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肉鸽繁殖效率,缩短肉鸽产蛋周期,提高肉鸽生产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分别在肉鸽的人工孵化和人工喂养方面进行初步尝试。人工孵化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孵化率提高了10%,产蛋周期最短减30d,在人工喂养过程中,20日龄仔鸽人工肥育获得成功,经t检验,两组数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随着规模化养鸽业的迅猛发展,传统肉鸽的孵化,影响和阻止了肉鸽产蛋性能的提高;由于亲鸽孵化受到粪便的污染,受到抱窝卫生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因此肉鸽的人工孵化代替了自然孵化、人工孵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了种鸽产蛋周期,加快了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以1对亲鸽同时喂养4只乳鸽的养殖技术,称之为肉鸽“2+4”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采用人工孵化技术、高效调仔并仔技术、保姆鸽喂养技术等,省去了种鸽孵化和哺育时间,大大缩短了种鸽的产蛋间隔和繁殖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肉鸽生产采用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试验获得了成功,从而使产鸽孵化时压破种蛋率减少了10.5%,防止鸽蛋被粪便污染,使死胚率降低了15.8%,提高仔鸽出雏率15.7%,因而大大地缩短产鸽的产蛋周期,提高产蛋率;乳鸽采用人工哺育,使三、四周龄的乳鸽体重提高5.0%和9.4%,增加出售乳鸽的体重和数量,提高乳鸽的收购价格和鸽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肉鸽的自然孵化,因为噪音、湿度、生产鸽营养水平、饲养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了破蛋以及凉蛋,降低了孵化率和出雏率。人工孵化可避免亲鸽孵化时压破种蛋,防止鸽粪污染,减少胚胎中途死亡,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产蛋周期,加快繁殖速度。肉鸽电脑孵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肉鸽人工孵化主要技术鸽蛋分批放入小型孵化机进行孵化。孵化温度控制在37.8~38.2℃,相对湿度为55%~65%。1.取蛋。每天晚上8:00以后将所有种鸽所产的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时,有部分种鸽未产蛋;过迟时,有的种鸽产蛋后有立即开始孵化的习惯,造成鸽蛋温度上升,对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7.
饲养商品肉鸽,人们都希望每对产鸽由每年6~8对,提高到10对以上,体重也早日达到上市标准。如果每对产鸽每年多育2~3对乳鸽,养鸽的经济效益就可增加50%左右。要实现肉鸽的饲养高效益,单靠传统方法,即使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以达到。但利用人工孵化及乳鸽人工哺育,则可使乳鸽快速育肥,从而既可减轻肉用种鸽的哺育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又可使乳鸽体重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产鸽的生产性能和肉鸽的饲养效益。鸽子在孵化和哺乳期间嗉囔会产生鸽乳。因鸽乳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18-8%,脂肪12-7%,所以乳鸽的增重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8.
蛋鸽生产的快速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繁殖速度缓慢。繁殖种鸽被高产蛋率技术“双母拼对”产蛋鸽所取代后,导致养鸽场产蛋鸽的产蛋与孵化矛盾日趋突出。为促进蛋鸽产业化经营发展,平阳县有关部门已引进全自动孵化机开展鸽蛋人工孵化,加快肉鸽生产,缓解鸽蛋市场对肉鸽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 ,现存栏种肉鸽 115 0对。为增加种鸽年繁殖乳鸽的数量 ,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自然孵化和“出雏” (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 )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 ,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 ,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 ;制作、备好仿真鸽蛋 ;人工孵化器 (电孵箱 )。1 2 试验鸽 :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 1~ 2d内产蛋的种鸽 12 0对 ,取60对在每对产完 2只蛋后 1h内及时替换入仿真蛋取出真蛋 ;…  相似文献   

