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省主要畜禽产区养殖废水中抗生素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建立了适合畜禽养殖废水中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共29种抗生素残留的测定方法,废水样品经盐酸调节pH 6.0、离心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正离子模式测定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负离子模式测定氯霉素类。空白地表水中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添加浓度为0.02~1.0μg.L-1,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添加浓度为0.04~1.0μg.L-1,回收率范围为68.6%~95.0%(n=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8%~12.3%,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2~0.04μg.L-1。利用该方法对养殖废水、养殖场附近河域20个水样进行测定,检出5种磺胺类化合物和氟苯尼考。  相似文献   

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牛奶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特异,而且特别适用于广大基层检验人员的现场检测。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综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牛奶中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5种四环素类抗生素、1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种氯霉素类抗生素、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种磺胺类抗生素和11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未来的4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兽用抗生素的环境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畜禽废物中的抗生素可造成土壤及水体的抗生素污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了广州市代表性养殖场畜禽废物、施用畜禽粪土壤和鱼塘水中尼卡巴嗪、喹乙醇、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猪粪、鸡粪中抗生素含量最高的均为四环素类,分别为123.76、14.59 mg·kg-1;含量最低的均为氯霉素类,分别为2.35μg·kg-1、0.08 mg·kg-1;小猪猪粪中抗生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猪.鱼塘水中抗生素含量较高的是四环素(5.16μg·L-1)与磺胺对甲氧嘧啶(4.78μg·L-1),土霉素在所有样点中均未被检出.施用禽畜粪土壤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含量较高,分别为70.40、49.77μg·kg-1;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甲砜霉素、氯霉素、喹乙醇均未被检出.粪样中的抗生素可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抗生素污染,TCs、QNs和NCZ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4.
畜禽粪污抗生素对土壤生物学效应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养殖粪污抗生素土壤残留风险,从数据库文献检索获得国内外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通过统计分析论文的结果,以获得现有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主要趋势。利用关键词检索获得相关论文,通过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分析论文中关于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这3类抗生素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因素及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进入土壤后前7 d降解速率较快,之后会逐渐趋于平缓,第30 d时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生素的最终降解率分别为77%、85%、91%。土壤类型、pH能显著影响抗生素的降解率,弱酸性土壤更有利于抗生素降解。3种抗生素在土壤中浓度大于10mg·kg~(-1)时会抑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能力为氟喹诺酮磺胺类四环素类。土壤中抗生素能够自然降解,30 d内降解能力表现为磺胺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土壤pH越低,降解效果越好;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抗生素浓度越大抑制越明显;土壤pH在4.3~9.4的范围内时,pH越高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抗生素的使用对水库生态的影响,于 2022年 10月选取桂林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青狮潭水库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青狮潭水库沉积物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三大类17种抗生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 个采样点总浓度为 3.79~11.10 ng·L-1,共检出 7 种磺胺类、4 种四环素类、3 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平均浓度为0.084~1.26 ng·L-1,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抗生素为氧氟沙星(OFL),浓度为5.21 ng·L-1,氧氟沙星是检出率最高的抗生素,检出率为90%。对青狮潭水库沉积物抗生素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研究表明:青狮潭水库沉积物三大类17种抗生素风险商值RQ<1,表现出低风险;但不同采样点最大风险指标均指向氧氟沙星,需要注意氧氟沙星的排放问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青狮潭水库沉积物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无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中不能完全被吸收,导致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高浓度残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中常见的四大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去除方法,比较了不同去除方法对抗生素的降解效果,旨在为畜禽养殖粪便抗生素残留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畜禽粪便抗生素排放量估算与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2011年农业统计年鉴中的畜禽出栏数为基数,根据畜禽粪便排放系数和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含量,估测2011年湖南省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三类抗生素排泄总量。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排泄总量为103.09 t,其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排泄量分别为75.75,2.72和24.62 t。