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58个不同品种甘薯茎叶营养与功能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叶的营养与功能成分组成,本试验系统比较了58个不同品种甘薯茎叶中的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甘薯茎叶富含粗蛋白(9.35~38.45 g·100 g-1 DW)、粗脂肪(1.36~12.30 g·100 g-1 DW)、总膳食纤维(35.30~45.0 g·100 g-1 DW)、维生素C(1.47~131.64 mg·100 g-1 DW)、β-胡萝卜素(6.75~59.35 mg·100 g-1 DW)及维生素E(0.39~23.30 mg·100 g-1 DW);湛薯01-2品种甘薯茎叶中总酚含量(21.39 g CAE·100 g-1 DW)及抗氧化活性(40.28 g TE·100 g-1 DW)最高。抗氧化活性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为多酚类物质(R2=0.748)。本研究为甘薯茎叶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抗氧化剂活性的评价是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以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AM1法对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比较生成热(HOF)值可以直接表征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即HOF值越低,多酚类的抗氧化活性越强。同时,本文对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机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过程中,酚羟基、氢原子和醇羟基都发挥了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蒲公英不同部位抑菌作用和代谢物成分的差异,本物采用打孔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蒲公英根、茎叶和花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对不同部位的代谢物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不同部位初提取物对变形杆菌、嗜根考克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无抑菌作用;醇提法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法,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根最弱。蒲公英的不同部位共鉴定出449种代谢物,根、茎叶和花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分别为反油酸(脂类)、γ-亚麻酸(脂类)和木犀草素(黄酮类);且根、茎叶和花中相对含量排名前20的物质中黄酮类分别有0种、3种和8种,表明黄酮类物质可能是蒲公英中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在花中上调幅度最大,橙皮素C-丙二酰己糖苷为根中特有物质。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蒲公英不同部位研制和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确定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和初步鉴定该类物质的活性,该文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不同溶剂对金橘皮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对金橘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同时,以粗黄酮类物质的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作为考查指标,研究了金橘皮黄酮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提取溶剂为甲醇,甲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40,温度80℃,提取时间4 h.粗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高于同浓度下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没食子酸丙酯(PG);对O2-、·OH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但对O2·的清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桉树的次生代谢及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桉树抗病性早期鉴定生化指标,了解桉树抗焦枯病(C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 Moran)的次生代谢特征,对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桉树不同种系自然条件下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将11个种系分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和感病种系。对接种焦枯病菌后桉树不同种系次生代谢的研究表明,无论健叶还是接种后的病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均表现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感病种系,呈规律性变化。接种前抗病种系、中抗种系同工酶谱带活性明显强于中感种系和感病种系;接种后,除感病种系外,其余种系均新增1~2条同工酶谱带。因此,多酚类物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水平及同工酶谱均可作为衡量桉树对焦枯病抗性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甘薯抗薯瘟病的苯丙烷类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瘟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在甘薯苗期, 通过剪叶法接菌研究甘薯抗感病品种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甘薯抗感病品种接菌后PAL、POD活性均有所提高, 且提高速度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 抗病品种接菌后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增加, 感病品种接菌后绿原酸、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 木质素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 接菌后木质素和绿原酸的积累与甘薯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接菌后PAL、POD活性迅速提高并积累木质素和绿原酸等抗病物质是甘薯抗薯瘟病的苯丙烷类代谢基础, 在抗病品种鉴定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比例碳化玉米芯对含有外源酚酸物质土壤的微生物及酶活性影响。对含有苯甲酸的土壤进行细菌、真菌以及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碳化玉米芯后增加了含有酚酸物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真菌的数量减少,B/F值增加。抑制了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促进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碳化玉米芯吸附土壤中的酚酸物质,从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和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的含量,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提取条件和不同紫苏品系间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和不同紫苏品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HPLC方法分离定性了8种酚类物质;以40%乙醇做提取剂的提取方法更加简便快捷。不同品系间单体酚类含量不相同,其中紫苏品系单体酚类种类比白苏品系多。在本试验所检测的单体多酚中,紫苏叶以酚酸类为主,可达80%以上,其酚酸类主要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而其黄酮类则主要为槲皮素和芹菜素。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并结合对不同品系紫苏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能够为生产原料选择和工艺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秋葵为药食兼用型植物,富含花青素、多糖、黄酮及萜类等活性成分。为探讨黄秋葵次级代谢过程中这些活性物质合成的遗传基础,以紫色黄秋葵嫩茎叶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23 026 500个短读序,经组装获得42 484个Unigene,平均长度877 bp。31 931个和21 926个Unigene分别在Nr和Swiss Prot数据库有同源比对信息;Unigene与COG、KOG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4类和25类;通过Pfam数据库,所注释到的20 031个Unigene分属于7 277类蛋白结构域;GO注释到18 602个Unigene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1个功能组,其中大量Unigene与细胞部分、细胞、催化活性、结合活性、代谢进程及细胞进程相关;根据KEGG数据库,可将7 619个Unigene定位到119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有1、3、35、61、13和70个Unigene分属于花色素苷、黄酮、类黄酮、N-多糖、二萜类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路径,它们可能参与这些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开展黄秋葵花青素、黄酮类等物质代谢合成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技术是目前热门的农产品非热加工技术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潜力的热处理替代技术之一。