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TRAP标记技术,选取10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对荷包红鲤、黄河鲤、建鲤、兴国红鲤和黑龙江野鲤等5个鲤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固定引物是根据目标候选基因-GHR基因的序列设计。结果表明,共扩增出16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34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0.4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群体内的方差贡献率达96.97%,表明各个鲤群体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种群再分效应固定指数(FST=0.030 26,P<0.05)表明不同鲤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基于目标候选基因的TRAP标记对5个鲤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建鲤和兴国红鲤首先聚成一类,然后黄河鲤和黑龙江野鲤聚为一类,再与荷包红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鲤鱼群体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和合理利用鲤种质资源,选出13个微卫星位点对框镜鲤、黑龙江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黄河鲤和建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鲤鱼群体中共检测出142个等位基因,所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16~280bp。各鲤鱼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在0.564~0.705和0.611~0.776;13个位点在6个鲤鱼群体中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73~0.749。固定系数(FIS)分析表明,只有建鲤群体表现为杂合子过剩(平均FIS<0),其他5个鲤鱼群体表现为杂合子缺乏(平均FIS>0)。试验结果表明,这6个鲤鱼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显示,框镜鲤与兴国红鲤亲缘关系最远,黄河鲤与建鲤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卫星技术对野鲤和两种鲤选育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用自行设计的1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野鲤、高寒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及相互间的。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野鲤、高寒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平均扩增条带分别为4.91、2.82和2.4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4、0.40和0.38。表明野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高寒鲤次之,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最低。说明了人工繁育和养殖实践会造成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本试验共发现了1个群体特异性标记209bp  相似文献   

4.
用自行设计的1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野鲤、高寒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及相互间的。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野鲤、高寒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平均扩增条带分别为4.91、2.82和2.4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4、0.40和0.38。表明野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高寒鲤次之,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最低。说明了人工繁育和养殖实践会造成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本试验共发现了1个群体特异性标记209bp  相似文献   

5.
应用基于分子标记的主成分分析法、贝叶斯遗传聚类法和遗传重排技术对鲤4个人工选育群体(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玻璃红鲤和建鲤)和2个长江干流天然群体(湖北监利和江苏扬州)的10个微卫星标记结果进行分析,以有效检测人工选育群体间以及选育群体与天然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人工选育群体与天然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荷包红鲤与天然群体的遗传差异最大,其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解释了总遗传变异的48.23%;在贝叶斯遗传聚类分析中,6个群体的最佳聚类数值为4,即兴国红鲤与2个天然群体聚为一类,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建鲤3个群体分别单独聚为一类;贝叶斯遗传重排分析显示,6个群体的遗传自排率较高,为81%~100%,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的遗传自排率最高,均为100%。研究结果综合表明:4个人工选育群体与天然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而且天然群体已受到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影响;这3种方法能很好地检测鲤人工选育群体间、以及选育群体与天然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
应用RAPD技术分析三种红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4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江西省的荷包鲤,玻璃红鲤和兴国红鲤及野鲤(俗称“江西三红”)进行了RAPD检测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引物S225,S221对4种鲤鱼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存在5个明显的特异性条带,可作为分子标记,三个品种内,以荷包红鲤的遗传距离最小(0.809);对于品种间,则是玻璃红鲤与兴国经鲤较为相似(0.745);“江西三红”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根据聚类分析可右兴国红鲤与玻璃红鲤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荷包红鲤次之。  相似文献   

7.
利用4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江西省的荷包鲤,玻璃红鲤和兴国红鲤及野鲤(俗称“江西三红”)进行了RAPD检测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引物S225,S221对4种鲤鱼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存在5个明显的特异性条带,可作为分子标记,三个品种内,以荷包红鲤的遗传距离最小(0.809);对于品种间,则是玻璃红鲤与兴国经鲤较为相似(0.745);“江西三红”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根据聚类分析可右兴国红鲤与玻璃红鲤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荷包红鲤次之。  相似文献   

8.
我国4种红鲤群体的生化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0.
3种中国鲤mtDNA D—Loop序列的多态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江野生鲤、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3种中国鲤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系统进化。【方法】对3种鲤的D-Loop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与GenBank中获取的另外5种鲤鱼的D-Loop序列一起构建进化树。【结果】3种鲤的碱基组成中A+T含量均高于C+G含量;T碱基含量最高,平均为33.5%;C碱基最低,平均为13.7%。在检测的3种鲤上共发现37个突变位点,其中有2个插入,28个转换,7个颠换,碱基的替换有明显偏倚。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长江野生鲤(0.984±0.019),最低的是荷包红鲤(0.113±0.07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以长江野生鲤最高,为0.00623,荷包红鲤最低,为0.00012。长江野生鲤的遗传多样性较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丰富,荷包红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8种鲤属鱼聚为2大支,德国鲤单独为一类,其余7种聚为一类。【结论】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虽都原产于江西省,但2种鲤最初是独立从野生鲤中通过体色变异分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线灭活红鲫Carassius auratusvar. red精子,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进行人工雌核发育,共获得241尾雌核发育子一代鱼。经形态特征初步分类后,取10尾进行RAPD分析,以鉴别雌核发育鱼。用筛选的10种随机引物,均可扩增出建鲤和红鲫的特征条带。扩增结果发现:部分子一代仅出现建鲤特征条带,未发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雌核发育鱼;部分子一代既有建鲤特征条带,也出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鲤、鲫杂交鱼。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APD技术可高效、准确地鉴别出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鱼。  相似文献   

12.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种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在5种体色瓯江彩鲤中共检测到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6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9 3,期望杂合度为0.273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01 0;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42 4,NJ法和UPMGA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粉玉"、"粉花"和"全红"为一支,"麻花"和"大花"为另一支。应用引物848扩增的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这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DNA指纹图谱,可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种质鉴定提供快捷、准确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柏氏鲤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2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从1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并对其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全部在F2代中表现出来,而子代中产生的所有谱带在双亲中的表现率在AB02、AB05、AC20、AI10、AI13几个引物中分别为87.0%、100.0%、92.1%、82.8%、92.6%。这也表明BAPD技术在对鲤的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柏氏鲤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2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从1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并对其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全部在F2代中表现出来,而子代中产生的所有谱带在双亲中的表现率在AB02、AB05、AC20、AI10、AI13几个引物中分别为87.0%、100.0%、92.1%、82.8%、92.6%。这也表明BAPD技术在对鲤的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滁州鲫、方正银鲫及彭泽鲫间的分子遗传差异。[方法]滁州鲫、方正银鲫和彭泽鲫为我国3个不同地区的三倍体银鲫种群,用9对引物对它们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9对引物中,仅引物P10扩增的产物没有差异外,其余8种引物(P1~P8)的扩增产物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3个不同地区的银鲫种群在基因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在遗传相似性方面,滁州鲫与方正银鲫的相似性较大,滁州鲫与彭泽鲫的相似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朱红橘红色突变体牛肉红金橘遗传的真实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朱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实生变异体牛肉红金橘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从120对EcoRI/MseⅠ酶切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7对(MCO5E04,MCO4E01,MC04E02,MC04E03,MC04E04,MC04E06,MCO5E02);对朱红橘及其突变体牛肉红金橘进行AFLP扩增,共扩增出648条带,其中,7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占11.11%;应用NTSYSpc 2.1软件统计分析,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215853.牛肉红金橘与朱红橘在DNA水平上确实存在差异,牛肉红金橘为遗传上稳定的变异体,具有成为新的红肉品种的遗传基础,可作为新型材料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