地区实现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思路。研究表明:日照市农业人口、耕地分布表现出地域性差异,旱地面积比例较大,蓄水工程相对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合理有效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水土保持工作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可全面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多功能开发,为滨海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薄克明 《农业工程》2016,6(2):116-119
实施、推广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天津市的推广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了天津市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技术应用成效,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付颖 《农业工程》2018,8(6):69-70
生态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同时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简要阐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我国生态农业现状和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发展历史,最后从政策保障、运营模式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在新时期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