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89-91
为了解大仓鼠的耗氧情况,试验测定了大仓鼠在15,20,25,30℃下的耗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大仓鼠的耗氧量和耗氧率是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初步判断体质量与耗氧量和耗氧率呈反比。大仓鼠的耗氧量和耗氧率与温度均呈线性回归关系,并得到温度t与耗氧量x0(mL·h-1)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0=-13.412t+502.82,温度t与耗氧率Q0(mL·kg-1·h-1)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Q0=-105.75t+4 255.5。大仓鼠的耗氧率随温度而发生变化说明大仓鼠的能量代谢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20~25℃梯度内耗氧量变化较少,这个温度可能更适合大仓鼠生活。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5种温度(14 、17、 20、 24和29℃)下,白条锦蛇的耗氧量及耗氧率.结果表明:在这5种温度条件下,白条锦蛇的耗氧量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而白条锦蛇的耗氧率则刚好相反,随体质量的增加耗氧率反而减小; 另外,白条锦蛇的耗氧量、耗氧率与温度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在14~29℃白条锦蛇的耗氧量、耗氧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并得出耗氧量x0与温度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0=-25.25+3.51t,耗氧率Q0与温度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Q0=-230.25+27.14t.白条锦蛇的耗氧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说明白条锦蛇的新陈代谢率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在14~29℃白条锦蛇的新陈代谢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3.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花[鱼骨]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鱼骨]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鱼骨]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鱼骨]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山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鱼骨]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m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4a(R2=0.9582)和y=0.7746e0.574a(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0+O.0061x+0.4549(R。=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曦  李桂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64-165,169
按体重将试验鱼分为4组,测定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采用封闭静水式测量方法在28~32℃条件下,赤眼鳟的窒息点和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耗氧率(R0)与体重(W)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0011W2-0.0945W+2.0724,且赤眼鳟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耗氧率三者相近;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和耗氧率三者无相关性。对赤眼鳟呼吸耗氧的研究表明,赤眼鳟个体耐低氧能力较高,对水中溶氧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6.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规格对曼氏皮海鞘Molgulamanhattensis耗氧率的影响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为12~20℃时,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0℃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盐度为20~32时,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高于32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pH为6~8时,曼氏皮海鞘表现出较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而pH低于6和高于8时则明显下降(P〈0.01);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耗氧率则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小;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昼夜有两个生理高峰,分别为9:00—12:00及3:00—6:00两个时段。  相似文献   

7.
朴忠万  金志民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11+6432-6411,6432
[目的]研究温度对花鼠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影响。[方法]在0~30℃之间设6个温度梯度,测定花鼠心率及呼吸频率。[结果]花鼠心率总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呼吸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心率及呼吸频率与温度呈显著的线形回归关系。[结论]温度对花鼠心率及呼吸频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青虾(又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De Haan) 幼体的耗氧率和呼吸系数,在24℃~32 ℃温度下耗氧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其湿重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y=-4.5385 0.3888xy:湿重的耗氧率mm~3·mg~(-1)·h~(-1)x:水温(℃)其干重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y=-13.2200 1.1875xy:干重的耗氧率mm~3·mg~(-1)·h~(-l)x:水温(℃)在24℃、28℃和32℃温度下,青虾幼体的呼吸系数分别为0.71、0.76、0. 70。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4-2776
[目的]为光泽黄颡鱼的养殖结构优化及其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水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探索鱼类呼吸代谢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不同体重光泽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存在差异,体重较小的鱼的平均耗氧率较高,且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晚上。在11~29℃温度范围内,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与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并且呈现曲线上升的趋势,其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2 7x2-0.067 4x+0.516 5。光泽黄颡鱼幼鱼窒息点与体重和温度有一定关系。[结论]当温度为23~26℃时,光泽黄颡鱼幼窒息点最低,此时其生理代谢状态最佳,耐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耗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五组不同规格的黄颡鱼和一组瓦氏黄颡的耗氧率,找出了黄颡鱼的耗氧率和体重的关系式,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进行了比较,并绘制了两种黄颡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图。试验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同种规格的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两种黄颡鱼耗氧率都显著下降。两种黄颡鱼的耗氧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3时前后。通过测定计算出黄颡鱼的耗氧率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7279X-1.1826,R2=0.987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 ~ 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OR=aW-b和NR=cW-b,其中b的取值范围为0.488 ~0.874,平均值为0.620;a的取值范围为0.362 ~1.371;d的取值范围为0.454 ~0.747,平均值为0.591;c的取值范围为44.678 ~121.158.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OR =c1ed1T表示,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2℃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32℃时,耗氧率下降.在16 ~36℃时,尖紫蛤的排氨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NR=-c2 +d2T-d3T2表示,在28℃时排氨率达到峰值.尖紫蛤呼吸Q10值的范围为0.547~3.660,排泄Q10值的范围为0.235~2.515,水温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显著.尖紫蛤的呼吸氧原子数与排出的氨态氮原子之比O∶N值的范围为4.312 ~21.874,各种规格的尖紫蛤O∶N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东栅蚤蝇[Diplonevra peregrina(Wiedemann)]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规律。[方法]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广东栅蚤蝇的发育速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广东栅蚤蝇卵、幼虫及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8±1.25)、(15.88±0.90)和(16.04±0.20)℃,有效积温分别为(176.24±19.52)、(1 571.95±158.07)和(3 516.41±100.46)h×℃,确立了2个有效积温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回归方程:Y1=0.862+0.848X1、Y2=27.604-1.460X2。[结论]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积温法则建立起的广东栅蚤蝇发育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6.
匙吻鲟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19—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g±1.35g~156.42g±23.4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Y=0.2918T^0.2818(R^2=0.9477);耗氧率(Y)与鱼体重(W)呈显著负相关,Y=0.2924W^-0.1663(R^=0.9326);耗氧量(Y')则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Y'=4.675W^1.5136(R^2=0.9332);匙吻鲟的窒息点为(2.813±0.056)-(3.468±0.072)mg/L(以O2计)。  相似文献   

17.
刘若楠  杨志玲  于华会  舒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22-14923,14931
[目的]探讨四唑(TTC)染色法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以及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性。[方法]以10个栀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TTC浓度对栀子种子胚染色效果的影响,用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对栀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结果均有一定影响,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适宜的TTC浓度范围内,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测定结果表现出显著影响。四唑染色法测定的栀子种子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回归方程为Y=-13.154+1.077X。[结论]染色温度为35℃,TTC浓度为1.0%,染色时间为2.5h是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其测得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梁引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88+10954
[目的]建立测定地奥司明中吡啶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和DB-WAX色谱柱(30.00 m×0.25mm,0.25μm),在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氮气总流量55.50 ml/min、进样量1μl的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地奥司明中的吡啶残留。[结果]吡啶在1.965~23.586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98.4X+51.853,相关系数为0.999,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5μg/ml,定量限为0.25μg/ml,回收率在95.08%~100.05%。[结论]该方法精密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地奥司明中吡啶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