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瓜和黑籽南瓜幼苗根系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对铝毒的应答差异,进一步阐明黑籽南瓜对铝的抗性机制,为黑籽南瓜作为黄瓜的砧木提供依据。【方法】以‘津研四号’黄瓜和云南黑籽南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悬空培养法,研究了0(对照,CK),50,100和200μmol/L Al 3+对2种瓜类根畸形率、根长、根鲜质量及RBCs的黏胶层厚度、数目、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随着Al 3+浓度的增大,黄瓜根的畸形率也随之增大,而黑籽南瓜根畸形率无显著变化;2种瓜类的根长、根鲜质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但黄瓜根长、根鲜质量下降幅度较黑籽南瓜明显。随着Al 3+浓度的增加,2种瓜类RBCs的数目和活率均明显降低,且黄瓜降低幅度较黑籽南瓜明显;而RBCs凋亡率却随着Al 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该现象在黄瓜中较为明显。与CK相比,Al 3+处理明显增加了2种瓜类RBCs的黏胶层厚度,相同Al 3+浓度下黑籽南瓜RBCs的黏胶层厚度均大于黄瓜。【结论】RBCs能提高植物根系抵御Al 3+毒害的能力;黑籽南瓜RBCs因具有数目多、凋亡率低和较厚的黏胶层等特性,故其抵御Al 3+毒害的能力优于黄瓜。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乙醇代谢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乙醇代谢及相关品质的影响,探讨NO对冬枣褐变软化的作用机理,为NO应用于冬枣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0、10、20、30 µl•L-1 NO气体熏蒸4 h白熟期冬枣,研究了冬枣室温[(22±1)℃]贮藏和冷藏[(4±1)℃]期间外观品质变化的相关参数,丙酮酸、乙醇、乙醛等含量以及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20 µl•L-1 NO处理明显地减少了果实中乙醇、乙醛和丙酮酸的含量,且延缓了丙酮酸含量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了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30 µl•L-1 NO处理促进了冬枣果实在室温或冷藏期间的酒化软化。【结论】20 µl•L-1 NO处理可以减少乙醇积累对冬枣的毒害,有效抑制了冬枣果实贮藏期间的褐变软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采后香蕉果实耐冷诱导的效果及其对活性氧代谢、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香蕉果皮用10 µmol•L-1 MeJA处理1 min,在20℃恒温培养1 d(取样作第0天),然后置于7℃下离体培养10 d,测定果皮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NADPH氧化酶以及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香蕉果皮相比,10 µmol•L-1 MeJA处理的冷害指数较低、细胞膜透性增加缓慢;MeJA处理诱导了果皮H2O2含量和 产生速率的提高,并维持了前4 d的高水平,而MeJA处理降低了CAT和APX的活性,并在前4 d维持了较低的水平;研究还发现,MeJA处理还诱导了NADPH氧化酶和Ca2+-ATPase活性的升高。【结论】MeJA诱导的活性氧猝发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诱导了香蕉果皮冷害和耐冷诱导,并可能与钙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牛肉中钙激活酶系统的动力学性质#b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牛肉中钙激活酶系统的主要动力学特征。【方法】通过温度、时间、Ca2+浓度、反应时间、酶量、底物浓度等的变化,分析µ-钙激活酶,m-钙激活酶和钙激活酶抑制蛋白的动力学特性。【结果】随冷冻温度的升高和贮存时间的延长,钙激活酶系统活性都逐步降低,但冷冻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钙激活酶抑制蛋白的活性,而钙激活酶对冷冻处理不太敏感;µ-钙激活酶达到最大活性一半时所需的Ca2+浓度为50 µmol•L-1,m-钙激活酶为320 µmol•L-1;在测定钙激活酶活性时,反应时间应控制在60 min以内,酶活单位应小于0.45;在以酪蛋白为底物时,m-钙激活酶的Km值为3.185 mg•mL-1,Vmax为0.015 U•min-1,而µ-钙激活酶的Km值为5.320 mg•mL-1,Vmax为0.017 U•min-1。【结论】钙激活酶系统活性受贮藏温度和时间、Ca2+浓度、酶促反应时间、酶量、底物浓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铝(Al)胁迫下不同含量的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 NPs)对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金属纳米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择耐Al品种‘华春2号’和普通品种‘华春6号’,在0.3 g/kg Al胁迫处理下,施加不同剂量的ZnO NPs(0、25、50、100和150 mg/kg),探究ZnO NPs对大豆生理指标(鲜质量、根长和叶绿素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的影响。