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改良剂对咸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咸水灌溉下小麦大田种植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结合等10个处理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施用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与小麦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和培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渗透系数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pH和全盐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各处理的碱解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同时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在本试验中,T4和T5处理,即改良剂B(醋渣+牛粪+石膏)+有机肥+无机肥和改良剂B+无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使小麦增产的效果最好,可作为充分利用咸水资源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调控材料对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以工农业废弃物秸秆、牛粪、脱硫石膏、醋渣为调控材料,研究不同组合下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效果。结果表明,4种组合与对照相比,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渗透性,其中T4(牛粪+醋渣)综合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37.93%,土壤孔隙度提高12.37个百分点;各处理0~60 cm土层平均含盐量高低顺序为T1(秸秆+脱硫石膏)CK(对照)T2(牛粪+脱硫石膏)T3(秸秆+醋渣)T4(牛粪+醋渣),T1、T2、T3、T4与CK相比分别降低-123.9%,2.23%,30.45%,39.77%;各处理p H值与CK相比均显著下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KT3T4T2T1,T1、T2、T3、T4与CK相比分别降低0.71,0.50,0.35,0.39个单位;各处理土壤CO_3~(2-)、HCO_3~-含量均明显下降,脱硫石膏处理还能增加土壤SO_4~(2-)、Ca~(2+)、Mg~(2+)含量。综上所述,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土壤盐分方面,牛粪效果明显好于秸秆,醋渣明显好于脱硫石膏;在抑制土壤脱盐碱化方面,脱硫石膏明显好于醋渣,但脱硫石膏容易增加土体总体含盐量。因此,推荐滨海盐土低成本快速脱盐方式为"牛粪+醋渣"。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干旱区盐碱土的特点,探究该区域改良盐碱土壤的最适改良剂产品。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计对照组(CK)、盐碱专家(Y)、磷酸脲(L)及微力壮(W) 4个处理,分析不同改良剂对中度盐碱地表层20 cm土壤盐分、pH、总碱度、钠吸附比(SAR)及棉花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均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pH,促进棉花苗期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其中,Y处理和L处理的抑盐效果较好,盐分相对升高率分别较CK处理降低107.73%和101.67%;与CK处理相比,Y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了0.15个单位,并显著促进棉花苗期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增产5.84%;Y处理和W处理降低土壤总碱度的效果最好,分别比CK处理显著降低了0.46和0.41个单位,但降低SAR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各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盐碱专家是该试验区较适宜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4.
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北部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盐碱障碍型土壤,采用一年"土层置换+秸秆阻断"(SD1)、连续两年"土层置换+秸秆阻断"(SD2)和秸秆粉碎覆盖(CK)三种耕作方式,研究了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盐分含量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040cm土层土壤容重和pH,SD2处理低于SD1及CK,容重分别降低8.61%和8.81%;土壤含水量,SD2处理高于SD1和CK;040cm土层土壤容重和pH,SD2处理低于SD1及CK,容重分别降低8.61%和8.81%;土壤含水量,SD2处理高于SD1和CK;040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离子,SD2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明显降低,达到了降低土壤耕层盐分的目的;SD2处理产量高于SD1处理和CK,SD2和SD1产量分别高于CK 7.83%和3.8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和抑制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积累及对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研究3种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配方进行咸灌土壤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能够明显地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施用土壤改良剂的土壤容重比咸灌土壤和对照降低8.55%~12.82%;土壤毛管孔隙增加5.68%~10.63%;土壤渗水速率提高22.41%~49.14%。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调控咸灌土壤的化学离子组成,施用改良剂处理的土壤Na++K+、Cl-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3.38%~64.88%和99.65%~122.69%;Ca2+增加了15.91%~67.21%。改良剂B和C降盐效果较改良剂A更为明显,比咸灌土壤分别下降了20.45%~57.35%,同时土壤pH降低了0.36%~1.84%。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还为土壤、作物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腐殖酸、活性有机物质以及Ca、S等营养物质,增加了玉米抗逆能力,提高产量,比对照增产20.63%~34.28%。  相似文献   

6.
