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科护士抢救三到位技能培训考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10名眼科临床护士,采用多媒体和资深护师互动方式分批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模拟人现场急救演练考核,现场点评、现场指正、现场公布成绩,考核地点为每位护士所在科室。结果不同护龄、学历、职称眼科护士在抢救三到位流程考核中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眼科护士抢救三到位流程技能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了眼科护士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意识及配合处理能力。考核中暴露的若干问题,也为我们今后完善急救培训考核指出方向,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在提高实习护士灾难救援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名同级本科学历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培训组,每组30人。常规组根据学校临床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培训组按照核心能力培训的理论,对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实习结束后对比两组的灾害应对能力、急救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情况。结果培训组实习护士在评判性思维和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方面的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均P〈0.01);且其急救理论及操作技成绩也比常规组高(均P〈0.01)。结论重视和发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临床带教,有助于提高实习护士在灾难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探讨在综合性高校普及急救常识的必要性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420名来自非医学专业的大学新生进行急救知识了解情况的测试,以知识讲座及急救措施实践操作短期培训的形式对所有受调查对象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再次以问卷形式对受培训后的受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并比较干预前后受调查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对同一急救常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培训后受调查对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好于培训前(P0.05)。结论:综合性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新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水平亟待提高;知识讲座、短期技能培训是提高综合性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操作性强,值得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毕业护士岗前职业安全培训的效果,以增强新护士职业安全意识,提高其预防危险因素和处理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护理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表,于培训前评估74名新毕业护士的职业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根据此评估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两阶段)。考核小组采用理论、操作考核两种形式于对培训前、后考核新护士的职业安全理论和职业安全综合处理能力。结果共发放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新护士不知晓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且对各项职业安全知识完全知晓率最高的仅为6.76%。培训后,74名护士职业安全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新毕业护士对职业安全文化知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进行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可以提高新毕业护士职业安全知识水平及职业安全危险预防与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统一质控标准和内容,选拔专职质控人员,实施“实践反思-全员参与-考核挂钩三维互动”的质控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质控模式后,护士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成绩明显提高(P<0.01);急救物资管理达标率提高(P<0.01);院前出车时间、取物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明显缩短(P<0.01),护士自评得分提高(P<0.01).结论 实践院前急救质量控制管理为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和提升院前急救速度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成立护理技能小组对全院护士实施规范培训,观察全院护理整体素质的改进情况。方法成立护理技能小组,针对全院常用的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制定培训计划,对全院护士操作技能及各项临床服务技能进行统一的培训与考核。结果培训前护士技能考核的优秀率与优良率分别为41.1%与85.1%,培训后护士技能考核的优秀率与优良率分别为46.6%与9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各项临床服务技能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成立护理技能小组,能够更好的规范护士的操作,明显地提高全院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东莞市塘厦镇社区护理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业务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本社区卫生服务护士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变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社区实施护理管理后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均P< 0.0 1);居民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实施前明显提高(70.0% vs86.7%),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实施社区护理管理能提高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朱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416-418
目的:探讨全面快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实现从普通护士到新生儿病房(NICU)专科护士角色转变的有效途径。方法: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低年资护士强化职业道德、法律观念,实行一对一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的培养,采取集中讲授示范、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的互动模式,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适应NICU工作的需要。结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病情观察、应急技能的培训是NICU低年资护士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普及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效果。方法:采用招募的方式招收大一本科生8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为试验组(43人)和对照组(43人),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结果:培训后,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93.02%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可作为普及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进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参加护理技能考核的影响.方法将122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实验组在培训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等时间技能培训.用SPSS13.0统计分析两组护生技能考核的成绩.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成绩优秀者中选取10名学生组成代表组,与省评委随机抽取10名学生参加全省统一考核,结果随机抽取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代表组(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优秀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培训质量,以此来适应医学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院开始深入思索符合我院具体情况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合适的样本数量,随机抽取出自同一所医学高校的医学生50人,再将之打乱分为实验组25人与对照组25人。再之后将有大量临床经验医生请来在正式培训之前对实验组成员进行授课和面对面交流,让实验组获取了比对照组更多的临床知识。之后在实习结束后开始对两组医学生进行考核并将两组成绩进行比较,统计成绩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进而可以得出结论:改变相应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可以较好地提高医学生的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急救护理学实训课为基点,开展男生辅助教学,评价辅助教学对急危重症(EICU)方向男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等方面影响.方法 选取2008级五年制EICU方向27名男生为试验组,选取2007级五年制护理本科25名男生为对照组.试验组男生在急救护理学实训课开课前半学期,通过多种方式强化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经过统一备课后,在开课后进行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示教教学.结果 试验组男生急教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参与辅助教学前后,男生在是否接受自己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学习护理专业是否有自卑感,对护理技能的性别认识、是否喜欢护理专业课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辅助教学可提高EICU方向男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改善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本市中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状。方法:依据《中学生急救指南》编制调查问卷,针对我校1991名中学生开展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其需求现状方面的调查,并分析整理调查结果。结果:我校中学生在各方面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有所差异,其中,突发事件中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高达93.38%,而烧伤、烫伤急救知识的知晓率仅为39.32%,总体来说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同时,95.43%中学生认为自身缺乏急救知识及技能,10.51%的中学生表示曾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82.09%中学生认为学习急救知识有必要。结论:我校中学生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待改善,急需开展中学生急救知识专题讲座及其相关培训工作,以逐步提升中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4.
