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以湖南省衡东县为例,介绍了当前规模猪场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环境控制、消毒灭源、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疫病抵抗力、强调生物安全等方面简述了规模猪场生猪综合防控技术;提出了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抓好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建立规范防疫档案、形成一套适合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的免疫规程,是养猪生产规范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安徽省长丰县一家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场,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3个方面,通过改建基础设施,控制饮水、生物媒介(蚊蝇虫鼠等)、粪污等,改进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对饲料生产与运输、场内外人员和车辆流动、出猪、消毒、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管理,有效防控了非洲猪瘟,平均每月出栏生猪1 000头。长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中小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以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安徽省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试行)》,对该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进行了技术集成和推广。该县2020年12月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取得了一定成效。该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疫实践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之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关系着猪群疫病防控、养殖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以某规模猪场防范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例,阐述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实施分区管理和落实关键点控制等内容,以期在对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实践提供参考,不断提升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和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广西健康种猪场的经验,它可以严防外来疫病的传入和减少内部疫病的传播,确保猪群的健康发展。建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必须从场址选择、猪场布局、环境控制、猪舍设施、猪群健康管理、日常防疫卫生、药物保健、饲料营养、免疫监测等多方面着手,采取全方位防疫措施,才能确保猪群健康发展,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猪场的规模不断变大,增加了养猪场防疫的难度。为了有效预防规模化养殖场疫病发生,需落实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以保证规模化养殖场猪群的安全,促进养猪业健康快速发展。1规模猪场常见疫病1.1猪瘟猪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猪瘟病毒引发,是一种致死性疫病。一旦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对生猪的养殖会造成重大影响。猪瘟分为慢性、急性、非典型性、亚急性四个种类,其中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的特点与猪场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指企业以"杀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染猪群"为原则,准确评估生产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并制定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对所产生危害或潜在风险的综合性防控体系,它将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集成化。在规模化的养殖生产中,对疫病的防治仍然是养猪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选取科学严谨的生物安全体系以及系统化的防治举措,对于应对诸如非洲猪瘟等疫病暴发至关重要。本文以猪场非洲猪瘟疫病的防疫为例,从提高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规范防治程序方面对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猪场重要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可由虫媒传播的疫病肆虐中国,而一些已在国外流行的虫媒传播病原如非洲马瘟等传入中国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中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给养猪业带来重要警示信息,即防止猪场媒介生物进入并阻断其携带病原的传播将成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蚊、蝇、蠓及蜱等是猪场和发病猪群传播疫病的重要虫媒因素,虫媒种类及从虫媒中分离到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种类繁杂,虫媒生物特性的差异对病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也不尽相同。鉴于此,作者详细归纳了猪场存在的主要虫媒种类及其传播的重要猪病病原,包括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盖塔病毒、猪肠道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等,并探讨其危害性和传播风险,以降低猪场虫媒传播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实施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猪场疫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爆发重大疫病或外来疫病的风险,这已经是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广泛认可的经济有效的猪场疫病防控手段。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疫情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这是对我国养猪业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严峻考验,同时暴露了我国规模化猪场在生物安全管理上的欠缺和漏洞。笔者就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措施及健全针对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疫管理进行阐述,希望能为规模化猪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
疫病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非洲猪瘟传入后,猪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好防疫屏障,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制度。同时饲养人员要做好猪舍的日常消毒和通风,做好出猪台及其附近区域的管理工作,对猪场的日常工作做好检查及监督,从整体出发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养猪业的高度关注。我国暴发非洲猪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导致疫情仍在国内呈散状、零星蔓延。规模化养猪基地和猪场,一旦暴发非洲猪瘟,会造成疫情的迅速扩散、猪群发性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探讨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如何做好防控,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基层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infectious swine diseases and the greatest concern to the pig industry owing to its high mortality and no effective vaccines availabl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Since the first outbreak of ASF in pig farms, ASF has been identified in 14 pig farms in four cities/counties in South Korea. The outbreak was resolved in a short period because of the immediate control measures and cooperative effor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SF outbreak and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ly stopping ASF in pig farms in South Korea through active respons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ASF. In addition, suitable change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pig production system and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overcome the dangerous animal disease, such as ASF,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史万玉 《猪业科学》2020,37(12):38-41
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以来,养猪企业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础上,纷纷尝试各种防控措施进行复养。中兽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兽医学,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如何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文章从中兽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控传染性疾病的理念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应用中兽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建议,以期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化东  陈昌林 《猪业科学》2021,38(1):102-104
自2018年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报道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为了快速扩繁猪群,许多清空场及新建场不得不大量外购来源复杂后备猪进群.因此,猪场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文章介绍了病毒性腹泻暴发的原因、防控难点和综合防控措施,期望为养殖业同人在实际生产中,科学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市场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猪复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目前的现状以及重要地位的简要分析,总结复养过程存在的雷区和难点,对其复养步骤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再通过分析非洲猪瘟防控案例,明确了非洲猪瘟的可防可控性。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提供了可行性的防控技巧,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自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中国以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21年以后,我国的ASF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出现了“自然变异株”。这些毒株可能导致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疫病混淆等问题。这与国外的流行演变规律一致,即当ASF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行较长时间后,其临床表现将由急性发病转变为缓慢发病或出现新的临床表现。经过多年的观察积累,国外已经对该病毒的流行规律特别是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有了大量记载,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描述。为此,就ASF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进行综述,从而提出加强血清学诊断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报批进程、适时开展血清学监测追溯等建议,以期为我国ASF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阳忠清  李梦雨 《猪业科学》2020,37(1):132-134
当前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已经进入基本成熟阶段,疫情基本稳定,但疫情隐患仍然存在,各养殖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在意识和措施上出现了松懈,防控设施配置严重滞后,监督部门人员无法进场监督。为了更好地做好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大力促进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的供应稳定,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分析,拟在各养殖场推行安装高清联网动态监控设备,下面具体分析猪场安装监控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以期对养殖业和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非洲猪瘟(ASF)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依然严峻,生猪稳产保供仍面临较大压力。文章通过了解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和兽医队伍体系现状以及机构改革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重点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疫情防控工作;2)加强生猪调运监管;3)加强生猪屠宰监管。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近两年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阶段做好现有养猪场户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我国养猪特点和防控形势,从养猪从业者角度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点、传播方式、综合防控措施及防疫职责,以期为广大生猪养殖者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非洲猪瘟可防可控,文章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方面介绍了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