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土壤出现严重盐渍化现象,而添加土壤改良剂是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区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在位于银北地区南梁农场的一块地势低洼的盐渍化耕地,选用不同改良剂进行改良试验。设置对照组、单一施用糠醛渣、单一施用脱硫石膏、复合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及不同用量,共10个处理组,将研究区域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施用不同处理组改良剂,并种植油葵作物,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组下油葵生长指标和产量及油葵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各盐分离子、pH,探究该区域盐渍化土壤的最优改良方案。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后全盐量下降较为明显,低、中、高3种不同施用量下与对照组相比盐分含量降低了10.44%、10.14%、0.88%,单一施加脱硫石膏和糠醛渣一种改良剂盐分降低不明显。总体而言,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对降低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提高作物产量效果较为显著,糠醛渣与脱硫石膏的最佳配合比为7:3,最佳施用量为1796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含海藻酸有机水溶肥料对设施大棚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的影响,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材料,以不施肥和施用普通复合肥料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的含海藻酸有机水溶肥料条件下,设施番茄大棚土壤容重、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孔隙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含海藻酸有机水溶肥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孔隙状况和土壤容重,可增加土壤呼吸强度19.47%~72.78%,降低土壤容重2.55%~13.78%,增加土壤总孔隙度3.56%~19.22%,土壤毛管孔隙度及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0.79%~17.85%、3.95%~20.04%。其中,以施用含海藻酸有机水溶肥料400倍液3 kg/次的处理效果最佳,可推荐在生产实践中使用。施用普通复合肥料能适当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却降低了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土壤容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强度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正比例关系,与土壤容重总体呈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设施栽培番茄连作障碍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生产和发展。本试验采用活性氧技术处理设施连作5年的番茄大棚土壤,种植番茄,考察活性氧技术对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大棚休闲期,采用活性氧水灌溉处理2次,然后覆盖密封1个月,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土壤残留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比对照下降79.2%~93.5%,番茄青枯病菌比对照下降83.3%~91.7%;土壤表层可溶性盐分减少,电导率比对照下降55.5%,容重下降4.43%。种植番茄后,活性氧高温淹水焖棚处理比对照增产20.2%~23.7%,表征番茄品质的Vc、可溶性总糖、膳食纤维分别比对照增加52.9%~76.2%、12.8%~16.8%、20.9%~23.3%,番茄果实残留硝酸根比对照下降16.3%~14.2%。表明活性氧及活性氧高温淹水焖棚可以用于修复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
不同耐盐植物对滨海盐土可溶性盐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耐盐植物在生长期内对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电导率仪法测定土壤电导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柽柳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8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脱盐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3>T1>T2>T4,其表层与对照相比脱盐率分别达到72.11%、52.16%、40.90%、23.63%。种植植物处理处理随时间的推移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在12月份时,表层土壤脱盐顺序为T3>T2>T1>T4,其表层与对照相比脱盐率分别达到78.26%、71.91%、48.79%、40.09%,种植耐盐植物能够抑制土壤盐分累积,但同时也提高了土壤pH值。种植耐盐植物具有明显的降盐效果,但同时也应注意土壤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水稻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决冷浸田水稻根系生长缓慢及早衰的问题,在明沟排水措施的基础上,研究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自研的脱硫灰改良剂、生物活性炭,市售的土壤改良剂石灰、硅钙肥、腐植酸)对水稻根系活力、生物量、根冠比、伤流液中氮、磷、钾输出强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处理外,其余各土壤改良剂处理均能提高水稻伤流强度、根冠比和生物量,增加伤流液中氮、磷、钾的输出强度,并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其中脱硫灰改良剂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对伤流强度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在灌浆期分别较CK处理磷输出强度升高29.60%和19.70%,在分蘖中期脱硫灰改良剂处理根冠比较CK提高31.6%。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有利于提升冷浸田水稻的产量,且随着改良剂施用时间的推进,其增产效果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就冷浸田改良而言,生物活性炭和脱硫灰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厚皮甜瓜哈密瓜‘早皇后’品种(Cucumis melo L. var.inodorus Jacq.Early Queen)为试材,研究BTH、Amistar和KDF在甜瓜生长期处理对果实品质、产量、抗病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甜瓜生长期,施用药剂,对其对甜瓜品质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处理能够提高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对单果重量、单位面积的产量、果实硬度影响较小。