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刺楸木材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刺楸的材性。结果表明:(1)刺楸木材的绝干密度为0.57g/cm^3,差异干缩为0.68,说明刺楸的干燥性能较好;(2)根据木材力学性质划分方法,除抗弯弹性模量属低级外,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综合强度、冲击韧性,均为中等;(3)刺楸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2.20%,克见纤维素为43.86%,木素含量为17.6%,符合造纸工业的要求;(4)根据刺楸的理化性质,刺楸可作为优质家具材料、装饰材料、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2.
刺楸资源的培育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楸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价值大,其木材、根皮、树皮、幼芽等原材料、加工制成品及其用于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均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长期以来资源被过量采伐,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总结了刺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苗木繁育、人工造林技术和开发利用途径,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刺楸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根据树种多样性的原则,开展了濒危珍贵阔叶树刺楸苗木的培育试验研究,在实践中总结了刺楸苗木的培植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刺楸苗木培育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刺楸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刺楸在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探讨了刺楸育苗技术要点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刺楸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刺楸在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探讨了刺楸育苗技术要点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刺楸的生态特征及刺楸种子的特性,从刺楸种子的播种方法、催芽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刺楸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刺楸的生态特征及刺楸种子的特性,从刺楸种子的播种方法、催芽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刺楸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8.
刺楸木材幼龄期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物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为变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刺楸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从刺楸嫩枝插穗的选择入手,详细地阐述了刺楸嫩枝扦插繁育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刺楸种源稀少、繁殖困难、栽植不易成活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刺楸苗木繁育及栽植的技术方法及措施,为刺楸的规模化栽培和开发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m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子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度变异的63.7%主要是由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刺楸是集用材、绿化、食用和药用于一身的高价值树种。生产上,存在苗木繁育技术不完善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树种的产业发展。该文从播种育苗技术和无性繁育技术(根繁和组织培养)两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刺楸育苗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刺楸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完善刺楸育苗技术,促进刺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刺楸是一种树干挺拔粗大的落叶乔木,是人们生活和工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短缺和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刺楸的乱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为了保护资源,实现供需平衡,人们开始进行刺楸人工种植,这既是对基因资源的保护,也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就刺楸苗木繁育及栽植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刺楸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楸是我国珍贵阔叶树种 ,目前对刺楸的育苗和人工林培育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就刺楸今后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想法 ,旨在为今后刺楸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楸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多种用途的优良树种。在介绍其生物、生态学基础上,阐述了刺楸播种育苗苗圃地选择、整地、施肥、土壤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等配套措施,为该树种种子繁殖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刺楸大苗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不同规格刺楸苗木合适的培育密度和整形修剪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兑宝峰 《湖南林业》2006,(10):18-18
刺楸为五加科刺楸属落叶乔木。树干通直,少分枝。原产于山地的疏林中,在我国从东北到华南都有分布,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刺楸适应性很强。喜阳光充足和湿润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适宜在含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可在春季进行移栽,栽种时施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栽后浇透水,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天气干旱时注意浇水。每年秋末落叶后在根部周围开沟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并浇足水即可安全越冬。其病虫害主要有刺蛾、褐盥病,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8.
刺楸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2年始对刺楸进行了定点观测及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刺楸属肉质根易腐烂,宜用2年生苗在排水通气良好,容重0.9g/cm~3以下疏松土壤及陡坡山腹粘壤土造林;株行距以2×2m为宜。刺楸对光照敏感,全光下较林荫下幼树的光合强度及生长速度提高2倍以上,但全光下幼树枯梢现象严重,丛生萌条,且树干皮常纵裂,易蔓延病害,影响其生长。实行林粮间作,营造混交林,对4~5年生幼树除萌定干,防治五加叶斑病,可使人工幼林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19.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 ̄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 ̄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 ̄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 ̄316.7%。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出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微变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