【结果】Al胁迫显著降低了‘华春6号’的鲜质量和根长,显著增加了其MDA浓度。对于‘华春2号’,Al胁迫显著增加了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而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无Al胁迫条件下施用ZnO NPs,均提高了‘华春6号’和‘华春2号’的鲜质量、根长和T-SOD活性。而在Al胁迫下施加不同剂量的ZnO NPs使‘华春6号’的鲜质量和根长分别增加13.2%~100.4%和7...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释放肽-2对猪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云贤  陈代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48-2852
 【目的】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在不同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处理次数条件下对新生仔猪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GH)的影响。【方法】分离1~3日龄新生仔猪腺垂体细胞,贴壁培养形成单层后,分别用0、10-12、10-11、10-10、10-9、10-8、10-7、10-6、10-5 mol•L-1浓度的GHRP-2处理垂体细胞2 h;用10-6mol•L-1浓度的GHRP-2处理垂体细胞5~180 min;连续用10-6mol•L-1浓度的GHRP-2处理垂体细胞6次,每次1h。【结果】10-12~10-5 mol•L-1浓度的GHRP-2都能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垂体细胞,刺激垂体细胞分泌GH(P<0.01),10-12~10-8 mol•L-1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7~10-5组极显著高于10-12~10-8 mol•L-1(P<0.01),GHRP-2适宜浓度为10-6mol•L-1;GHRP-2能引起GH的快速分泌,在10~20 min内就可使GH的分泌达到最大;在连续处理的前3次,GHRP-2能促进GH的分泌,从第4次开始,GH的分泌出现抑制状态,并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抑制状态更强。【结论】GHRP-2能够促进垂体细胞分泌GH,但其作用效果与处理剂量、时间和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湘西黑藤的杀虫活性及其杀虫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湘西黑藤的杀虫活性及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叶片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了该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和拒食活性,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该植物仅根有杀虫活性,根甲醇提取物对桃蚜无翅蚜成虫、3龄菜青虫、白纹伊蚊4龄幼虫、玉米螟3龄幼虫、黄曲条跳甲成虫、棉蚜无翅蚜成虫和甘薯天蛾3龄幼虫都有毒杀效果,其24 h的LC50值分别是30.9 mg•L-1、38.4 mg•L-1、135.4 mg•L-1、161.7 mg•L-1、180.3 mg•L-1、212.9 mg•L-1和244.5 mg•L-1。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活性化合物,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Tephrosin、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和Tephrosin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3龄菜青虫、黄曲条跳甲成虫和棉蚜都表现出毒杀活性,在浓度为100 mg•L-1时,死亡率为62.3%~100%;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有拒食活性,48 h的AFC50值分别是195.5 mg•L-1和106.6 mg•L-1。【结论】湘西黑藤各部位中仅根为活性部位。该植物根的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等多种害虫有较高的活性。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分离5个活性成分,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Tephrosin、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前3个成分对多种害虫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后2个成分对甘薯天蛾幼虫有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8.
