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为筛选维氏气单胞菌减毒活疫苗,为水产重要细菌性病害的防控提供新策略,本文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三种敲除型菌株smpB、tmRNA及hfq中毒力相关基因表达;并采取腹腔注射法对尼罗罗非鱼进行野生型及三种敲除型感染,观察染病罗非鱼症状,计算累计死亡率及LD50。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野生型与三种敲除型菌株相比,细菌毒力相关蛋白表达均呈现显著差异,部分毒力相关基因显著下调;三种敲除型菌株LD50分别增加1.24、5.32和19倍。由此可见,三种敲除型维氏气单胞菌可作为候选减毒疫苗,下调显著的hfq菌株是制备减毒疫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感染鱼类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中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的调控功能,笔者通过分子克隆获得 Flag-ALD 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蛋白。即以维氏气单胞菌C4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N端带有Flag标签的ald基因,将带有标签的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ACYCDuet连接,并将重组质粒pACYCDuet-Flag-ald 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中。添加异丙基?β?D?1?硫代半乳糖吡喃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重组蛋白大量表达。SDS-PAGE分离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来源于维氏气单胞菌的Flag-ALD重组蛋白在E.coli中以可溶性形式成功表达。本实验构建的Flag标记靶标蛋白可为研究丙氨酸脱氢酶在维氏气单胞菌中的功能以及在生物抑菌剂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可同时快速检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Hly)、维氏气单胞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基因(DNaseⅠ)以及鮰爱德华菌溶血活化基因(Eha)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考察,并将其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当Hly基因、DNaseⅠ基因以及Eha基因的引物浓度分别为1.0,1.0和0.5μmol/L,退火温度为59.5℃时,各目的片段均可较好地扩增。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从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分别扩增出1 091,262和450bp的目的片段,从多种细菌DNA的混合种也可扩增出上述目的片段,而对其他对照组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最低可分别检测出200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300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和200CFU/mL的鮰爱德华菌;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为100%,与传统生物学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快速,可单独或同时检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3种主要病原菌,也可以用于其他水生动物上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框镜鲤Cyprinus carpio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CY0806株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flaA基因,将其克隆并测序,测序结果与气单胞菌属的不同菌株进行相似性分析,并对flaA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获得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鞭毛flaA基因,长915 bp,编码30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与其他维氏气单胞菌flaA基因处于同一分支,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la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32 098.66,等电点5.57,半衰期30 h,不稳定系数为32.31,脂肪系数81.05,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二级结构预测:flaA基因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同时,以同源建模法预测了flaA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地区患病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体内分离出的10株气单胞菌(5株嗜水气单胞菌、3株达卡气单胞菌、1株简达气单胞菌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的检测以及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气溶素、肠毒素、蛋白酶等基因检出率较高,其中,lip和ela2种毒力基因检出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6.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一种人鱼共患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在革兰氏阴性菌中,ExsA能激活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前期分析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有2个拷贝的exsA基因,推测其毒力调控可能由exsA基因介导.利用同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检测方法。【方法】以舒伯特气单胞菌rpoD(RNA polymerase sigma-70 factor)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舒伯特气单胞菌的Tag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并用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含舒伯特气单胞菌rpoD基因的质粒拷贝数与循环阈值(Ct)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扩增效率为94.7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只对舒伯特气单胞菌的靶基因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a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等其他14种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有高度特异性;对舒伯特气单胞菌重组质粒和纯培养细菌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4.76拷贝/μL和15 CFU/m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95%和1.05%。5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2%,高于传统细菌分离方法(10%)的检出率。【结论】建立的舒伯特气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研究员领衔的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发现了我国南方地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维氏气单胞菌,并发现气溶素是维氏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维氏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可以引起鱼肠道损伤,从而使得病原菌穿透肠道屏障进入周身系统,引起感染和败血症。相关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发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研究员领衔的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发现了我国南方地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维氏气单胞菌,并发现气溶素是维氏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维氏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可以引起鱼肠道损伤,从而使得病原菌穿透肠道屏障进入周身系统,引起感染和败血症。相关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气单胞菌败血症是影响我国淡水养殖业最主要的细菌  相似文献   

