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坚持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是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核心区域。长期的防锈实践证明,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才能有效控制其流行为害。坚持生态治理,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压缩小麦种植面积,提高作物多样性,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根本途径;加大抗锈品种选育力度,提高品种整体抗锈水平,实行多品种、多抗源合理布局,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措施;加强预警体系建设,落实常规综防措施,是降低小麦条锈病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陇东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与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宏  兰志先 《植物保护》2003,29(2):39-41
陇东不但是我国小麦条锈病传播的重要桥梁地带 ,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条锈菌越夏、越冬菌源。当地菌源的存在和小麦品种的抗性丧失是小麦条锈病发生大流行的内因 ,春季降水量多是大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抗锈品种的选育及合理布局、实行生态防治是控制流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402份国内外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最重要的世界性病害之一,而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主要越夏流行区(姚强等,2014),每年拥有大量的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且该省种植的春小麦主要为感病品种阿勃,给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的治理带来了困难。国内学者在寻找春小麦优良抗条锈病基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对我国195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发病动态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条锈病多年预测依据主要有:(1)小麦品种抗条锈状况及其遗传变异规律,品种布局及其发展趋势;(2)气候条件,特别是3~5月份降雨量多年趋势展望;(3)条锈病各流行区自然生态条件;(4)对条锈病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实施状况。分析与以上各项有关的情报资料,试对我国主要冬麦区小麦条锈病提出了多年趋势展望。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主要冬麦区不会发生全国性的大流行;流行区将主要在甘、陕、川、鄂、豫相毗连的常年越夏和越冬区,流行年发病面积约3000~4000万亩,流行程度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发生,局部地  相似文献   

5.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目标,以遗传多样性为原则,组建以提高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丰富度、在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和持久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成株抗性等多种抗性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控制技术体系。利用Yr10、Yr12、Yr13、Yr16、Yr26、YrC591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载体品种、Flinor 等持久抗性品种及中四等其它抗源材料育成一批综合性状优良、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品种和类型,其中2004年以来育成的10个品种产量性状有明显提高,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7.3%~28.9%。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越夏区和越冬区。四川进行小麦条锈病有效治理,是全国综合治理小麦条锈病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全国小麦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四川2005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情况和秋冬季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介绍给全国植保部门的同行,仅供各地在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和应急控制工作中参考。12005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为害情况1郾1发生特点2004~2005年度四川省小麦种植面积135郾0万hm2,比上年增加6郾77%。条锈病发生面积58郾7万hm2,损失小麦0郾6亿kg,比上年产量损失降低20%,比大流行的2002年产量损失减少81郾77%。发生的主要特点:一是…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新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掌握小麦生产主栽品种的抗条锈病基因携带情况,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采用抗性鉴定、基因推导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对22份小麦生产上主栽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抗性鉴定比较22份小麦主栽品种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的抗谱。结果显示,共推测出14份供试品种携带已知抗条锈基因,8份供试品种携带未知抗条锈基因,是新的抗锈基因资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22份小麦品种可分为2个大类6个亚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抗条锈病基因Yr1、Yr10和Yr24的携带情况发现,11份品种携带Yr1基因,2份品种携带Yr10基因,22份品种均不携带Yr24基因。部分生产主栽品种携带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表明小麦品种选育中避免了抗性基因单一化,并加强了未知基因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充市小麦条锈病1999年以来共16年的发生流行分析,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在本市的发生流行趋势,即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其流行特点是在本地小麦条锈菌有两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近16年,条锈病有13年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比1995年以前,重发频率高50百分点以上,轻发生只有2013年1年,仅占6.3%。说明条锈病已完全处于重发流行之态势。经对其成因探讨认为,导致本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直接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并继续保持为优势小种。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直接造成了条锈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德宏州小麦条锈菌越夏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量直接影响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流行。为了明确云南省德宏州是否是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菌源地,2010年和2011年在德宏州芒市江东乡海拔1 600、1 700、1 800、1 900m和2 000m处设置了小麦条锈病菌源观察圃,对观测圃中小麦品种和周围落粒自生麦苗上条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实时记录各观察点的温湿度。