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UV-B辐射增强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叶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生理及其致病力的影响,并探讨链格孢菌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链格孢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率、产孢量、纤维素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链格孢菌的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20~60min的辐射处理对链格孢菌的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链格孢菌表现出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UV-B适应机制,来减轻UV-B辐射的损伤。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积累较多黑色素,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菌丝干重显著增加(p0.05);并且,链格孢菌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
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3.
拮抗性链霉菌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拮抗性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微菌核萌发法研究了6株拮抗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生长、菌核形成和微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49的抑菌效果最好,5倍稀释发酵液培养14天时对菌落生长的抑菌率达69.7%;菌株B49、D184和Act12的5倍稀释发酵液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100%;将经B49、D184和Act12发酵液处理后丧失形成微菌核能力的大丽轮枝菌菌株转接至不含发酵液的PDA培养基,连续传代至第5代,其仍然不能恢复形成微菌核的能力;微菌核在含有菌株D184 5倍稀释发酵液的培养基上培养168 h时,萌发率仅为38.3%。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的合欢叶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抑制试验表明,该提取物具有抑制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活性增强,当浓度为20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3.1%,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为100%。通过对提取物处理后菌丝形态显微观察,发现病菌菌丝出现形态异常甚至断裂现象,且培养液电导率增加,推测为提取物处理后菌丝细胞壁破裂、细胞质外渗造成。苗期盆栽试验发现,该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当浓度为20 mg/mL时,防治效果达72.1%。  相似文献   

5.
概要:将稻纹枯病菌3个菌株的菌核经过干燥处理和没有干燥处理,然后分别在常温、4℃、-20℃、-60℃4种温度条件下存放,6个月和12个月后取出进行生活力与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测试的3个菌株的干燥菌核,常温处置保存12个月后都不能萌发生长,但在3个低温处置中,却都能萌发生长,低温条件下干燥菌核保持正常生活态的能力比菌丝体的具有优势。保存前处于非干燥状态的菌核,有的菌株处理出现不能萌发生长。在-20℃下保存的菌核,有2个菌株出现菌丝生长速度变慢和致病力减弱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分离鉴定出TJ和DB两个菌株,分属立枯丝核菌AG-2融合群和AG-1融合群;DB菌株为一新菌株。两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pH为7,最适光照为12h。DB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快于TJ菌株;但TJ菌株先于DB菌株形成菌核,且形成量多。两菌株在碳源、氮源利用和菌核致死温度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2013~2016年从全国12个省市采集不同花生白绢病样本,共分离获得39个分离物,对其ITS-r DNA序列进行了分析,表明它们均属于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这39个分离物分为两个亚组,分别包含22个和17个菌株;对这39个菌株进行了菌丝亲和群分析及相关生物学特性比较,共鉴定出23个菌丝亲和群;8个亲和群包含2~6个菌株,其余的15个亲和群都只包含1个菌株;同一菌丝亲和群的菌株菌落形态相似,大多数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核大小比较相近,个别菌株差异较大;39个菌株均能产生草酸,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菌核大小和重量上均有差异,生长速度为0.47~2.32cm·d~(-1),菌核直径为0.71~1.87 mm,单粒菌核干重为0.24~2.64 mg。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靶标菌,测定了63株内生细菌对其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菌株中,除1株未表现出抑菌活性外,其余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其中有6.3%的菌株抑菌带大于10 mm,7株细菌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菌核形成,1株细菌可完全抑制菌核萌发;此外,结合生物测定结果,从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生防菌株Em7,其无菌培养滤液对温室苗期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7.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于接种病菌前后不同时间喷施菌株Em7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均有防治效果,但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以接种病菌前24 h喷施防效最高。原液及不同稀释度无菌培养滤液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及病害防治的效果明显不同,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降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与发育会产生明显影响,可致使菌丝畸形、皱缩及细胞质外渗。  相似文献   

