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密度对福建柏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福建柏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植被状况较好,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土壤的养分状况较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从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上看,杉木与福建柏属浅根性树种,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效果不好,福建柏与杉木混交这个模式不宜大面积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 2 9年生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容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立地条件愈好 ,林下植被生长愈好 ;较低的林分密度和郁闭度 ,有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 ,尤其是有利于灌木种类的生长 ;林下植被具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 ,其中灌木对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选取江西省吉安县人工林中31个样地。通过比较这些样地的林下植被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林分因子的差异,揭示了南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总体状况以及南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郁闭度对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较大。(2)吉安县人工林各样地多样性总体状况无明显差异,受林分因子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当地土壤理化性状有关系。(3)南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在20年以前与20年以后有个突然增高的现象,上层林木只有在20年以后其林下植被才能够发育得良好。  相似文献   

5.
腾冲县秃杉人工林立地条件与林分生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下的秃杉人工林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对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位、坡向和土壤厚度;秃杉最适生的立地条件为坡下部、阴坡、土壤深厚。  相似文献   

6.
闽北山地坡位对闽楠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选择闽北山地不同坡位的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生物量以及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位显著影响了闽楠人工林的生长和林下植被组成,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量均为下坡位大于上坡位,不同器官生物量除细根的生物量为下坡位与上坡位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闽楠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均大于上坡位,在选择闽楠造林地时,应尽量选择下坡造林,不宜选择上坡造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坡位秃杉人工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在德化洪田林场同一坡面上、中、下坡位种植秃杉林,设置标准地观测试验,11年生时比较不同坡位秃杉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坡位降低,秃杉的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等生长量提高,而且土壤通气透水性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秃杉造林宜选择下坡种植为佳。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壤厚度、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存在严重旱化的事实 ,提出了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红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及早达到木材采伐标准。但间伐强度过大影响整个林分的蓄积量。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极强度间伐区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间伐有利于红松人工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对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425、725、825株·hm-2)后的27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留密度对福建柏林分生长影响显著,降低林分密度能促进福建柏个体粗生长,但林分密度过低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以密度725株·hm-2的林分最高,达211.42 m3·hm-2;密度425株·hm-2的林分最低,为134.02 m3·hm-2,二者蓄积量差异达77.4 m3·hm-2。间伐能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间伐强度越大效果越明显,保留密度425、725、825株·hm-2林下灌木植被丰富度分别为17、10、7,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137、1.633、1.356。中度间伐(保留密度为725株·hm-2)的林分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对维持地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秃杉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产力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的生产力高于秃杉、杉木纯林,混交林中以秃杉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秃杉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作用强于秃杉和杉木纯林,秃杉檫树混交林改土效果最明显;秃杉生长速度快于杉木。  相似文献   

12.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杨承栋  陈仲庐 《林业科学》1995,31(3):275-283
论述我国中亚热带杉木盛产区,通过间伐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森林土壤生物活性,从而为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发育林下植物群落,维护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改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秃杉人工林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秃杉造林密度增加 ,其胸径、冠幅和整齐度减少 ,枝下高增大。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 ,林分生物量及树干和根系占全部生物量比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枝条和针叶所占比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根据培育目标 ,用下层间伐及中度间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由于马尾松迹地改造不同于整地营造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纯林,对幼林3年生的林木生长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分别均比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良好,其树高于6.9%、34.8%,胸径粗于9.7%、30.8.%,冠宽于14.3%、16.7%。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土壤肥力N、P、K,分别均大于纯林的土壤肥力N、P、K。  相似文献   

15.
优良濒危珍稀树种--秃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秃杉是我国重要的优良珍稀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用材价值和保持水土生态功能。文章概述了秃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总结了其育苗。整地,造林等栽培技术。提出了发展秃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对幼林观测表明,其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长势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8 m、胸径生长量达1.2 cm;与福建柏、杉木生长量比较,秃杉树高提高了12%~21%、胸径提高了13%~29.8%,具有明显的增益优势,适宜作为南方用材林进一步引种栽培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7.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6月份穴状抚育,9月份全垦抚育对秃杉幼林树高、胸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8.
秃杉种源—家系联合试验表明,秃杉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等11个性状中,真叶全现、一年生幼树抽高、一年生幼树全高种源间差异显著,发芽率、发芽势差异不显著;造林11年生时,种源间、家系/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种源效应最明显。选择秃杉优良种源有贵州交、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丹、云南滕冲种源,优良种源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9.68%,实际增益为34.60%。利用种源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11年生生长性状等11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秃杉区划为3个种源区,第1个种源区为湖北利川种源,第2个种源区包括云南昌宁、云南滕冲种源,第3个种源区包括云南龙陵、贵州丹、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交种源,其中第3个种源区种源在广东生长表现良好,适宜在广东适生区域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 %、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