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蚕与其他昆虫及生物体一样,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防御体系,包括细胞性免疫和体液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对入侵异物及变态时对自身组织碎片的吞噬作用与包囊化作用,而体液免疫作用则产生许多抗菌性的蛋白质和多肽,是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
鸡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具有识别病原微生物、介导调理吞噬、激活补体等功能。研究发现,鸡体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易感性相关,表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抗病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鸡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分子结构、功能、遗传特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家蚕是重要的模式昆虫,其先天性免疫系统也是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家蚕先天性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子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等在抵御病原感染方面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文章从家蚕生产入手,通过统计砷、镉、铅等重金属物质对家蚕的毒害,从影响细胞凋亡和破坏抗氧化防御系统两方面解释了重金属对家蚕的毒害机制,并通过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判定毒害的程度;另一方面,还系统阐述了大气氟化物对于家蚕的毒害机制以及家蚕体内耐氟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对家蚕的中毒机制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家蚕防御素(defensin)是家蚕抗菌肽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为家蚕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效应因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家蚕防御素基因BmdefA、BmdefB的序列中各有2个外显子,2个基因分别定位于家蚕第4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等电点预测BmdefA带有负电荷,属于罕见的阴离子型抗菌肽,而BmdefB带有正电荷,属于常见的阳离子型抗菌肽;预测2个基因编码的成熟肽分子质量均在4 kD左右。用RT-PCR方法检测BmdefA在家蚕整个发育过程中有表达,且在检测的幼虫和成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BmdefB从幼虫5龄第3天到成虫期表达,雄性表达量高于雌性,且在5龄第3天幼虫的生殖腺、脂肪体和血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家蚕防御素BmdefA、BmdefB具有不同的分子特性和表达特征,暗示它们在家蚕先天免疫过程中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甚至可能具有不同的抗菌机理。构建融合GST标签的家蚕防御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的目的蛋白,使用GST亲和层析柱初步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为进一步研究BmdefA、BmdefB的体外活性和抑菌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疫系统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以抵御病害生物入侵和感染的一个防御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和维护自身的稳定。鱼类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和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因子三大类。本文就鱼类免疫系统的三个方面及与免疫系统有关的黏膜免疫、营养免疫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1990,16(1):33-38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8.
分别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及其细胞壁物质脂多糖、肽聚糖和甘露聚糖与家蚕血液在毛细针管中混合,体外观察外源物诱导家蚕血液黑化反应的免疫防御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及其胞壁物质均能诱导家蚕血液发生黑化反应,与家蚕血液混合后的大肠杆菌数目随混合时间延长及血液黑化程度加剧而下降。说明家蚕血液黑化反应与昆虫其他的免疫应答反应相同,能被微生物以及相关分子诱导和启动,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并且大肠杆菌在加入昆虫黑色素合成前体——多巴和多巴胺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的实验结果,也是该结论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凝集素属于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模式识别分子蛋白,存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按物种来源可分为植物凝集素、动物凝集素、原生生物凝集素、细菌凝集素和病毒凝集素。甲壳类动物凝集素可以同时参与多项免疫反应,在维持甲壳类动物机体稳态、免疫防御以及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凝集素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介绍了甲壳类动物凝集素的两种主要类型——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CTLs)和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免疫凝集素(fibrinogen-like domain immunolectins,FBGLs),旨在提升对甲壳类动物先天性免疫的认识水平,为甲壳类动物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家蚕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一样,在长期进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防御系统抵抗外界物质的入侵。病毒感染导致家蚕体内各种代谢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其生命力。酶作为推动生物体内复杂代谢活动不断进行的催化剂,已有研究表明,许多酶在家蚕受到病毒感染时其活性发生变化。论文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介绍几种在家蚕抗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解毒酶、免疫酶、消化酶等防御酶类,对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家蚕抗病应用研究上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1.
