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顽拗性种子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超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影响因素等,肯定了超低温是一种长期保存顽拗性种子的最佳手段。在讨论影响因素的同时指出材料特性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对国内外顽拗性种子超低温保存的现状和发展作了介绍,指出目前顽拗性种子超低温保存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保存是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在许多种植物上取得了进展。本文收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进行超低温花粉保存研究的资料,对研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遗传性变化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满足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以及杂交育种工作的需求,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日渐兴起并逐步深入,保存材料从农作物、果树逐渐扩展到药用植物、园林植物等各类植物花粉.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保存技术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完善,花粉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超低温保存花粉效果的评价,也从花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逐渐发展到田间杂交育种的实际应用.该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功进行了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的植物材料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花粉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同时对保存效果的评价及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东北红豆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及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采用 TTC法对经过超低温保存的种子进行活力测定,比较了4种不同处理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可以应用于东北红豆杉种子的贮藏,解冻方式是影响东北红豆杉种子超低温贮藏的重要因素,DMSO 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保存效果较好的解冻方式为快速解冻。  相似文献   

5.
锥栗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脱氢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运用超低温 (- 1 96℃ )保存手段 ,通过对锥栗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后脱氢酶活性的方差分析和 Q检验法多重比较分析 ,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影响锥栗种子离体胚超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 ,超低温保存应进行适度脱水 .无防冻剂预处理 ,2 0 %含水量 ,缓冻缓解方式条件下 ,离体胚脱氢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长期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有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数百种植物。综合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从超低温的保存原理、保存程序、再生材料相对存活率测定及其遗传变异特性检测等方面对药用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芍药花粉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花粉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以及为芍药花粉库的建立提供依据,该文比较了冷冻保存(-20℃)和超低温保存(-196℃)芍药花粉的不同效果,检验了17个芍药品种花粉经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结果表明,超低温(-196℃)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普遍高于冷冻保存和对照,而大部分品种花粉经冷冻保存(-20℃)4年后萌发率明显降低。离体萌发试验表明,超低温保存芍药花粉的效果因品种而异,但绝大部分品种(94.1%)花粉保存效果良好(相对保持率>50%)。初步人工授粉试验表明,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芍药花粉仍具有受精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8.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保存的理想方法。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在于避免降温及化冻过程中的细胞内结冰,材料特性、冷冻前的预培养、冷冻保护剂、降温冰冻方法和化冻及再培养等因素共同决定了超低温保存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超低温保存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如被成功保存的植物材料日益增多,发现了新型冷冻保护剂抗冻蛋白,玻璃化、包埋玻璃化等新的冰冻保存方法相继建立,生活力测定、恢复培养活力测定以及保存后遗传性状的分析和检测等技术得到了更新与发展。但作为低温生物学中比较新的领域,超低温保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超低温保存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花粉超低温保存方法,对于解决植物杂交育种花期不遇问题以及实现种质资源的保存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鸢尾属植物观赏价值很高的耐寒种玉蝉花为研究对象,对其花粉悬滴法活力检测离体培养基筛选和超低温保存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玉蝉花花粉活力检测较适合的液体萌发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50 g/L+H_3BO_3200 mg/L+CaCl_2150 mg/L+Fe_2(SO_4)350 mg/L+KNO350 mg/L+MgSO_4·7H_2O 100 mg/L;超低温保存要采集活力较高的初花期花粉,较适宜含水量为15.0%~20.0%,超低温保存后选用自来水水冲化冻,花粉萌发率由保存前的56.04%提升到保存后的60.53%;玉蝉花花药也可作为超低温保存材料,保存后采用自来水水冲化冻其花粉萌发率为54.11%。[结论]保存后的花粉活力符合花粉使用活力要求,可用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个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用性强的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为实现热带花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C/S架构,以SQL 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在集成QT的Visual C++可视化开发平台上设计并实现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结果】构建了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元数据配置、用户管理及数据库维护等功能。【结论】该系统具有兼容性强、可扩展性好、智能化、安全系数高、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为热带花卉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服务平台,并为规范花卉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一个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用性强的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为实现热带花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C/S架构,以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在集成QT的Visual C++可视化开发平台上设计并实现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结果】构建了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元数据配置、用户管理及数据库维护等功能。【结论】该系统具有兼容性强、可扩展性好、智能化、安全系数高、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为热带花卉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服务平台,并为规范花卉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66份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稻瘟病抗性、碾米及外观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66份水稻种质资源中有11份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的抗稻瘟病种质材料,这些优质抗病材料对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新疆的植物种类丰富而独特,为中国植物栽培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新疆及周边国家包括农作物、林木、药用植物及野生植物等植物种质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存储和查询,对于新疆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在研究制定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采集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关系数据库构建技术、ASP软件开发技术和WEB信息发布技术,设计开发系统软件.[结果]通过设计开发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INTERNET网络的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查询与发布.[结论]设计开发的新疆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合理、功能实用,运行稳定,满足了对新疆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及国内外种质资源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保护、形态分类、品种遗传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聚类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37份芝麻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鉴定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87 8~1.595 3,形态类型丰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7.14%~52.80%,以分枝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52.80%),花冠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7.14%),遗传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表现出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37份贵州芝麻种质资源聚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7份资源,第Ⅱ类群共有22份,第Ⅲ类群有5份,第Ⅳ类群有3份,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Ⅱ类群占供试材料的59.46%,种质资源数量多,变异范围大,遗传类型丰富。聚类结果与资源材料地域来源和分布无直接关系,主要与材料的性状表现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2018,8(1):10-15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15年(1982-1997)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外来种质资源,特别是美国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以下简称CG系统)对我国玉米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和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CG系统的种质对我国玉米的遗传贡献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CG系统的遗传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美国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玉米单产将提高0.2%或者0.01吨/公顷;CG系统遗传贡献每增加1%,玉米单产将提高0.025吨/公顷,高于美国种质对我国玉米产量潜力的作用。中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在引进与利用美国种质的同时,加强对来自CG系统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成效,取决于所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差异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研究,而突破性进展往往依赖于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由于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