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张记 《现代渔业信息》2000,15(1):22-24,21
夺取青蛤滩涂围网精养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是:选择好养殖场地,掌握好青蛤养殖的围网方法,适时投放苗种,加强养殖管理,待青蛤生长到3.5cm以上即可收获。  相似文献   

2.
彭张记 《海洋渔业》2000,22(1):27-28,26
<正> 启东市有高潮区淤泥质滩涂5万多亩,前几年,由于没有找到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合适的养殖模式,养殖量和效益都很低,大部分高涂基本抛荒。为了加快高涂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加快海水养殖结构的调整。从1996年开始,着手搞高涂围网蓄水养殖,主要进行淤泥质滩涂围网精养青蛤试验,取得了成功。目前全市高涂养殖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大弹涂鱼养殖方面进行了多项试验,从虾塘试养、单养、盐碱地改养一直发展到滩涂围网养殖,使其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滩涂围网养殖是自然海区中无公害健康养殖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管理方便、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霞浦县大弹涂鱼滩涂围网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蛤〔Cylina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滩涂的埋栖型双壳贝类,从80年代以来,我国从南到北开始进行青蛤投苗养殖。由于青蛤人工育苗一直未成功,依赖的自然苗种紧缺,成为限制青蛤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苗种是青蛤养殖之本,依靠越来越少的自然苗种,青蛤养殖就不可能大的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考察了几个搞得较好的青蛤半人工育苗场,深受启示,认为在青蛤全人工室内育苗尚不能提供大量贝苗的现实条件下,大力推广半人工育苗技术,是促进青蛤养殖发展的重要措施。一、选好青蛤半人工育苗场地能养殖青蛤…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末,因海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等原因,青蛤资源急剧衰退。随着青蛤自然资源急剧减少,青蛤人工养殖逐渐发展起来,对青蛤大规格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成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培育生产的难点,制约着青蛤规模养殖的开展。池底是青蛤苗种生长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湖泊围网养殖鳜鱼技术湖泊水质条件好,围网养殖鳜鱼无需套养饵料鱼,只要在同周围设几道簖,每天将捕获的小野杂鱼投入围同作活饵料即可。1、围网水域的选择选择水深1.5—3m湖底平,水草茂盛,水流平缓,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域。2、围网的设置图网养殖鳜鱼的面积...  相似文献   

7.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且抗台风能力强,投资风险低。由于大围网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 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饵料成本相对比小网箱低。同时,大围网养殖的大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商品鱼收购价比小网箱的高出2-4 元/kg。近几年福建霞浦浅海大围网养殖大黄鱼长足  相似文献   

8.
王秀云  何振平  刘志强 《水产科学》2007,26(12):682-683
利用冬季闲置的虾池,将滩涂上养殖的青蛤集中到池内进行暂养,由于冬季水温较低,青蛤代谢作用缓慢,可实现高密度养殖。在春节前后青蛤售价较高时,破冰捞取青蛤,可获得较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大弹涂鱼养殖方面进行了多项试验,从虾塘试养、单养、盐碱地改养一直发展到滩涂围网养殖,使其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滩涂围网养殖是自然海区中无公害健康养殖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管理方便、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霞浦县大弹涂鱼滩涂围网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苗种来源霞浦县地处闽东沿海,海岸线曲折迂回,港湾众多,全县拥有潮间带滩涂面积22518.9公顷,大部分滩涂地势平坦,底质以黏性泥质为主,潮夕以半日潮为主,水质营养盐丰富,为大弹涂鱼的栖息、生…  相似文献   

10.
青蛤是浙江温台地区海水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商品青蛤价格的日益攀升,海水池塘放养青蛤数量逐年增加。从初期的以播养缢蛏为主,泥蚶、青蛤、对虾为辅模式,发展为养殖青蛤为主要品种,适量混养对虾缢蛏的为数不少,并取得了较佳的效益。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温岭地区海水池塘的各类养殖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并以杨公岙直大塘2011年放养与收捕情况为例撰文介绍主养青蛤混养虾蛏模式,旨在为沿海同类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蛤俗称黑蛤、铁蛤、牛眼蛤,生活于近海砂泥或泥砂质的潮间带,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一带。青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青蛤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发展很快。灌东盐场发展青蛤养殖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综合开发利用资源,近几年来,该场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进行了青蛤土池育苗、工厂化育苗及苗种中间培育和成贝养殖并取得了成功,养殖规模1,000ha,年产青蛤1,750t,工厂化育苗水体350m^3,育稚儿104.6Kg,无公害苗种培育基地80ha,培育小苗300t,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青蛤养殖的发展,青蛤养殖已成为灌东盐场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候传宝 《内陆水产》2002,27(2):21-21
近年来,随着大水面河蟹养殖的发展,围网养蟹以其节省饲料和养成规格大、品质好而得到迅猛发展,仅我县东平湖区就有几千亩围网养蟹面积。根据几年的养殖情况看,不少围网养殖存在河蟹回捕率差(有的回捕率仅2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低。现根据我地的情况,分析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法,供参考。1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1.1苗种质量差从目前看,大多养殖者不是自己培育蟹种进行养殖,而是到外地购买蟹种。由于缺乏蟹种鉴别知识,不少人所购买的蟹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辽蟹、或是瓯江蟹;有的还掺有性成…  相似文献   

