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黔江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87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得到1株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细菌,再通过滤纸片法验证其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初步判断该菌为芽孢杆菌.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性病害,其危害严重,每年都给烟草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筛选对烟草青枯 病的致病菌青枯劳尔氏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属,并对拮抗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 初步研究,为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测试菌共246株,来自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55株菌株和实验室 保藏91株.以强致病青枯菌为测试菌,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得到2株拮抗菌.16SrDNA 序列分析表明,这两株分别 为娄彻氏链霉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对活性较好的链霉菌开展进一步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步获得活性最佳的发酵条件 和生物量最大的培养条件.为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了新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以丰富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等,并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拮抗活性及其对烟株的促生作用。【结果】在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TBWR1,序列基因登录号为EF562603,菌株TBWR1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C849252和Bacillus subtilis MN062963在同一分支上且同源性达85%,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效果达71.1%,并能显著促进烟草株高、叶长、茎围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增加。【结论】枯草芽孢杆菌TBWR1可作为烟草病害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肋烟青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鉴定白肋烟青枯菌并测定该菌对6种杀菌剂的药敏性。[方法]采用半选择培养基(PCCG)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达州市白肋烟茎秆中的青枯菌进行分离,并对其生化型进行了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了所得青枯病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叶枯唑、乙蒜素、农用硫酸链霉素、石硫合剂、47%聚赖氨酸、99%曲酸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3株青枯菌,均为生化Ⅲ型。分离所得青枯菌株对乙蒜素、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较为敏感,其中乙蒜素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EC50为0.086 ml/L。[结论]为白肋烟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以棉花黄萎病痛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g)V-190为测试菌,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初筛及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中拮抗能力较好的18株进行了复筛,得到抑菌圈达18.9mm的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获得了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7-30菌株。  相似文献   

8.
郑毅  伍斌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3-1324,1329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1种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200μg/ml;该化合物经1HNMR及13C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丁基吡啶甲酸,即镰刀菌酸。[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镰刀菌酸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辣椒青枯病内生拮抗菌,为辣椒青枯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防菌拮抗效能的测定从辣椒青枯病发病区健康辣椒植株体内分离对辣椒青枯雷尔氏菌(R.solanacearum)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并通过形态鉴定、16S r 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辣椒青枯病发病区健康植株体内分离筛选到1株对辣椒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CQW菌株,初步鉴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为辣椒青枯病防治提供了资源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番茄青枯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番茄青枯病防治和番茄抗青枯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番茄青枯病株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感染了青枯病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到9个菌株Tom l~Tom 9,根据分离菌株在TTC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将9个菌株鉴定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9个分离菌株可以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并可侵染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和茄子;9个分离菌株均可同时扩增得到144 bp的演化型Ⅰ的特异条带和280bp的青枯菌特异条带.[结论]从感病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的9个菌株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属于生化型Ⅲ、生理小种1、演化型Ⅰ和序列变种17.  相似文献   

11.
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的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为降低青枯病的损失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烟草青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作为试验田,采取灌根的方法进行药效试验,比较4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结果]经过连续2年的小区药效试验表明:施用芽敌水剂后,随着时间推移,青枯病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在烟草青枯病易发田块,当烟株打顶后喷施30.2%的芽敌水剂2次,对烟株抑芽效果达到82.27%~91.43%,对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3.13%。硼肥加石硫合剂处理对青枯病抑制有一定作用。[结论]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抑芽又防病,是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青枯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烟草-丹参轮作、土壤熏蒸处理、拮抗菌剂处理、链霉素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和烟叶产值的影响。[结果]拮抗菌剂处理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并且其产量、产值方面均表现较好。丹参茬处理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较高。土壤熏蒸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为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建议采用丹参轮作及使用拮抗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邓兆峰  方丽英  吕成群  黄宝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01-1102,1113
[目的]为林业生产防治青枯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广西上思县2种发病症状的桉树病株根上收集青枯病病原菌,按柯赫原则研究其致病性。[结果]2种症状的90%以上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完全相同,分离培养证实均是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青枯病菌。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慢性型青枯病菌部分菌株发生变异,致病性减弱甚至丧失,急性型青枯病菌的菌株致病性未减弱。接种试验表明,急性型症状病株上分离所得青枯病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症状的病原菌,桉树苗木死亡率高,发病时间早,发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结论]2种症状分离到的病原菌都为青枯病菌,均有明显致病性,急性型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筛选出4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鉴定植物枯萎病菌拮抗细菌,为植物枯萎病生防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枯萎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该菌株对棉花和小鼠的安全性。[结果]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中,有5株对多隔镰刀菌、香石竹尖孢镰刀菌、棉花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中,KL-1菌株对3株目标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69.09%、80.78%、78.89%。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结果表明,KL-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安全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KL-1菌株对棉花和小鼠安全无毒。[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KL-1菌株具有对多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且对棉花和小鼠安全无毒,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清江流域烟区中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土壤营养因素,为更好地进行该烟区烟草青枯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度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选择两种类型烟田(病田和非病田),于烟草青枯病全面暴发期(移栽后97 d左右)采集土样,测定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6项土壤营养元素指标中,有10项指标在两种类型烟田中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钙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机氮、有机碳和有效铁含量等可减轻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抑病的土壤营养条件为土壤pH 5.0~7.0,有机质含量1.5%~2.5%,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含量及钙镁比分别高于20.0 cmol/kg、1000 mg/kg和15,有机氮、有机碳及有效铁含量分别低于0.15%、1.0%和50 mg/kg.[结论]在清江流域烟区中,烟草青枯病发生程度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三明烟区冬季较为适宜的稻草还田方式。[方法]探讨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稻草堆沤后于起垄整畦前撒施回田处理烟株长相长势及烟叶产质量表现优于稻草溶田处理,尤其在"烂冬"天气表现更加明显,但其青枯病发率和发病程度高于稻草溶田处理。[结论]在"烂冬"天气或黏烂田可采取稻草堆沤腐烂后撒施回田的方式进行稻草还田,在中壤田冬季正常气候条件下采取100%稻草溶田,以降低青枯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7.
向修志  全琳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43-145
[目的]筛选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拮抗菌。[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防菌剂对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处理10、处理11、处理1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防治黑胫病的处理18和处理2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结合经济性状看,处理12和处理18表现较优。[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传病害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吴艳清  蒋继志  梁廷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11-8112,8135
[目的]筛选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拮抗芽孢杆菌并对其脂肽类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从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根际土壤中分离产芽孢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其中杀菌效果较好的Y-3菌株的脂肽类物质进行了HPLC分析。[结果]初筛有9株细菌对P.infestans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Y-1和Y-3菌株对P.infest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80%以上;Y-3菌株产生的脂肽粗提物对P.infestans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制率达90%以上,HPLC分析显示其脂肽粗提物主要包括8种组分。[结论]Y-3菌株产生的脂肽类物质抑菌效果显著,在生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艽根对小菜蛾杀虫活性物质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艽根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物质。[方法]以乙醇超声法提取秦艽根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并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且跟踪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结果]秦艽根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为0.795 8 g/ml;提取物分离后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强,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次之,而正丁醇萃取物及水层剩余物作用不明显。[结论]秦艽根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且杀虫活性物质为脂溶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