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尾寒羊和新疆多浪羊群体BMPR-IB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影响Booroola Merino高产性能的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对小尾寒羊和新疆多浪羊群体进行BMPR-IB基因多胎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新疆多浪羊群体内均存在BMPR-IB基因(A746G)的突变个体.小尾寒羊群体内存在3种基因型(BB、B+、++),BB和B+基因型在群体内为优势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48和0.397,表明BMPR-IB基因突变位点的B等位基因对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具有显著的影响.新疆多浪羊群体内存在两种基因型(B+、++),++基因型在群体内为优势基因,而B+基因型频率为0.039.通过对群体产羔率的调查分析发现:新疆多浪羊并非是一个多胎绵羊品种,其高产性能主要体现在地方品种绵羊出现四季发情,因而群体内出现一年四季产羔.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Booroola羊多胎性状主要是由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BMPR-IB)编码区第746碱基对位置上发生了A-G突变而导致FecB表型的突变所引起.王根林等和柳淑芳等相继发现了湖羊和小尾寒羊存在FecB基因,同时柳淑芳认为BM-PR-IB基因是调控小尾寒羊多胎的主要基因[2,4-5,9].而李海等人通过对新疆卡拉库尔羊、多浪羊、巴音布鲁克羊进行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的对比研究后发现,这3种羊品种的遗传距离以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最小[1,6].因此,陈晓军等人通过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推测卡拉库尔羊很可能也携带BMPR-IB基因[3].本试验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以新疆卡拉库尔羊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检测该品种绵羊是否存在BMPR-IB基因,旨在为该品种绵羊的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福清山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胎品种福清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存在控制福清山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闽东山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发现:多胎品种闽东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影响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可能性。然而,由于闽东山羊的BMPR-IB、BMP15、GDF9的全基因序列信息的缺乏,尚不能完全断定3个基因对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乌珠穆沁系蒙古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对蒙古羊BMPR-IB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BMPR-IB基因全长1567 bp,包括完整的1 509 bp开放读码框(ORF),共编码502个氨基酸.通过对产单、双羔蒙古羊BMPR-IB基因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产单、双羔蒙古羊BMPR-IB基因编码区第746位和第1113位碱基一致,分别为"A"和"C",并没有发生同多胎Booroola羊相同的A→G突变和C→A突变.采用SMART程序对蒙古羊BMPR-IB蛋白结构功能域预测结果分析表明,其存在跨膜结构、GS模序和STYKc三个结构功能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BMPR-IB基因型多胎萨福克羊外周血中生殖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培育的发情期多胎萨福克母羊为实验对象,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个体的BMPR-IB基因型,ELISA方法检测绵羊外周血中E2、FSH、LH、PRL和P4的含量,分析BMPR-IB基因型与5种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胎萨福克羊群体中存在BMPR-IB基因的BB、B+和++三种基因型.++基因型个体的平均E2含量和P4含量显著低于B+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个体间平均FSH含量、LH含量和PRL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BMPR-IB基因突变导致发情期母羊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BMPR-IB基因培育多胎肉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的多态性、效应及连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 B(BMPR-Ⅰ B)的Q249R(A746G)突变使Booroola Merino绵羊的繁殖性能提高.该突变在小尾寒羊群体中也有分布.本研究用PCR-SSCP技术对299只小尾寒羊BMPR-Ⅰ B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BB、B+和++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41 8,0.364 5和0.093 7,突变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24 1.对2个小尾寒羊羊场的111只有产羔数记录的小尾寒羊BMPR-Ⅰ B的Q249R突变对产羔数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估计出突变等位基因B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效应为:替代效应和显性效应,在第一胎分别为0.46和0.16,在第二胎分别为0.56和0.11;在第一胎和第二胎BB比++分别多产0.77和1.02羔.对BB基因型小尾寒羊和微卫星标记OARJL36的连锁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BB基因型小尾寒羊,BMPR-Ⅰ B的B等位基因与OAR-JL36位点之间仍然存在重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藏羊自然繁殖多胎的遗传基础,试验采集祁连县不同种公羊群体血样350份,检测BMPR-IB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表明:共检出GA型9只,AA型341只,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6和0.974,G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0.013和0.987,未发现GG型纯合基因。说明高原型藏羊种公羊群体中存在BMPR-IB基因Fec B突变,在进一步验证与藏羊多胎繁殖相关性的基础上,可作为多胎型藏羊分子辅助选育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策勒黑羊和多浪羊Fe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为新疆南疆绵羊多胎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试验以策勒黑羊、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这两品种绵羊Fec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研究该基因对这两品种绵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策勒黑羊FecB基因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4,0.44,0.42,B、+基因频率分别为0.35,0.65;多浪羊FecB基因检测到2种基因型,即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0.48,B、+基因频率分别为0.26,0.74。基因型为BB型的策勒黑羊平均产羔数为2.87只/胎,显著高于++型(P0.05);基因型为B+型的多浪羊平均产羔数为2.55只/胎,显著高于++型(P0.05)。说明策勒黑羊和多浪羊FecB基因具有多态性,其中BB型、 B+型可用于南疆绵羊多胎品系的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视黄酸受体γ(RARG)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与大尾寒羊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RARG基因和BMPR-IB基因在大尾寒羊群体中的多态性,探索该基因对大尾寒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尾寒羊RARG基因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基因型、BB基因型、AB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0.075,0.825,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3,0.487。在大尾寒羊BMPR-IB基因中只检测到++和B+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25,0.875,+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3,0.437。BMPR-IB基因和RARG基因这两个基因在大尾寒羊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多态性,且不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析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产羔数差异形成的遗传学机制,以5个不同繁殖力的中国地方绵羊品种(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和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FecB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不同繁殖力群体间FecB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湖羊群体中存在BB、B+、++三种基因型,藏羊、蒙古羊及阿勒泰羊群体中仅存在B+和++两种基因型,多浪羊群体中仅存在++基因型。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及多浪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频率依次是0.69、0.28、0.03,0.00、0.13、0.88,0.00、0.08、0.92,0.00、0.08、0.92和0.00、0.00、1.00;B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多浪羊。湖羊、藏羊、蒙古羊和阿勒泰羊中该位点He和PIC分别为0.29、0.25,0.12、0.11,0.08、0.07和0.08、0.07,且在以上4个品种中BB和B+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基因型个体高(P<0.01),BB基因型个体和B+基因型个体之间无差异(P>0.05)。由此可推断,FecB或许是决定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亦或是与其存在密切相关的标记基因,可助力绵羊产羔数性状MAS技术和为多胎绵羊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2.