13.
沿海滩涂青蛤死亡原因初探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科学养鱼》2004,26(4):47-48
江苏通州市海岸线16.2公里,浅海滩涂15万亩,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发展贝类养殖的理想地段。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青蛤养殖,目前青蛤养殖已成为我市海洋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年产量可达5000多吨。但自2002年以来,我市滩涂在每年7~10月间青蛤连续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我市海洋与渔业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海区进行调查,以寻找贝类死亡原因及对策。一、青蛤死亡的原因分析对出现青蛤死亡的滩涂进行调查,发现青蛤死亡的季节都在7~10月间,而且大部分在团结闸港道及新中闸港道两侧附近潮间带滩涂;滩涂青蛤密度较大,我们随机抽…  相似文献   

14.
鳜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活鱼为饵料,喜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常潜伏于湖泊浅水区的水底石穴或草丛中。在湖泊围网中养殖鳜鱼有很大的优越性。湖泊不仅水质条件好,溶氧量高,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野杂鱼资源。因此,围网养殖鳜鱼,无需套养饵料鱼,只要在围网周围设几道簖,每天将  相似文献   

15.
为防病毒感染,封闭式养殖作为一种新的养虾模式在传统的养殖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它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采取一次性进水措施。因此如何保护好水质,保证养殖取得理想效益,对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结合本地青蛤苗种资源丰富、梭鱼人工苗种和海捕苗种充足的优势,进行对虾、青蛤、梭鱼的立体化养殖,充分利用水体,使虾池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取得较好生产效益,具体操作如下:一、清淤与池底的处理收虾后对虾池进行清淤护坝,池底1/3面积整平翻耕。曝晒、杀灭病菌,给青蛤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底质环境。二、…  相似文献   

16.
周朝生 《齐鲁渔业》2008,25(2):10-12
近年来,青蛤养殖模式逐步由过去的自然苗种粗放式养殖过渡为移苗增养殖,苗种需求量日趋增加,大规模苗种短缺问题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有关青蛤人工育苗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有关青蛤中间培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培育大规格苗种在青蛤产业发展中恰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作者深入青蛤规格苗种的生产一线,吸纳总结养民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北方高寒地区大水面围网养蟹模式进行研究。研究以齐齐哈尔市扎龙湖为基地,连续两年进行河蟹围网养殖试验。在借鉴我国南方地区大水面河蟹围网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纬度的实际情况,对大水面河蟹围网养殖模式进行改进,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1、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2、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05).3、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4、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贝类养殖技术之三:沿海滩涂青蛤死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江苏省通州市大力发展青蛤养殖,已成为该市海洋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年产量可达5000多吨。但是,2002年以来,在每年7月~10月间沿海滩涂养殖青蛤连续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引起多方关注,该市海洋与渔业局也多次组织人员深入海区进行调查,以寻找青蛤死亡原因及对策。一、青蛤死亡的原因分析调查发现,青蛤死亡的季节在7月~10月间,且大部分在团结闸港道及新中阐港道两侧附近的潮间带滩涂;滩涂青蛤密度较大,随机抽取面积为20cm×20cm的滩涂,经挖取计数,青蛤的蕴藏量多在10粒~30粒,规格为1.5cm~2.5cm;查询周边涵闸排放淡水时间表,在5月…  相似文献   

20.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圆蛤,属帘蛤科、暖水种,是我国沿海习见的经济贝类,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优势品种。近些年,由于滥采酷捕,其自然资源不断下降,而市场价格和需求量在不断上涨,这就使青蛤人工养殖悄然兴起,青蛤苗种日趋紧张。为了恢复资源,加速青蛤养殖步伐,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