猪粪是畜禽粪便抗生素排泄的主要途径,占总数的70.58%;四环素类是畜禽粪便排泄的主要抗生素,占总量的73.48%。根据畜禽粪便抗生素排泄实际,提出了粪便抗生素治理的减量化、替代化和无害化三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SPE-HPLC-MS/MS)分析了天津近郊养殖水体的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3类共18种抗生素的残留,同时考察3类抗生素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淡水养殖水体的表层水中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土霉素等检出率较高,浓度范围在10.5~26.8 μ.g·L-1之间;相对地,在养殖水体的沉积物中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噻二唑、磺胺二甲氧嘧啶、诺氟沙星的检出率较高,浓度范围在1.5~30.1 μg·kg-1之间.研究同时发现,冬季3类抗生素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普遍高于夏季.说明在我国部分淡水养殖地区的养殖水体中已经有一定量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并可能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安全,进一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应加强对淡水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调查藏猪腹泻源大肠杆菌mcr-1的流行情况。从舍饲藏猪养殖场53份腹泻样品中分离到102株大肠杆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PCR扩增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并对mcr-1阳性菌株扩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B)和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结果显示,102株大肠杆菌中mcr-1检出率为32.4%。mcr-1阳性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8.2%、86.3%和84.3%。mcr-1阳性菌株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CTX-M的检出率最高,为84.8%;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qnrS检出率最高,为45.5%;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Ib检出率最高,为48.5%。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B检出率分别为39.4%和54.5%;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检出率分别为100%、97%和78.8%;氯霉素类耐药基因cmlA和floR检出率分别为72.7%和84.8%。结果说明藏猪腹泻源大肠杆菌mcr-1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中常用乳酸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微生态制剂生产选育无耐药因子的菌株提供参考,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为质控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为试验菌,研究了其对8大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及其他类)共3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1)长双孢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均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耐药,对糖肽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不同的药敏性。2)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多数、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多数表现出耐药,对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糖肽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3)粪肠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2℃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昌江、东方、乐东、三亚、保亭、陵水和万宁;不育临界温度23℃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东方、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3.5℃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4℃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沿海地区。所构建的气候风险区划可为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种植规划提供有效借鉴,对南繁扩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南岛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本研究借助绝对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海南岛东海岸8个珊瑚礁礁区海水中的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qnrB、qnrS)和氯霉素类ARGs(cmlA1-01、cmlA1-02、cmx(A))的丰度及其与海水盐度、营养盐(NH3?-N、NO2?-N、NO3?-N、PO43?-P)和金属离子(Hg、As、Cu、Pb、Zn、Cd、Cr)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8个调查站点海水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共3类7种ARGs的检出率为100%,且sul2在所有调查站点中都是丰度最高的ARG(3.96×107~1.65×109 copies·L?1)。此外,5种ARGs[sul1、qnrS、cmlA1-01、cmlA1-02、cmx(A)]的丰度与盐度显著负相关,而qnrS和cmlA1-01的丰度均与NO2?-N浓度显著正相关,sul1和qnrB的丰度分别与Cu和Cr浓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海南岛东海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ARGs污染,盐度、营养盐和金属离子可能是驱动礁区ARGs传播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地区患病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体内分离出的10株气单胞菌(5株嗜水气单胞菌、3株达卡气单胞菌、1株简达气单胞菌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的检测以及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气溶素、肠毒素、蛋白酶等基因检出率较高,其中,lip和ela2种毒力基因检出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槟榔主要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9年在海南省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屯昌、文昌等地槟榔主要种植区,对目前槟榔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采集到槟榔病害标本140余份,对主要病害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并在显微镜下以形态特征为主进行鉴定,共鉴定出8种主要病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黄化病,其它7种病害为炭疽病、细菌性条斑病、藻斑病、煤烟病、大茎点霉叶斑病、镰刀菌根腐病和生理性黄化病。