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到来,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开始在信息领域发力,农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存在着信息整合度低、实时性信息不够、个性化服务不完全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整合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建设方案。该方案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对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降低了农业信息服务使用的门槛,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将传统的信息技术分析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云计算系统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现代资源的综合应用,完善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实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分析管理结构的优化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资源支持。文章结合云计算的农业信息资源特点,对云计算下的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探究。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顺 《农业工程》2012,2(1):40-43
该文针对云计算技术对于农业物联网和无线宽带网农业应用的支持作用做了探讨,并展望了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云存储应用于农业信息资源共享领域、云服务应用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指出了发展云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要科学规划,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4.
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形式单一、数据难以共享、信息价值层次不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在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综合信息环境。在目前越来越活跃的农业信息化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云存储、云服务技术的崛起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具有不可估算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云计算在"三农"信息服务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为建设农业大数据奠定基础,以期为我国构建"农业云"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基于云计算的核心服务模式,提出"数据即服务"的思想;同时,吸收社交网、在线教学网、直播平台等的优点,设计基于用户兴趣模型信息服务模式和基于云计算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最后,构建"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张浴华 《农业工程》2018,8(9):24-26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对农业信息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互联网+”视域下,该文着眼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对如何有更好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物联网与云计算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构建适应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成为人们获取服务和信息的主导方式。云计算是使用互联网、城域网、局域网将接入网络的各种计算、存储和软件等资源连接起来。为解决在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农技推广中,加快云计算技术在农业的推广与应用将是推进"三农"工作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信息农业与农业公共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技术形式之一,云计算可以实现现代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保障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率提升。文章对云计算的探究,主要是从云计算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中的实践进行分析,为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改革,尤其是在物联网和云计算出现以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也逐渐的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基础,重新构建和组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业信息处理的速度,还能高度集中有关农业的数据分析,对农业的信息服务处理十分的重要。文章主要针对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构建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组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赵新颖  罗坤 《农机化研究》2019,(2):229-232,237
区域试验为农作物品种审定提供了依据,是作物育种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近年来,参试的作物品种数量增加,但试验费用没有相应增长,试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面临的问题更为明显。在发展智能农业的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为此,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了一个水稻区域试验的信息采集系统,利用云计算对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区域试验的农艺操作和结果评判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云计算采集的水稻数据与人工调查结果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代替人工采集水稻信息,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农机现代化和批量化生产效率,实现基于个性化需求农机设计和制造,提出了面向机加工的云技术农机制造服务候选资源的发现方法,并设计了农机虚拟制造的云计算平台。在农机部件云制造虚拟平台中,首先利用云存储技术存放大量的候选制造企业资源样本数据,然后利用智能分类算法KNN对候选资源进行分类,根据农机部件制造需求的客户对候选资源进行优选,最后得到最佳的候选资源。基于云计算和3D渲染技术,构建了面向工序级和零件级服务的仿真环境,并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优选后服务方的服务时间、费用和合格率,为现代农机的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加工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棚室蔬菜产业在黑龙江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改革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棚室蔬菜生产规模近年来发展较快,技术支撑需求也与日俱增。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棚室蔬菜发展规模与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不匹配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云服务的棚室蔬菜智能终端系统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本研究以专家服务为主、数据挖掘技术为辅,以物联网设备为感知手段、以智能手机为用户终端,利用云服务对知识、资源、物联网数据的整合配置能力,提供蔬菜专家及棚室蔬菜用户对信息获取、存储、分析和决策的高效解决方案。本研究的部分内容已在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部门、企业、蔬菜合作社、农户等不同用户群体中实验应用,能够为专家提供棚室蔬菜生产环境的远程问诊手段,适用于各类棚室蔬菜应用场景。本研究还提出了对大规模应用场景下的技术解决方案建议,可在全国的棚室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实现更广泛高效的专家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3.
郭红宾 《农机化研究》2017,(10):236-240
针对现代化农业对配套农机的迫切需求,考虑农机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为了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现代化农机的设计效率,结合现代资源分布式管理技术,提出了一种融合云计算和参数化、模块化快速设计的农机CAE服务平台,并对其关键技术、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SaaS服务模式下,基于农机部件的模块化和参数化设计理念,构建了农机部件的CAE参数化建模和有限元分析云服务平台,并以有限元协同仿真计算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农机设计制造云服务平台的可行性。由典型农机收割机部件的建模和有限元分析发现:云设计制作服务平台可以快速地通过输入参数方法得到收割机支持件,并实现高速的有限元分析,在现代化农机设计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龚强  吴昊 《农机化研究》2017,(10):208-212
农机产品的部件大部分为复杂模型,而有限元分析成本较高,单一企业的有限元分析能力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有限元农机产品数字化仿真分析系统。云计算平台由3层组成,采用参数化建模方式,本地工程师通过云计算资源池提供的参数建模界面可以完成农机产品建模,建好的模型可以直接通过软件接口导入到云分析层,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云计算虚拟仿真结果,再由展示层以云图或者曲线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平台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的有限元农机数字化分析系统能有效地完成参数化建模、有限元仿真和计算结果的处理,可为联盟内企业提供共享和协同计算服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建省茶叶、蔬菜、食用菌及再生稻4大特色产业,以及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所采用的“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站点及农户”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设计并提出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结构。针对多元化推广服务需求和相关数据多类型、多主题和多源异构等问题,采用统一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的方法,基于ASP.NET框架的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 View Controller,MVC)结构,设计和实现了“GIS+”模式的推广服务信息化展示及其后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各种数据按资源分类编码与WebGIS地图图层关联,并部署在可伸缩、可迁移的H3C CAS云平台中,支持物联网视频监控和传感器的接入,实现了对各特色产业的16个主题14 064条服务数据及科研试验基地等的实时监测数据的动态管理与集成展示,已存储视频、图片和文本等多种类型数据约75 GB,可为企业、农户等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普及促进了“互联网+农机服务”的融合,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路径,因而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机服务采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Probit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是否会影响农户对农机服务的采纳及其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农机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机服务采纳概率增加0.068个百分点,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得到稳健性结论;互联网使用对男性、中青年、较高教育程度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的影响更大,说明个体的学习与劳动能力会影响互联网使用的效果;互联网使用对无家用农机户农机服务采纳的影响系数为0.332远大于对有家用农机户的0.175,说明互联网使用是促进传统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使用对非平原地区农户的农机服务采纳显著为正,边际效应为0.114,比基准模型高出了0.046个百分点,说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非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因此,建立“互联网+”的农机服务信息平台,加大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是支持农机服务业发展和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郭文浩 《农业工程》2022,12(8):30-35
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解决农业资源管理中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共享程度低等问题。该管理平台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服务层、管理层和用户访问层构成。基础设施层通过主机服务器和虚拟机构建网络农业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层利用云计算技术集中管理基础设施层农业数据,并将其存储于数据库中。应用服务层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库农业资源调度,并通过离散Kalman滤波算法实时更新处理农业数据。管理层通过农业权限、质量、安全等信息的管理全面协调平台管理的各个阶段,并可通过用户访问层为用户提供访问界面。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数据采集、融合效果好,资源分配均匀合理,而且不同任务数量下均具备较好的负载均衡度,可实现较好的农业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