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 ,国内的河蟹人工饲养 ,因苗种种质、饲养环境和饲料营养等因素 ,普遍存在一龄蟹性成熟 (性早熟 )和二龄成蟹规格小的问题。饲养的河蟹 ,如当年秋天即达性成熟 ,来年继续饲养 ,则 7月份前绝大部分死亡。河蟹的性早熟是与高温、育苗过程中滥用药物 ,与养殖积温、饲料、蟹塘的水质和底质等环境有关 ,但主要与温度、饲料有关。福建、广东养殖河蟹性早熟问题比较突出 ,这也是福建、广东河蟹生产不成规模的主要原因 [4 - 6 ]。为缩短河蟹的饲养周期 ,避免河蟹性早熟等问题 ,国内相继开展了河蟹早繁、一年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很多企业尝试到海…  相似文献   

2.
一、病因分析根据我市技术人员的调查结果,认为导致河蟹“抖抖病”发生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或许单独起作用,或许相互作用,现将几点可能因素综述如下:1.内在因素———种质资源退化,抵抗疾病能力减弱(1)人繁场家为了竞争利润,长时间采用近亲交配...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河蟹性早熟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河蟹性早熟的因子有温度、营养、遗传因子、盐度等,其中盐度是沿海地区河蟹养殖中导致性早熟的最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升高,早熟率明显上升,当盐度达到10‰以上时,早熟率超过60%,盐度和早熟率呈指数相关,相关系数R^2=0.9918。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分泌调控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度、积温和营养或品系是河蟹性早熟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阐述了河蟹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进展,从理论上分析了神经内分泌调控河蟹性早熟的可能性措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防止性早熟生物活性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的育种进行防性早熟防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调整河蟹苗种对脂肪酸类别需要入手,可有效抑制因盐度、温度、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的性早熟现象,防性早熟率>99%,避免产生性早熟蟹种:(2)配合饲料中通过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可起到协同抑制性早熟及明显的防病功能,防病率>98%;(3)该饲料具有提高成活率促进快速生长的效果,取得了亩纯收入7873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姜峰 《科学养鱼》2004,(6):27-27
现今,我国的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不少不利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蟹性早熟就是其中因素之一,性早熟的河蟹,规格一般在10~40克左右,不生长,还会因难以蜕壳而大量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仅简单介绍如何判定、预防和控制河蟹性早熟。  相似文献   

7.
正在河蟹发病时,正确认识河蟹的发病特点有利于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一、河蟹发病原因导致河蟹病害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环境恶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河蟹病害发生的外部致病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水温的突变、p H过高或过低、溶氧不足、硫化氢的积累、氨氮污染及药物滥用的不利影响、过多沉积的淤泥  相似文献   

8.
王丹  夏大明 《水产科学》1998,17(4):17-20
河蟹性早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王丹夏大明(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阳111000)近年河蟹生产中普遍出现性早熟现象,严重影响了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在1995、1996两年先后对“环境因素对河蟹性腺发育的影响”和“控制河蟹性早熟的技术措施”等专题...  相似文献   

9.
汪锇铭 《内陆水产》2000,(11):37-37
近年来,人工养殖河蟹有了长足发展,其市场前景看好,但因幼蟹培育及饲养管理等技术缺乏,性早熟幼蟹 (1龄蟹种 )较为普遍,这些早熟幼蟹 (俗称小绿蟹 ),体重均在 20 g左右,生命力和抗病力极弱,导致河蟹商品规格过小,品质低劣。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往往发生大批死亡,严重挫伤养蟹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实践表明,引起幼蟹早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种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3类。只要掌握和了解早熟幼蟹的成因,就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办法和策略加以预防,以达到培育更多的优质幼蟹目的。 1早熟幼蟹的成因 1.1种质因素 1.1.1遗传性状 一些蟹苗…  相似文献   

10.
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及致死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基文 《内陆水产》2001,26(10):35-35
1原因分析1.1缺乏钙、磷等无机盐类河蟹甲壳中的钙、磷等物质,主要通过吸收水和饵料中的钙、磷等而来。若水和饵料中钙、磷等无机盐类缺乏,则河蟹甲壳薄而脆,四肢极易残缺。河蟹不能正常蜕壳而死亡。1.2蟹种性早熟河蟹之所以能正常蜕壳生长,其主要生理机制之一,就是蜕壳期分泌蜕壳激素所致。2龄蟹及性早熟蟹,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并且此时体内渗透压增大,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因此,淡水养殖中,放养2龄蟹及性早熟蟹种均在5月前后,第1次蜕壳期时大量死亡。1.3生物敌害河蟹蜕壳一般在午夜及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