为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本研究以新余学院为试点,基于"博爱驿站"打造"五人一班"特色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师资培训、考核机制、反馈机制的体系,使该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救护员证持有率达10%以上,应急救护培训讲师通过率达5%以上;积极探索"五人一班"师资培训模式被同类院校所认同并成功实施的可复制性,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通过红十字会考试取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依托高校资源向周边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纵向发展的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见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情况,探讨护士上岗前实行系统的有关锐器伤集中强化培训对减少基层医院见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效果。方法 68名见习护士上岗前均未专门进行过有关锐器伤培训,设为对照组;60名见习护士为实验组,在上岗前进行为期一周的系统的锐器伤集中强化培训,考核优秀(90分以上)后方可上岗。比较两组护士在见习3个月期间受伤情况。结果根据《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统计,对照组68名见习护士,64名发生过锐器伤,且发生2次或2次以上28人,占全院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的82%;实验组60人发生锐器伤9人,其中有3人发生过2次。2组发生率及重复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岗前培训不足,见习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防护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锐器伤发生率高,采取锐器伤集中强化培训后,可极大地减少见习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的效果,以增强ICU护士对VAP的预防意识。方法对30名ICU护士进行预防VAP知识的培训,具体措施包括:调查护士对预防VAP知识的认知情况,根据其认知情况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后,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ICU护士对预防VAP的洗手、卧位护理、气道护理、肠内营养护理、气囊套管护理、口腔护理和呼吸机管道护理的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提高(均P<0.01),上述各项的规范性操作(除外洗手项)也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对ICU护士进行预防VAP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强化护士预防VAP规范操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带教模式在非麻醉专业规培学员麻醉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专业基地参加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学员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固定带教老师和带教流程,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排班方法,随机分配带教老师,并由带教老师自行决定具体带教方案和内容。比较2组学员出科后的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对其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出科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学员对带教老师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非麻醉专业学员在麻醉科参加规范化培训时,采取临时导师制来固定带教老师和带教流程对提高带教质量和带教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色互换"及"找茬"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同一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22名,将其作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名。实验组在技能模拟培训中采取"角色互换"及"找茬"式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带教教师总结点评;对照组在技能模拟培训中仅采取带教教师总结点评方法。教学结束后对参与技能培训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测试、学习效果评价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学习效果及对教学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采取"角色互换"及"找茬"式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及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多名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就通过共情理论知识培训与技能培养等措施后,急诊科护士的情况进行对比,并采用中文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共情能力培养后,急诊科护士在心理认知、情感护理及行为帮助等三个方面的得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去人格化、情感枯竭及个人成就等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共情能力培养前,由医院提供资料显示患者满意度仅为91.23%,通过共情能力培养后患者满意度高达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及护患关系有良好的作用,促进护士职业技能的提升,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情绪,从而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2012级新生的急救知识水平,为大学新生的急救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 061名中山大学2012年新入学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共33项内容,包括急救知识认知情况、急救知识获得途径、影响因素、需求情况和障碍因素。结果大学新生不知道毒蛇咬伤后如何急救的最多,占67.01%;不懂心肺复苏术的人数次之,占62.54%。掌握拨打120电话的人数最多,占98.16%。影响大学新生急救知识的因素包括地区、学历、家庭教育(P〈0.01);98.06%的大学新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经过急救知识培训过的大学新生和未经培训的大学新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怕传染病和怕被人误解是大学新生实施急救的主要障碍。结论大学新生需要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包括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