家蚕多倍体在家蚕细胞遗传学研究和蚕育种素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可以诱发多种不同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性别的3、4倍体家蚕.但由于育性的原因,家蚕多倍体多数继代困难,给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带来不便.为此,人们在家蚕多倍体育性研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给家蚕多倍体育性提高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线索.本文主要对家蚕3、4倍体的育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蚕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驯化昆虫,也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血液在蚕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担负着储存能量、伤口愈合、传递压力、免疫防御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传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已经不能对家蚕血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深入研究。近几年,本实验室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法和细胞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家蚕血细胞的种类、血细胞的增殖发育机制和血细胞的免疫防御功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概述在上述几个研究方向中取得的最新进展,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贝类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贝类动物细胞免疫主要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完成。溶酶体酶、凝集素、抗菌肽等体液免疫因子以杀菌、促进吞噬等方式参与贝类的免疫防御,阿片样活性肽、细胞因子、细胞激酶等是贝类免疫通信中的化学递质。化学递质通过介导免疫信号传导参与贝类的免疫防御,也是近年贝类的免疫研究的新热点。贝类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子能显著改变贝类的免疫机能,贝类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使贝类的生态学研究成为人类等高等动物的生态免疫学研究模式。现代养殖业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来提高贝类的免疫力以适应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胶原凝集素为C-型凝集素,主要包括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和-D等。MBL可以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SP-A和SP-D可与多种微生物和致敏原互作,产生调理性作用,使微生物生长被抑制、外源性抗原失效,在免疫反应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非特异性屏障、细胞群防御、体液抗体、乳汁抗菌物质及细胞因子方面,对奶牛乳腺的免疫防御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技术。认为乳房炎的复杂性和特异性限制了人们对奶牛乳腺免疫防御机理的全面认识和掌握,进而影响乳房炎的防治研究进程。因此,深入探索奶牛乳房炎的防御机理及防治技术,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与家蚕耐氟性状相关的基因信息,利用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3新建立耐氟近等基因系,以回交11代的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的中肠为材料,构建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抑制消减杂交(SSH)cDNA文库。通过对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53个阳性克隆测序和聚类拼接,得到19个重叠群(con-tig)、47个已知功能基因(un igene)和28个未知功能基因。获得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经BLASTx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初步发现这些基因参与家蚕体内物质转运、能量代谢、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蛋白质加工、信号转导、机体免疫防御、细胞结构形成等诸多生物学过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基因在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的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磷酸根离子转运蛋白基因、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基因、液胞型H+-ATP酶基因、脂肪酶基因以及主要过敏原蛋白基因在耐氟个体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组织中的表达量有较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17.
C型凝集素是昆虫先天免疫防御系统中识别病原微生物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具有参与细菌的识别与清除、调节血液封装和黑化等多方面的功能。本研究克隆的柞蚕凝集素基因ApCTL4-X1CDS由669个碱基构成,其编码蛋白含有223个氨基酸,具有糖识别基序QPD/WHD。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得到重组蛋白。功能实验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具有凝菌、抑菌、糖结合的活性,在柞蚕先天免疫防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昆虫的C-型凝集素参与先天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家蚕C-型凝集素11(C-type lectins,CTL11)基因BmCTL11是经家蚕微孢子虫(Nb)感染诱导后在蚕体内持续高量表达的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mCTL11基因编码有307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分子质量34.51 kD,等电点4.69,含2个串联的典型C-型凝集素糖识别结构域,与烟草天蛾的IML-1蛋白进化距离最近。RT-PCR检测BmCTL11基因在家蚕幼虫时期的转录水平较高,并在多个组织有转录。将灭活的家蚕病原细菌、真菌、微孢子虫、病毒等注射家蚕5龄幼虫后的24 h内,qRT-PCR检测BmCTL11基因在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组织内的转录水平均发生上调,说明该基因能够被多种病原微生物诱导。以家蚕5龄第3天幼虫脂肪体c DNA为模板克隆了BmCTL11基因,连接到p ET-32a载体,诱导表达后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昆明鼠制备出效价为1∶102 400的BmCTL11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BmCTL11蛋白可能以二聚体形式主要分布于家蚕脂肪体、血浆、中肠、表皮等组织中,推测BmCTL11在家蚕识别病原微生物并介导引发进一步的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晏家友 《养猪》2011,(5):9-10
大豆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并且氨基酸组成良好,主要用作仔猪蛋白质饲料。但是生大豆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抗原蛋白、凝集素、脲酶、皂苷和寡糖等。Stokes等(1987)以大豆抗原蛋白为过敏原的试验结果表明,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时,其结构和功能将发生损伤性变化,出现绒毛萎缩、腺窝增生、黏膜双糖酶活性下降等现象。Li等(1990)进一步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20.
对家蚕微孢子虫在体外增殖的研究表明 :培养基中胎牛血清 (FBS)添加量在 5 %~ 15 %范围内与微孢子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加热家蚕体液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则主要表现在与FBS的复合效应上 ,5 %FBS +5 %加热家蚕体液添加区的微孢子产生数为 10 %FBS添加区的 133 5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