GA_3、ABA和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激素调控大豆根系构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HN89"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5、0.50、1.00和5.00μmol·L-1的GA3、ABA和6-BA处理大豆幼苗4 d,利用根系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和结论】0.05μmol·L-1GA3处理可使大豆总根长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主根、侧根生长和总根长会受到抑制,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平均直径,根变得纤细;0.05μmol·L-1ABA处理不影响大豆根系生长,当ABA处理浓度大于0.5μmol·L-1后,显著抑制了主根生长和侧根数,从而降低了根系总根长,但对根平均直径影响较小;4种浓度的6-BA处理均显著抑制大豆根系生长发育,主根长、侧根数和总根长都显著降低,但提高了根平均直径,根变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激素类物质及同一激素的不同浓度对大豆根系的主根、侧根生长有着不同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结果】1~20 μmol•L-1 U0126处理后,菌株01-23的HT-毒素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部分组分的合成受到抑制,并诱导产生了一些新的毒素组分。1~20 μmol•L-1 U0126处理后获得的HT-毒素在感病寄主B37和B37Ht1玉米自交系上的生物学活性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在B37玉米叶片上的抑制程度强于B37Ht1。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菌株01-23的HT-毒素在玉米叶片上产生的坏死斑面积减小,抑制程度增加,但不能完全抑制病斑产生,10 μmol•L-1 U0126处理和20 μmol•L-1 U012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产生和生物学活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HT-毒素的产生和活性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具有更复杂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野大麦耐盐适应性反应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野大麦的耐盐适应性反应机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和X-ray微区分析等方法分析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 Link]在NaCl胁迫下幼苗生长、K+和Na+吸收、运输、分配及外排等生理响应。【结果】在NaCl≤350 mmol•L-1时,茎叶和根系的干重变化不明显,盐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茎叶,根Na+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于茎叶、茎叶和根中K+含量均下降,但茎叶可维持较高的K+含量;野大麦具有较强的K+-Na+吸收选择性;低盐胁迫时Na+主要贮存于液泡和细胞间质;高盐胁迫时主要通过外排Na+来维持体内离子平衡。【结论】野大麦在NaCl≤350mmol•L-1时生长正常,其耐盐性与根拒绝吸收Na+及茎叶维持高K+含量有关,Na+区域化与外排可能是野大麦主要的耐盐适应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渗透胁迫下钙对小麦胚芽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精选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185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CaCl2、EGTA、LaCl3及Verapamil配制的溶液处理萌发24 h的小麦根系,研究其胚芽鞘及根系对渗透胁迫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PEG-6000(20%)诱导的渗透胁迫下,低浓度Ca2+(10-6~10-3 mol·L-1)处理小麦根系时,不同浓度处理间胚芽鞘及根系的生长无显著差异,10-2 mol·L-1的Ca2+则抑制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EGTA(1、5、10 mmol·L-1)、LaCl3(0.5、1 mmol·L-1)和Verapamil(250、500 μmol·L-1)处理根系时,均抑制了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这种抑制效应与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密切关系。表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对缺钙更敏感,高浓度Ca2+以及减少细胞外Ca2+和阻断Ca2+的运转,均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根边缘细胞与根对铝敏感性差异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中豌五号为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0 mmol?L-1AlCl3处理24 h后,边缘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抑制率达到了19.2%,根系相对伸长的抑制率为10.1%。无铝条件下,边缘细胞的细胞壁果胶、纤维素糖醛酸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根段细胞壁。4.0 mmol?L-1 A1C13处理后,豌豆0~10 mm和10~20 mm根段细胞壁果胶糖醛酸含量提高,边缘细胞提高幅度尤为明显;边缘细胞果胶总糖含量显著提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总糖显著降低,而2个根段细胞壁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总糖含量提高。边缘细胞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铝含量显著高于0~10 mm和10~20 mm根段,0~10 mm根段铝含量高于10~20 mm,且在4.0 mmol?L-1 A1C13处理24 h后边缘细胞果胶1铝含量分别是0~10 mm、10~20 mm根段的14.4和17.4倍;同时,边缘细胞细胞壁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多糖较果胶高,且含有相当量的铝。【结论】豌豆根边缘细胞细胞壁果胶含量显著高于2个根段,与铝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显示果胶含量高的边缘细胞与根尖相比对铝毒更为敏感,同时,边缘细胞细胞壁多糖(包括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能与铝的结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Mg2+、dNTPs、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对枸杞SRAP-PCR反应的影响.建立20μL反应体系,模版DNA 50 ng,Buffer 1×,Mg2+1.5 mmol.L-1,dNTPs 0.3 mmol.L-1,引物0.3μmol.L-1,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 U,并利用该反应体系,两对不同引物组合Me1/Em1和Me3/Em5对12份枸杞样品DNA进行SRAP-PCR扩增,1.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说明该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从黑龙江大豆根部土壤中分离一株穗霉属菌株,对其诱变菌株26-13-4所产植酸酶进行研究。该植酸酶对植酸钠的适宜水解温度为45℃、适宜pH为5.0,在4、25和45℃下热稳定性好,在pH4.0~7.0时植酸酶比较稳定;低浓度的Fe2+、Mn2+、Ca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Cu2+、Mg2+、Zn2+、Al3+以及高浓度Mn2+、Ca2+、Fe3+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K+、低浓度的Fe3+对酶活没有任何影响。结果表明,该植酸酶以植酸钠为底物时的米氏常数Km为4.4×10-5mol·L-1。  相似文献   

15.