近年来,该技术已成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开展农产品及药材等原料的活性成分的超高压提取技术研究则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从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风味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的角度,对超高压提取技术在农产品(食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述,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fourth, fully‐expanded leaves at sweet potato vine tips were sampled at harvest from two separate but similar experiments on njala upland soils after 7 years bush fallow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iming and rates of K fertilizers on leaf nutri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weet potato tuber yields. Potash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eaf P, leaf Zn, leaf Ca, leaf Mn, leaf K/P and leaf Ca/Mg. K x timing interaction affected leaf K/Mg and leaf K/P but timing of Z application did affect significantly neither leaf nutrients nor leaf nutrient ratios. Significant quadratic effect of K on tuber yields as well as significant cubic K x timing interaction effect on tuber yields 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uber yields and leaf N and between tuber yields and leaf P, indicating that increases in either leaf N or leaf P depressed yields. On the basis of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increases in leaf N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more to yield variation than increases in leaf P.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studies showed lack of significance of 10 nutrients on tuber yields. Sweet potato tissue which reflects differential nutrient levels with significant effect on tuber yields must be sought. Apart from the added fertilizer, the total effect of ether factors which affect nutrient status and crop performance must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单行甘薯秧蔓回收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国内甘薯秧蔓粉碎还田不能回收饲用或人工收割秧蔓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单行甘薯秧蔓回收作业机,可一次完成秧蔓喂入、切割粉碎、输送及集箱回收作业。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刀辊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刀片离地间隙为试验因素,以秧蔓回收率、留茬长度、伤薯率为试验指标,对甘薯秧蔓回收机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并对试验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刀辊转速2 000 r/min、机具前进速度2.5 km/h、离地间隙15 mm,秧蔓回收率为93.16%、留茬长度为33.8 mm、伤薯率为0.26%。研究结果可为甘薯秧蔓机械化回收饲用提供参考,对甘薯产业的轻简化生产、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薯抗疮痂病多胺与吲哚乙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疮痂病菌侵染前后多胺和吲哚乙酸代谢变化结果表明 ,感染疮痂病菌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吲哚乙酸含量和多胺氧化酶活性降低 ,多胺总量及腐胺含量增加 ,腐胺 / (精胺 亚精胺 )比值升高 ,感病品种变化幅度高于抗病品种。疮痂病菌侵入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下降 ,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而抗病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干旱胁迫影响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块根产量,研究通过施肥缓解干旱胁迫机理可为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正常供水W1)和30%~40%(干旱处理W0); 钾肥设K0、 K1、 K2、 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 12.0、 24.0和36.0 g/m2。分析不同钾肥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叶片相对含水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特性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甘薯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增加光合产物的生产和积累,提高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两种水分条件下,块根产量均以K2处理最高, 干旱胁迫下K2与K3处理差异显著,正常灌水处理不显著。两种水分条件下,甘薯叶片光合参数对钾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施钾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气孔导度(Gs)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水分蒸腾量减少; 而正常灌水条件下上述指标对钾肥的响应趋势相反。两种水分条件下施钾均可以增大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提高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是干旱胁迫下施钾增幅较大。【结论】干旱胁迫下适量施钾可以提高甘薯的抗旱性,增加甘薯产量,过量施钾使甘薯产量显著降低,而正常水分供应时,稍多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对叶片光合参数的调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施用钾肥可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调节叶片气孔关闭,增大叶片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损失,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 施钾还能提高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减少过剩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破坏,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能力。干旱条件下钾肥的调节功能优于正常水肥供应。  相似文献   

15.
接种根内球囊霉提高氮素向甘薯块根转移和再分配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 AM) 对甘薯 (Ipomoea batatas L.) 的侵染率及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索甘薯氮素吸收后在植株体内的转移和分配规律,以期为全面了解菌根真菌促进氮代谢的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供试菌种为一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土壤灭菌后,以不接种菌根 (–AM) 为对照,在8 kg土中接种100 g菌剂 (+AM)。于甘薯幼苗移栽后30天、60天和90天,从甘薯茎蔓顶部往下数第5片完全展开叶的叶柄与茎蔓交叉处定量注射99% (15NH4)2SO4溶液,15N总施用量为199.5 μg/plant。每次注射后三天取植株样,分为茎、叶、纤维根和块根4部分,测定生物量干重、根系菌根侵染率、15N丰度、氮代谢酶活性。【结果】接种AM处理显著增加了甘薯根部真菌侵染率及泡囊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丛枝丰度。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侵染率显著增加,最高达到67%。移栽后30天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处理间甘薯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移栽后60天和90天,接种AM真菌处理的甘薯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不接种AM处理 (P < 0.05)。与CK相比,同一生育期接种AM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谷氨酸脱氢酶 (GDH)、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和谷氨酸合成酶 (GOGAT) 的活性,对硝酸还原酶 (NR) 活性无显著影响。双因素分析表明,接种菌根与接种后时间对提高甘薯生物量干重、氮素累积量及GDH和GS活性的正交互效应显著 (P < 0.05)。移栽后30天,接种AM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茎蔓和叶片15N积累量和分配率;移栽后60天,叶片中15N积累量较前一时期显著增加。接种AM处理的叶片和茎蔓中15N积累量在30 d和60 d显著高于不接种AM处理 (P < 0.05),而在移栽后90天显著低于不接种AM处理,说明接种AM处理显著促进15N向块根的转移和分配。【结论】接种AM真菌可提高GDH、GS和GOGAT的代谢活性,促进无机氮向有机氮的转化。接种AM菌剂可促进生育前期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而后期促进地上部积累氮素向地下部转运,进而增加甘薯块根中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6.