结果表明:(1)海拔2 000m的菌源观察圃能观测到小麦条锈菌越夏和越冬的情况,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条锈病的发病情况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2)海拔1 900m及以上的地区最高日平均温度和旬平均温度均低于22℃,为小麦条锈菌的越夏区域;1 600~1 900m的区域内其最高日平均温度在22℃至25℃之间,最高旬平均温度均大于20℃小于23℃,符合小麦条锈菌越夏的理论温度要求;并且海拔1 900m及以上地区的菌源观察圃中可观察到小麦条锈菌越夏。以上结论证实了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是小麦条锈菌的越夏菌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甘肃平凉地处小麦条锈病病菌越夏、越冬的桥梁地带,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菌源地之一。越夏菌源量多寡,对该地乃至全国冬麦区秋季和来年春季发病程度影响很大。2004年在当地海拔1450m以上的条锈病越夏区自生麦苗上条锈病严重发生,发病范围之广和发病程度之重,在本市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对持续控制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为我国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区 ,是导致我国中部麦区秋苗发病并进一步引起东部广大麦区发病的主要菌源基地。由于小麦在陇南不同海拔高度垂直种植 ,病菌在区内能顺利完成越夏、越冬和周年循环 ,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发展 ,致使陇南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和新小种的策源地。因此治理好陇南条锈菌越夏易变区 ,可大大减少向中、东部麦区提供的菌源 ,阻滞病菌变异和发展的机会 ,这不仅控制了本地区的条锈病的流行 ,也将保护东部麦区和西部春麦区 0 13亿hm2 小麦免受条锈病危害。可见 ,陇南是我国控制条锈病流行关键性地带。近年来 …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四川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媛  刘牛  张金瑜 《植物保护》1997,23(1):23-25
经分析1996年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突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条中31号和条中30号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导致绵阳系小麦品种持久抗锈性丧失,以及1996年春季四川盆地出现异常持续低温。文中提出该省今后小麦抗病育种目标和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模型PAN-CRIN进行的模拟试验结果指出: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能有效地延缓和减轻抗病性丧失,但其效果易受品种面积、流行速率和越夏区面积浮动的影响。布局策略上首先要按照小麦条锈病菌越夏途径中不同成熟期的麦田进行细致的布局,也就是布局要和“打越夏”结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流行趋势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寄主的感病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三大因素[1]。寄主的感病性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在生产实际中,寄主的感病性的变化幅度较小,比如甘肃小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保持在85%左右,是一个极为有利的状态,理论上全省小麦条锈病年年都应该大流行,但事实并非如此。多年来,全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却在轻发生至大流行之间急剧变化[2],由此可见,菌源数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关键。菌源数量大,气候条件有利小麦条锈病就严重发生流行,反之,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就轻。因此,本文选择菌源数量即小麦条锈病越夏发病面积和秋苗发生面积作为预测因子,并结合气候条件预测翌年全省和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陇南天水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核心越夏区。近年来通过长期治理和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即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降低菌源基数;加强抗锈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进行多抗源品种合理布局;推广伏耕、适期晚播、药剂拌种、早期及普发期的防治等常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 Westend.)引起,该病害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小麦条锈菌侵染与繁殖均需要较低温度,过去研究表明,条锈菌在夏季最热旬均温23℃以下地区才能越夏[1].近年调查研究发现,小麦条锈菌的越夏海拔下限明显降低,病菌在夏季最热旬的旬均温超过23℃的地区也能越夏.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代小麦条锈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有助于了解温度对条锈菌群体进化的影响,明确在小麦条锈菌群体中是否产生了耐高温菌株,为小麦条锈病菌源区勘界、病害流行测报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对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的初步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采自全国不同流行区、不同年代的小麦条锈菌标样,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26个条锈菌菌株.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主栽品种抗锈性的全面丧失,条锈病又成为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3a中,本省小麦产区干旱少雨,抑制了锈病的发生。2002年3~5月出现了阴雨潮湿天气,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陕南、关中地区中度偏重流行,部分地区大流行,是1991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1发病特点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损失严重。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62.1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6%,比2001年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种标记分析云南省两个县的小麦条锈菌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病害,在世界各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易产生新毒性小种,导致小麦品种的抗病基因失效,引起小麦条锈病周期性流行。因此,了解小麦种植区的条锈菌群体结构组成及变异,对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条锈病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生产品种对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病害,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是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115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的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种对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苗期对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抗病的品种9个(占参试品种的7.8%),均表现感病的品种23个(占20.0%);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V26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13个(占11.3%)、成株抗性品种5个(占4.3%)和慢锈性品种3个(占2.6%).表明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品种整体抗条锈性水平仍较低,需大力加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工作,并对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