化学激活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离子霉素结合细胞松驰素B(cytochalasin B, CB)、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 CHX)以及6-二甲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 6-DMAP)等化学物质,对猪卵母细胞激活后发育的影响。试验1,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分别用15、20、25、30 mol·L-1的离子霉素处理40 min或电激活(1.3 kV·cm-1,80 s,1次脉冲),结果表明,20 mol·L-1组的激活率(69.93±5.80)%显著高于15 mol·L-1组(P <0.05),但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2,卵母细胞采用20 mol·L-1离子霉素分别激活10、20、30、40、50 min,再用2 mmol·L-1 6-DMAP处理6 h,其中,40 min组的卵裂率、囊胚率[(72.40±13.02)%、(25.37±11.43)%]较高,但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3,卵母细胞经离子霉素(20 mol·L-1、40 min)激活后,分别用7.5 g·ml-1 CB、10 g·ml-1 CHX、2 mmol·L-1 6-DMAP、7.5 g·ml-1 CB +10 g·ml-1 CHX和7.5 g·ml-1 CB +2 mmol·L-1 6-DMAP处理6 h,2 mmol·L-16-DMAP组的激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86.05±4.29)%、(61.77±8.10)%和(21.62±3.31)%] 显著高于7.5 g·ml-1 CB组(P <0.05)与另外几组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4,卵母细胞由离子霉素(20 mol·L-1、40 min)激活后,用2 mmol·L-1 6-DMAP分别处理3.5、5.5、7.5 h,5.5 h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66.59±14.36)%和(25.40±10.16)%]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果表明,离子霉素(20 mol·L-1、40 min)+6-DMAP(2 mmol·L-1 、5.5 h)为最佳激活方案。离子霉素激活卵母细胞后,CB与CHX、6-DMAP的互作对卵子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预处理法制备了新型的玻碳电极(PGCE),并在此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加替沙星(GFLX)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3 mol.L-1,pH为5.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电压为+0.20V条件下富集120 s后,GFLX在+1.05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不可逆氧化吸附峰。氧化峰电流ip与GFLX浓度在6.0×10-8~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1.0×10-8mol.L-1。该电极可用于直接测定尿样中加替沙星的含量,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黄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黄瓜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多态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最适反应体系为:在20μL体系中包括dNTP 200μmol.L-1、Primer 0.4μmol.L-1、Mg2+2.5μmol.L-1、Taq酶0.5μmol和模板DNA60 ng。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SSR扩增产物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犬干扰素-γ的稀释复性及活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探讨了不同折叠促进剂、加样方式、温度、pH在稀释法复性条件下对重组犬IFN-γ体外折叠的复性影响。结果表明,0.5mol·L-1精氨酸、0.5mol·L-1盐酸胍、2.0mol·L-1尿素均能有效抑制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其中精氨酸的效果最好。在4℃、pH8.0、精氨酸浓度0.5mol·L-1,蛋白浓度0.15mg·mL-1及脉冲加样操作方式下,复性后重组犬IFN-γ的活性为1.35×104U·mL-1,比活为3.74×106U·mg-1。  相似文献   

19.
金属离子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 mmol.L-1范围内,一价金属离子Na+、K+随离子浓度的增大,对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1-10 mmol.L-1范围内,二价金属离子Mg2+、Mn2+起抑制作用,Zn2+基本没有影响,Ca2+、Fe2+起促进作用;在1-10 mmol.L-1范围内,三价金属离子A l3+起促进作用,Fe3+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成年态葡萄柚的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基本培养基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及再生苗生根、炼苗与移栽技术。结果表明:(1)WPM+6-BA 1.0mg·L~(-1)+NAA 0.2mg·L~(-1)+蔗糖40g·L~(-1)为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腋芽诱导率达78.33%;(2)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WPM+6-BA 0.75mg·L~(-1)+NAA0.2mg·L~(-1)+蔗糖40g·L~(-1),增殖系数达4.93,芽长达2.62cm;(3)培养基1/2WPM+NAA 0.1mg·L~(-1)+IBA 1.0mg·L~(-1)+蔗糖40g·L-1+AC 0.1%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63.33%,株高3.03cm,根粗壮;(4)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7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