外源脱落酸增强甘薯幼苗耐盐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及外源脱落酸(ABA)对NaCl胁迫下甘薯幼苗生根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外源ABA对盐胁迫下甘薯幼苗的缓解效应,为增强盐碱地甘薯耐盐性、 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薯种植品种徐薯25为实验材料,在装有石英砂的具孔塑料盆中放入培养室自然光照/昼夜温度[(261)/(171)℃]中培养,并进行不同浓度NaCl处理以及对NaCl 300 mmol/L胁迫甘薯幼苗叶片喷施ABA溶液,连续处理7 d后,测定生根数,使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作用指标、 植物效率分析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 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 脯氨酸、 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Na+、 K+、 Ca2+含量,利用SPSS13.0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低浓度 NaCl胁迫(50 mmol/L)对甘薯幼苗影响较小; 随着盐度的增加,甘薯生根不断减少,相对电导率、 丙二醛(MDA)、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甘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叶片净光合速率(Pn)、 蒸腾速率(Tr)、 气孔导度(Gs)、 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0)、 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0)逐渐降低,放氧复合体活性(Vk)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D0)不断增加; 叶片中Na+含量增加,K+、 Ca2+和K+/Na+水平降低。高浓度(300 mmol/L)NaCl胁迫下,甘薯幼苗的正常生理代谢受到显著抑制。适当增加外源ABA浓度,能够显著缓解NaCl胁迫造成的伤害作用,以ABA浓度为70 mol/L的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外源ABA可显著促进盐胁迫下甘薯幼苗生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和离子动态平衡,使甘薯幼苗叶片维持较高的Fv/Fm、 0、 E0和较低的Vk、 D0,缓解PSⅡ光抑制的程度,改善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因此,喷施70 mol/L ABA是缓解NaCl胁迫效应,提高甘薯幼苗耐盐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酚氧化酶(PPO)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研究了甜柿叶乙醇提取物、涩柿叶乙醇提取物、甜柿叶水提取物、涩柿叶水提取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上述4种柿叶提取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该酶活力下降50%所需的浓度(IG50)分别为0.21、0.26、0.37、0.45mg/mL。乙醇提取物较水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更强,甜柿叶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比涩柿叶提取物的强,4种柿叶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0.18、0.23、0.34、0.45mg/mL。  相似文献   

18.
甘薯在常温环境下放置极易出现失重、腐烂、发芽等问题,较难贮藏。为明确不同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对甘薯贮藏保鲜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甘薯常温贮藏的保鲜技术,本试验以烟薯2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熏蒸浓度(0.5、1.0、2.0、4.0、8.0 μL·L-1)、不同熏蒸时间(6、12、24、36、48 h)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对不同1-MCP处理组在不同贮藏时间(0、7、14、22、30、60、90、120 d)的动态时间点上进行综合评判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熏蒸时间条件下,高浓度1-MCP处理显著抑制甘薯发芽率、发芽指数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抗氧化酶活性随着1-MCP处理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熏蒸浓度条件下,12 h熏蒸处理与其他处理组相比贮藏保鲜效果更好。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熏蒸浓度、熏蒸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贮藏期不同理化指标的影响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其中熏蒸浓度对甘薯发芽率、发芽指数、失重率、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坏血酸过氧化酶(APX)活性的影响较大,熏蒸时间对甘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更大,熏蒸浓度与熏蒸时间的交互作用主要影响甘薯的呼吸强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表明, 2 μL·L-1 1-MCP密闭熏蒸12 h最接近标准物元的最优状态,贮藏保鲜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延长甘薯货架期与贮藏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Twelve edible plant extracts rich in polyphenol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inhibit oxid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in vitro and to modulate LDL receptor (LDLr) activity in cultured HepG2 cell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inhibition of LDL oxidation)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form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lag time)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gent substances (TBARS). Betel leaf (94%), cashew shoot (63%), Japanese mint (52%), semambu leaf (50%), palm frond (41%), sweet potato shoot, chilli fruit, papaya shoot, roselle calyx, and maman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ag time (>55 min, P < 0.05) and inhibition of TBARS formation (P < 0.05) compared to control. LDLr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P < 0.05) by Japanese mint (67%), semambu (51%), cashew (50%), and noni (49%). Except for noni and betel leaf, most plant extracts studied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he ability to up-regulate LDL recepto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ported protective actions of plant polyphenols on lipoprotein metabolism might be exerted at different biochemic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