9.
采用适应性培养的方法获得了4个抗杀菌剂vinclozolin的盾壳霉突变体。vinclozolin对野生型盾壳霉菌株Chy-1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1和140.0μg/ml;而对突变菌株SV.5.1、SV.5.2、SV.10.1和V-250-1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219.1、2683.9、2222.8和2504.2μg/m1,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是710.4、866.0、931.3和609.3μg/ml。在没有杀菌剂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突变菌株的转代培养后代和感染核盘菌菌核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后代仍具有抗性。用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接种核盘菌菌核时,突变菌株的大多数接种处理的菌核被寄生率和菌核腐烂指数与野生菌株接种处理没有明显差异。除菌株V-250-1外,其它3个突变菌株在至少1个接种处理的菌核上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显著高于野生菌株或无明显差异。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在油菜花瓣上对核盘菌子囊孢子侵染油菜叶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核盘菌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从染病黄瓜植株上分离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的毒力,及其对菌丝形态、生物量、菌核形成及萌发和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较高,EC50值为3.92 μg/mL,与杀菌剂乙霉威毒力相当;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后,菌丝粗壮且呈念珠状;随药剂浓度的增大,菌丝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增加,菌丝生物量降低率可达90%以上;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菌核的数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所减少,但质量略有增加,而腐霉利处理菌核数量无明显变化,但质量明显减少;5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0 000 μg/mL浓度下均不能完全抑制菌核萌发,而对照药剂腐霉利和嘧霉胺在200 μg/mL即可完全抑制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11.
 A total of 136 fungal and 86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clerotia of Rhizoctonia solani,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ources.These fung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following 12 genera:Alternaria,Aspergillus,Cladosporium,Coniothyrium,Curvularia,Gliocladium,Fusarium,Metarhizium,Peni-cillium,Phoma,Phytophthora and Trichoderma.Some isolates of Trichoderma and Gliocladium were found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R.solani strongly in vitro.Among the 86 bacterial isolates,20 of them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R.solani,whereas 5 isolates were foun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mycel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clerotia of R.solani.These bacterial isolates with antagonistic actives to R.solani were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nd 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12.
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l的三唑酮和三唑醇处理,麦角甾醇含量比对照减少45.155.9%和27.5、48.9%;菌丝在药剂处理后,电解质渗漏增加,5μg/ml药剂处理一小时后,三唑酮组的菌丝之细胞电解质渗漏达2.58%,三唑醇组的渗漏为2.19%,空白对照组仅为0.65%。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直接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Bs-916是一种有效防治水稻病害的生防菌,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运用离子注入(N+)的方法对Bs-916进行诱变,筛选到4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以上的菌株。TLC和HPLC定性、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s-916及其突变体分泌的脂肽类抗生素是表面活性素,突变菌株分泌的表面活性素比出发菌株有不同程度提高。室内抑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能抑制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引起原生质泄露。通过检测接种纹枯病菌、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的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分泌活性物质对水稻具有诱导抗性作用;4个高效突变株比出发菌Bs-916对3种酶的活性影响加大;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纹枯病菌比单独接种拮抗菌、纹枯病菌对3种酶活性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
立枯丝核菌重寄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捕食线虫的真菌中筛选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8种重寄生真菌,即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贵州节丛孢(A.guizhouense),圆锥节丛孢(A.conoides),指状节丛孢(A.dactyloides),多孢节丛孢(A.superba),蠕虫状节丛孢(A.vermicola)。平板测试表明这8种重寄生菌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减少菌核的形成数量。其中粉红粘帚霉的寄生力最强,可使菌核数减少58.67%,交叉菌落内几乎所有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被寄生。营养条件对重寄生有明显的影响,在低营养培养基CMA和WA上寄生程度严重,在营养相对较高的PDA和CSA上寄生程度较轻。太高的C:N (300:1)和太低的C:N (1:1,10:1)都不利于重寄生,只有适当的C:N (50:1,100:1)才有利于重寄生  相似文献   

15.
蜡质芽孢杆菌R2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R2菌量为4×106、2×107、2×109cfu/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28.2%、39.7%、56.4%。用菌量为2×109cfu/ml的R2菌液处理人工接种病菌的离体稻叶,对纹枯病病斑扩展的控制效果为55.5%,随R2菌量降低,其控制效果相应递减。用菌量为4×107cfu/ml的R2菌液喷施田间人工接种病菌的稻株,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43.8%。  相似文献   

16.
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重要的植病生防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与枯草芽胞杆菌B006共培养发酵滤液的生物活性和生防作用.采用平板培养测定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菌核形成,以及甘蓝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6孔组织培养板测定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杀活性;通过平皿测定和温室盆栽试...  相似文献   

17.
VQ蛋白与WRKY转录因子互作,调节植物防御反应.本研究分析了水稻VQ基因家族在水杨酸(SA)、茉莉酸(JA)、乙烯(ET)3种防御相关激素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处理下的转录表达谱.结果表明,水稻VQ基因家族有1/3以上成员至少响应一种处理,OsVQ2、-11和-35的表达在3种激素处理下均...  相似文献   

18.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物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真菌。前期我们通过立枯丝核菌侵染水稻后转录组测序,发现多个水稻内源miRNA响应R. solaniAG1-IA的侵染,其中Osa-miR535-3p的表达在R. solani侵染后被抑制。为明确Osa-miR535-3p在水稻应答R. solani侵染中的功能,本研究分别构建了Osa-miR535-3p在感病品种Xudao3背景下的敲除和过表达材料。发现与Xudao3相比,Osa-miR535-3p敲除系的纹枯病发病程度显著加重,而其过表达系的发病程度明显减轻。 Osa-miR535-3p敲除系的二级枝梗数目增多、穗长增加、分蘖数减少、千粒重增加,而其过表达系的株高降低、二级枝梗数目减少、穗长变短、分蘖数增多、千粒重下降,表明Osa-miR535-3p也参与调控水稻的农艺性状。通过RNA-seq通路分析,发现Osa-miR535-3p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如乙烯(Ethylene,ET)、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IAA)等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水稻抗纹枯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将为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培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由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本研究评估了两株哈茨木霉菌株3S1-13和4S2-46对纹枯病生防潜力及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效果。研究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在含有1%酵母粉的PDA上能恢复产分生孢子的能力。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对茄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具有防治水稻纹枯病潜力,且发酵液防效显著高于孢子液的防效。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根系、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显示出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与生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发酵液不仅可以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及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螺旋毛壳ND35 β-1,3-葡聚糖酶的诱导、性质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细胞壁为诱导物,模拟毛壳菌自然的重寄生过程,研究了内生真菌螺旋毛壳(Chaetomium spirale) ND35 β-1,3-葡聚糖酶的产酶条件、性质,尤其是不同碳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真菌细胞壁及几丁质和昆布多糖,均可诱导产生β-1,3-葡聚糖酶,而作为分解代谢产物的葡萄糖则抑制产酶。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及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并通过SDS-PAGE鉴定,纯化了一种分子量约为73 kDa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GLUC73。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40℃以下较稳定;最适pH值为5.5,在pH 5-9范围内均很稳定;酶活性受Hg2+、Fe3+、Zn2+、Mg2+等金属离子不同程度的抑制,Mn2+和Co2+对酶有激活作用;以昆布多糖为底物时,该酶的米氏常数Km为0.412 mg·mL-1,最大反直速度Vmax为3.876 U·mL-1。粗酶液同时具有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离体抑菌试验表明,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杨树腐烂病菌(Valsa sordida)、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β-1,3-葡聚糖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和超微结构观察,间接证明了β-1,3-葡聚糖酶在螺旋毛壳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