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湖州地区苕溪表层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东、西苕溪表层水体中3类典型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开展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苕溪表层水体中共检测出8种抗生素,其质量浓度范围≤326.6 ng/L。其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检出率最高,达52.1%;磺胺甲基异噁唑的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为15.6 ng/L。无论是检出率还是质量浓度,均为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整体而言,西苕溪污染水平低于东苕溪。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苕溪水体中抗生素的质量浓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苕溪水体中的抗生素对相应的敏感物种存在较高的生态毒性风险,其中磺胺甲基异噁唑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四环素和土霉素在黑土和白浆土中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对比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抛物线方程,一级动力学模型对两种抗生素在土壤中吸附动力学行为拟合效果最好。从吸附热力学结果上看,黑土和白浆土对四环素吸附能力均高于土霉素;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数据非线性拟合良好,平均拟合相关系数为0.988,四环素和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强度(1/n)差异性显著,但均小于1,四环素和土霉素吸附等温线为"L型"。四环素和土霉素在黑土和白浆土中|ΔG|均小于40k J·mol~(-1),四环素和土霉素在黑土和白浆土中吸附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为主自发反应,四环素和土霉素在黑土和白浆土中移动性极低,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蔬菜基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及风险状况,采集了广州市北郊20个蔬菜基地30个土壤样品,利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状况,并引入层次分析法、风险商值法和指示克里金法,分析研究区域土壤抗生素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广州市北郊蔬菜基地土壤四环素(Tetracycline,TC)、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和金霉素(Chlorotetracycline,CT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30.37μg·kg~(-1)、ND~903.13μg·kg~(-1)和ND~103.02μg·kg~(-1),其平均值分别为5.64、38.39μg·kg~(-1)和8.92μg·kg~(-1),3种TCs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OTCCTCTC。粪肥是土壤3种TCs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大于50%;其次是商业性有机肥,其权重系数为24%左右。广州市北郊蔬菜基地土壤中3种TCs的生态风险整体较低,但西部部分区域处于中、高风险等级,首要防控污染物为OTC,其次是CTC。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2种生态位极其相似的外来入侵斑潜蝇,即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与三叶斑潜蝇(L. trifolii)种群动态的连续调查与分析,以了解2种斑潜蝇的竞争取代过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连续8年在海南地区对美洲斑潜蝇与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归纳分析,并结合抗药性测定、温度及生殖干扰等研究,对海南地区2种斑潜蝇的种群更替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三叶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广于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的分布已从2006年的4个地区扩展到海南全省。从2006年三叶斑潜蝇在海南省三亚地区被发现至今,其种群比例逐年递增。2012和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三叶斑潜蝇已成为三亚、乐东及陵水三地的斑潜蝇优势种,其种群比例均在95%左右。【结论】与美洲斑潜蝇相比,三叶斑潜蝇竞争优势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生殖干扰能力强、适应的温度范围广、抗药性强、寄主范围广等,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较大,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洱海流域畜禽粪便、饲料和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方法]以云南省洱海流域养殖业链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11个饲料样品、10个粪便样品、21个土壤样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状况。[结果]饲料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50%,其中猪饲料中土霉素、金霉素含量最高,其次是鸡饲料,奶牛饲料添加的抗生素相对较低;粪样中土霉素检出率为100%,四环素检出率为80%,金霉素检出率为90%,其中鸡粪中残留的抗生素最高;土壤抗生素残留较低,金霉素的检出率为66.6%,四环素、土霉素均未检出。[结论]洱海流域养殖业残留抗生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洪泽湖沉积物中四环素、土霉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含量、分布及潜在风险,采集洪泽湖湖区42个沉积物样品,利用HPLC-MS测定了样本中常见的两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含量,并采用q PCR分析了样品中3种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A、tet C、tet M)的含量。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1.35~25.43μg·kg~(-1)。所有样品中tet A、tet C基因均有检出,且tet C基因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9.77×106copies·g-1,只在部分样品中检测出tet M。相关结果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含量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及有机碳的乘积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669 4,n=42),这也表明在洪泽湖水域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含量水平可能不仅与环境中的抗生素暴露水平相关,同时也有可能与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