多浪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双羔性能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多浪羊产双羔母羊试验组及产单羔母羊对照组群体进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及乳酸脱氢酶(LDH)多态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多浪羊多羔母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控制2种蛋白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其中含有较高频率Hb^B和LDH^A基因的多浪羊,有较高的产双羔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FecXG位点在多浪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试验结果表明:多浪羊中BMP15基因的FecXG位点并不存在多态性,推断FecXG位点与多浪羊多胎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南疆部分地方品种绵羊嗜血支原体和泰勒虫的感染情况,采用PCR法检测新疆南疆5个地方品种绵羊共100份血液DNA样本.结果表明:新疆南疆部分地方品种绵羊泰勒虫和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5.0%(35/100)和3.0%(3/100).仅和田羊和多浪羊上检测到嗜血支原体感染,感染率分别为8.0%(2/25)和5....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技术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FecXG位点在多浪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试验结果表明:多浪羊中BMP 15基因的FecXG位点并不存在多态性,推断FecXG位点与多浪羊多胎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评价黄淮杜泊羊的繁殖性能,本实验对2家黄淮杜泊羊核心育种场1年的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随机采集了145只核心群羊只进行FecB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杜泊羊性成熟为6~7月龄,年繁殖率为252.82%,羔羊断奶成活率为95.79%,每只母羊年提供断奶羔羊数2.39个;黄淮杜泊羊群体FecB基因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其中B+型(杂合型)是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606 9;基因型与产羔数关联分析表明,BB和B+基因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基因型。综上,黄淮杜泊羊具有多胎高繁的特性,在繁殖性能方面符合专门化肉用高繁绵羊品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南疆部分地方品种羊的无浆体感染情况和分子特征,用PCR法检测新疆南疆5种地方品种绵羊共100份血液DNA样本,发现无浆体总感染率为67.0%(67/100).以多浪羊感染率最高,为100%(20/20),和田羊感染率最低,为44.0%(11/25);散养和圈养羊的无浆体感染率分别为74.0%(37/50)和6...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多浪羊(D组)与小尾寒羊(X组)皮下脂肪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并研究其潜在的作用,为理解绵羊脂肪组织发育规律以及对脂代谢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脂肪沉积能力存在差异、健康无病、体况良好、种内个体体重相近(约50 kg)的雌性成年多浪羊和小尾寒羊为试验材料,分为D组(试验组)和X组(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采集位于背最长肌的皮下脂肪组织,应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Fold change|≥2,P adjust≤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与脂肪沉积和脂代谢有关的差异基因。为了验证测序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了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在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38 672个已知的mRNAs,新的mRNAs为1 606个,在两组中共有83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320个差异基因在多浪羊组中上调表达,有519个差异基因在多浪羊组中下调表达。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脂质分解代谢过程、脂质生物合成过程、脂质分解代谢负调控过程、MAPK级联反应调控、对甘油三酯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了PI3K-Akt、MAPK、胰岛素以及PPAR等信号通路中。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多浪羊和小尾寒羊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脂肪沉积和脂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脂质生物合成、脂质代谢等过程,其中COL1A1、AKT2、SCDLPLPCK1与PPP2R5A可能在多浪羊与小尾寒羊的皮下脂肪组织的沉积与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To mimic muscle development of Duolang sheep in vitro,we employed a two-step digestion method to separate satellite cells(SCs)and a differential adhesion method to purify the cells in Duolang sheep.Moreover,observation of microscopic images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used for identifying Duolang sheep SCs and its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for Desmin,Pax7 and MyoD1 genes,w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marker genes all expressed in the SCs.The SCs formed significant myotubes when the serum was withdrawal from growth media,confirmed by the immunofluorescence for MHC and microscopic images.Taken together,we ssuccessfully isolated SCs and established the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SCs.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体外细胞水平模拟多浪绵羊肌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多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并利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分离得到的S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表达情况,鉴定分离得到的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向成肌方向分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成肌分化标记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的形成情况。通过对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免疫荧光鉴定,确认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多浪绵羊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成肌分化,显微镜观察和MHC免疫荧光可以明显观察和检测到肌管的形成。本研究对多浪绵羊SCs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多浪绵羊SCs的成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