10.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 JY01)是从福州某养殖场内金鱼烂尾、腐皮和溃疡等病灶处分离出的1株革兰氏阴性优势菌。为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特征,基于IlluminaPE150和Pacbio测序平台对维氏气单肥菌菌株JY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组分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同时预测致病因子和耐药基因。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肥菌菌株JY01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97Mb,GC含量为58.17%;共预测到4 601个编码基因、31个rRNA、16个基因岛及124个tRNA;其中,3 461个基因在COG中获得注释,3 082个基因聚集到GO聚类分析中,4 345个基因在KEGG代谢通路中富集,预测维氏气单胞菌菌株JY01携带13种毒力因子包含240个相关毒力基因及9大类抗生素耐药性包含175个抗生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环境常见的病原体,具有较强致病性。在本研究中,首次敲除了嗜水气单胞菌aguA基因,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aguA敲除后细菌的粘附、致病、胺代谢等生物过程下降。通过qRT-PCR进一步验证发现10个粘附基因、9个发病基因和8个胺代谢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此外,转录组水平分析结合qRT-PCR验证发现VI型分泌系统基因、II型分泌系统基因、鞭毛合成相关基因、菌毛合成相关基因、溶血基因、I型分泌系统基因、肠毒素基因、RTX基因等毒力基因的RNA表达水平也出现下调。对两株菌进行草金鱼的体内感染实验,与野生菌株相比,aguA敲除株感染草金鱼的致病力降低了7.47倍,且aguA敲除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了16.6%。以上结果显示aguA基因与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制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复方制剂,本实验以中华绒螯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HXH1为筛选指示菌,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筛选出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抗菌中草药的基础上,采用正交t值法对各抗菌中草药进行了配伍优化制备中草药复方制剂,并进一步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连、苏木、大黄、乌梅、鸡血藤、石榴皮、香薷等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对维氏气单胞菌HXH1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7.81-31.25 mg/mL,但因大黄、鸡血藤、乌梅存在负效应,优选黄连、香薷、苏木、石榴皮作为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其最佳配伍比例为5:4:1:2,在该配伍比例下对维氏气单胞菌HXH1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21 mg/mL。此外,中草药复方制剂对HXY1、HXY3、J1Y4、J1Y5、J2Y4、J2Y6、WAB1等其他中华绒螯蟹源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1-7.81 mg/mL,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本实验确定了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和配伍比例,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中华绒螯蟹病害的中草药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三北地区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北地区鲤、鲫、草鱼、大西洋鲑等鱼体内分离到的气单胞菌共16株,结合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后,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16株菌对10类25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6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细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实验菌株的16S rRNA序列分别与Gen Bank数据库中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相似性达95%以上;系统发育树显示16株菌分别与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的不同菌株聚为一支,而与肠杆菌、志贺菌和弧菌分支较远,从而判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16株分离菌中有3株维氏气单胞菌、4株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和6株杀鲑气单胞菌;药敏试验中16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莫西林、三甲氧苄氨啶、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氯霉素、利福平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达95%以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普遍较敏感,不同菌株之间的耐药谱存在很大差异。为气单胞菌的鉴定及三北地区淡水鱼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杀鲑气单胞菌杀藻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几丁质酶对硅藻杀灭作用,以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其几丁质酶敲除菌为研究对象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进行共培养并探究其作用差异。结果表明:杀鲑气单胞菌野生株和缺失株分别与牟氏角毛藻共培养48 h后,野生株对牟氏角毛藻的杀藻率达到9.18%,而缺失株无明显杀藻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进一步发现野生株细菌能够裂解牟氏角毛藻的细胞壁,而缺失株不能。结果证实杀鲑气单胞菌因具有几丁质酶而对藻类具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发病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发病怀头鲶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G-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SG-1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409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模式菌株ATCC35624序列相似性达99.86%;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G-1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斑马鱼Danio rerio、鲶S.soldatovi,其死亡率均达100%,病鱼呈现体表出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鲶的致病机理及其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酶的功能和作用,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在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缺陷菌株的基础上,构建一氧化氮合酶过表达菌株,进行表型验证,研究NO对细菌表型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氧化氮合酶缺失使细菌自溶速率加快,抗氧化杀伤能力减弱,生物被膜生成能力降低、缺失和过表达均会影响细菌正常的生长周期和速率。外源性NO对野生菌株、敲除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生物被膜有不同影响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酶还参与了外源性NO对生物被膜的调控。一系列表型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内源性NO作用不仅仅阻断Fenton反应、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控细菌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