BTH处理使果形指数下降,KDF提高了果实整齐度。各处理改善了果实色泽,减少了果皮裂纹。Amistar、BTH和KDF处理使果实病害指数分别下降了14.9%和12.4%,1级果率提高5.9%和5.2%。各处理均降低了甜瓜叶部白粉病病害指数。BTH处理的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0.95。BTH处理对甜瓜品质、产量没有影响,降低了甜瓜果实病害,抑制了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沟垄和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品质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栽培能显著促进连作马铃薯生长,且T3处理促进作用最大;并能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薯块氨基酸总量和还原糖含量较CK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K的氨基酸总量最高,T4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而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深松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深松棉田为对照(CK),设置深松深度30 (S30)、40 (S40)、50 (S50) 3个处理,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深松能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且深松后第一年差异显著。2017年0~20 cm土层S30、S40、S50较CK土壤容重降低了1.7%、7.0%、9.7%,土壤紧实度降低了36.1%、5.8%、21.1%,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2%、9%、12.4%。深松能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蓄水量。2017年0~20 cm土层S40较CK土壤含水量提高18.7%,土壤蓄水量提高10.5%,而S30、S50与CK差异不显著。深松能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在深松后第一年较CK增加,2018年则减小,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与之相反,以深松40 cm效果最佳。深松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2年平均土壤含盐量S30、S40、S50比CK降低21.6%、33.3%、49.6%。深松有利于子棉产量增加,其中S40子棉产量较CK增产幅度最大,2年分别增加15.4%、9.7%。新疆绿洲棉田深松40 cm时,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棉花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有机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研究有机肥、化肥对玉米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北方黑土地区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条件下对玉米施用4种有机肥和传统化肥,测定玉米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T4)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为9800 kg/hm2,相比于传统化肥(CK)增产11.53%,达到显著水平,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T2)同CK产量差异不显著;T2、T4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均高于CK,分别增加了32.34%(T2)、24.10%(T4);酶活性方面菌糠+鸡粪+枯草芽孢杆菌腐熟有机肥(T3)处理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1.80%,T4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0.91%。4种有机肥相比于CK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根系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含量,T2处理下的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58.90%、8.52%。本试验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在替代化肥施用中具有减施化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田间生产秸秆量大且降解缓慢,添加外源物料对加快秸秆降解、促进养分释放有重要意义。基于网袋法,添加不同浓度的生化黄腐酸和微纤维岩棉,研究其对玉米秸秆降解及土壤碳氮、作物生长的影响。外源物料施入量设计3个梯度,分别为土重的0.5%、1%、2%。设计7个处理:单秸秆(CK)、秸秆+0.5%生化黄腐酸(T1)、秸秆+1%生化黄腐酸(T2)、秸秆+2%生化黄腐酸(T3)、秸秆+0.5%微纤维岩棉(T4)、秸秆+1%微纤维岩棉(T5)、秸秆+2%微纤维岩棉(T6)。结果表明:(1)添加生化黄腐酸的各处理降解前100天慢后快,降解率、降解速率与浓度呈反比,360天后降解率达75.97%~82.6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秸秆氮释放率以100天为转折点,360天氮释放率达71.51%~74.75%;与CK相比,降低土壤容重19.85%~30.5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9.57%~26.09%,提升土壤碳氮含量;除T1外,对作物生长起抑制作用。(2)微纤维岩棉在各时期均能加快玉米降解,快速释放氮(除T4),360天达63.60%~78.13%;相比CK土壤容重降低24.43%~29.77%,总孔隙度增加21.74%~26.09%,土壤碳氮含量显著提升;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促进根系发育。两物料一定程度上均能加快秸秆降解,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碳氮含量,作物生长受物料浓度影响差异显著,整体效果添加微纤维岩棉各处理优于生化黄腐酸,以土重0.5%、1%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2种土壤复合改良剂(由微生物菌剂和园林腐熟废弃物组成)对盐渍土的改良及肥力作用,本研究采用60天室内恒温(30℃)培养法,对不同处理的盐碱土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园林腐熟物能够提高盐碱土电导率和土壤碱度,而在园林腐熟物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电导率值和土壤碱度的影响不显著,表明2种复合改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