10.
据生产实践,在蛋鸽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蛋鸽繁殖速度较慢,繁殖种鸽又因“双母拼对”,致使繁育种鸽大幅减少。因此,养鸽场(户)如何解决产蛋与孵化矛盾是大家关心的生产问题。为加速肉鸽生产,缓解市场对乳鸽的供需矛盾,笔者针对平阳县加快发展蛋鸽生产的现状,开展了“蛋鸽人工孵化技术开发研究”,以解决产蛋与繁育和生产肉鸽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人工鸽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肉鸽的饲养发展迅速,迫切需要解决人工鸽乳这一关键课题。我经几次试验研究,用绿豆等蛋白,强化各种营养,经精加工,研制成一种粉状的人工鸽乳,用它来喂养刚孵化出的雏鸽(包括人工孵化的)获得良好的效果。有了人工鸽乳,亲鸽就可专门产蛋,省去孵化和育雏的时间,因此海产一对乳鸽的时间,便可从40多天缩短为10天。乳鸽的产量可提高4~5倍。经济效益显著,并可实现有计划地分批生产,使整个养鸽过程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为肉鸽的人工孵化与亲鸽孵化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进行。人工孵化温度全期控制在38.3-38.8℃,相对湿度为60%-65%。每天翻蛋1.7 h/1次。出雏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6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肉鸽人工孵化的方式,可使种蛋破蛋率显著降低14.52%(P 0.01),受精蛋孵化率显著提高15.79%(P 0.01)。同时,不同的种蛋摆放方式对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种鸽蛋平放的摆放方式孵化效果优于竖直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工孵化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家禽与其他多种鸟类,但丹顶鹤蛋的人工孵化,国内外仅有零星报道,并无系统研究。据此,本研究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1999年丹顶鹤蛋孵化记录为素材,结合2000年的孵化情况,对丹顶鹤蛋人工孵化条件、孵化周期及孵化阶段的失重情况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丹顶鹤1998、1999年两个繁殖期所产的17枚蛋。2方法:利用依爱-16800型孵化器,进行人工孵化。当日产的蛋不能马上入孵,要保存24小时以上。鹤蛋在入孵前进…  相似文献   

14.
肉鸽,又名菜鸽,是人们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它产肉多、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而且早熟。鸽肉、鸽蛋都是上乘的营养食品,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但由于肉鸽的自然生长繁育周期长,速度慢,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不适应,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我们采取了“四同步”的饲养新技术,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四同步”就是:同步配对、同步产蛋、人工同步孵化和人工同步喂养。  相似文献   

15.
肉鸽年产蛋一般8窝左右,要提高肉鸽生产率,让其年产蛋达10窝以上,应当改变传统生产方法,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代孵肉鸽产蛋后均由公、母鸽孵化,制约了肉鸽产下一窝蛋,为此可以找保姆鸽代孵,让亲鸽产蛋后稍作调息,便可产下一窝蛋,缩短产蛋周期,比传统养殖一年多产4窝以上。保姆鸽要求在1年龄以上的、正在下蛋、孵化、育雏的健康生产鸽。找到保姆鸽后将亲鸽产的蛋放入该鸽巢中:将蛋拿在手里,手背向上,趁保姆鸽不注意时轻轻将蛋放入巢中,这样保姆鸽就会把蛋当作自己的蛋继续孵化。2.代哺、代喂(1)保姆鸽代孵出的仔鸽…  相似文献   

16.
现今肉鸽生产中,雏鸽的繁育多是靠产蛋亲鸽进行自然孵化。这样种鸽的繁殖率和繁殖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孵化率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种鸽的繁殖率,我公司的鸽场自:2000年6月起对部分种鸽所产的蛋进行了人工孵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现存栏肉种鸽1150对。为增加种鸽繁殖乳鸽的数量,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抱窝自然孵化和“出雏”(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1)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2)制作、备好仿真鸽蛋;(3)人工孵化器(电孵箱)。 2.样本:(1)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1~2天内产蛋的种鸽120对,取60对在每对产完2只蛋后…  相似文献   

18.
<正>成熟期适时进行人工配对繁殖,才能增加养殖效益。一般一对产蛋亲鸽一年繁殖6~8对乳鸽,除8~10月间换羽期产蛋较少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常以一次交配产蛋到孵化,育雏出巢为一个繁殖周期。一个周期大概50天,包括交配产蛋期12天,孵化期18天,育雏期20~30天,少数繁殖性能好的肉鸽,交配产蛋期还能够缩短,育雏到两星期的时候即可产蛋,使繁殖周期缩短到40天左右。同时,繁殖  相似文献   

19.
1人工孵鸽技术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1.1取蛋应在每1d晚上8时以后,对所有种鸽所产的鸽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过迟。过早时,有部分种鸽未产蛋;过迟时,有的种鸽产蛋后有立即开始孵化的习惯,造成鸽蛋温度上升,对人工孵化带来不良影响。取蛋时须将蛋窝一同取出,以免种鸽恋巢抱…  相似文献   

20.
饲养商品肉鸽 ,人们都希望每对产鸽由每年 6~ 8对提高到 10对以上 ,体重也早日达到上市标准。如果每对产鸽每年多育 2~ 3对乳鸽 ,养鸽的经济效益就可增加50 %左右。要实现肉鸽饲养高效益 ,单靠传统方法 ,即使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以达到。但利用人工孵化及乳鸽人工哺育 ,则可使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