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经济的新药剂,本研究对多种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25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较长,药后25d防效达87.95%;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 40 m L/667 m2,药后25 d防效达82.84%。上述药剂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8%氰烯菌酯·戊唑醇、32%丙硫菌唑·戊唑醇、1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2%丙硫菌唑·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而且小麦色泽金黄,颖枯很少;而生物制剂木霉菌和1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差。10%井冈霉素对氰烯菌酯与戊唑醇的复配配方有一定增效作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40 mL/667 m~2的防效略好于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L/667 m~2复配的防效,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60 mL/667 m~2的防效明显好于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L/667 m~2复配的防效。另外,常规使用的配方40%多菌灵SC 13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L/667 m~2和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mL/667 m~2之间防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等几种杀菌剂配方及不同生育期施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OD 40 m 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 L/667 m2和20%氟唑菌酰羟胺SC 40 m L/667 m2+43%戊唑醇SC20 m L/667 m2这2个药剂配方于扬花初期、盛期各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而且小麦色泽金黄,锈病和颖枯都几乎没有发生;其次是40%丙硫·戊唑醇SC 50 m L/667 m2和20%氟唑菌酰羟胺SC 70 m L/667 m2这2个药剂配方于扬花初期、盛期各施药1次,防效也很好;但在小麦扬花期间只施药1次的防效均较差。30%丙硫菌唑、20%氟唑菌酰羟胺减量后和43%戊唑醇复配均能提高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而且能兼治锈病。  相似文献   

5.
通过9%吡唑醚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35%氟唑嘧菌酯等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好,而且水稻色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常规使用配方75%三环唑WP30g/667m^2效果表现最差,可能与其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病菌抗性上升有关;稻瘟酰胺表现和三环唑相当,但和春雷霉素减量复配后效果均好于各自单剂的使用效果,建议复配使用。综合比较,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9%吡唑醚菌酯CS60mL/667m^2、35%氟唑嘧菌酯SC50mL/667m^2、2%春雷霉素AS100mL/667m^2+20%稻瘟酰胺SC100mL/667m^2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G20g/667m^2这5个药剂配方均可作为穗颈瘟的优选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药效和保绿防衰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耕作制度调整等因素影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频率上升,且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抗性增强。目前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品种较多,防效差异大。本研究对市场上常用的8大类杀菌剂及其复配剂防治赤霉病的药效和保绿防衰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剂中,用三唑类80%戊唑醇WP 22.5 g/667 m~2、三唑硫酮类25%丙硫菌唑SC 50mL/667 m~2的防效在70%以上;在复配剂中,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60 mL/667 m~2、15%氯啶·戊唑醇SC 100 mL/667 m~2、75%肟菌·戊唑醇WDG 20 g/667 m~2、28%烯肟·多菌灵WP 100 g/667 m~2、15%丙硫·戊唑醇SC 120 mL/667 m~2这5个处理的防效在70%以上,同时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及其复配剂、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表现出良好的保绿防衰效果,绿叶指数在80%以上,可延长小麦剑叶绿色时间2 d左右,千粒质量增加,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对水稻大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药剂对上海地区单季晚稻上的大螟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用量为30 ml/667 m2)、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为10 ml/667 m2)、甜菜.苏云菌(高端)WP(用量为30 g/667 m2)等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二代大螟的防效为80.84%~100.00%、保苗效果为76.12%~96.69%,对三代大螟的防效为84.43%~94.26%、保穗率为79.14%~88.74%。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多菌灵过量使用的现状,对市场上推广的几种杀菌剂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8 d,除40%戊福120 m L/667 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病穗和病指防效低于40%多菌灵120 m L/667 m2处理外,其他处理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8%氰烯·戊唑醇80 m L/667 m2和60 m L/667 m2对小麦赤霉病病穗和病指防效均较佳,药后21 d防效在90%左右,药后28 d防治效果亦明显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糖用甜菜白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喷雾的方法,以期筛选对糖用甜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结果筛选出的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0g/L氟硅唑EC 5000倍液、20%三唑酮EC 1000倍液、325g/L苯甲·醚菌酯SC1500倍液、33%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3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3.00%、71.74%、68.28%、65.93%。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12.5%氟环唑SC对机插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40~50 ml/667 m2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连续施药二次,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并且持效期达14 d以上,推广应用前景良好。25%嘧菌酯SC30 ml/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并且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也达14 d以上。12%井冈A.苯醚甲80 g/667 m2药后7 d对机插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与25%嘧菌酯SC 30 ml/667 m2的效果相近,但持效期较短,药后14 d防效下降明显。40%菌核净WP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差,160 g/667 m2仍不能有效控制机插水稻纹枯病的发生。12.5%氟环唑SC、25%嘧菌酯SC、12%井冈A.苯醚甲WP、40%菌核净WP均对水稻生长、抽穗灌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对机插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本文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药效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插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一次用药30%丙环·咪鲜胺EW 60 m L/667 m2、30%噻呋·己唑醇SC 25 m L/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持续期达到20 d以上;40%嘧菌酯WP 15 g/667 m2、24%井冈霉素AS 30 m L/667 m2对纹枯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5%井冈·戊唑醇SC 50 m L/667 m2、40%酚菌酮EW 80 m L/667m2、30%苯甲·丙环唑EC 20 m L/667 m2不能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赤霉病发生及呕吐毒素积累的影响,2022年对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和4种杀菌剂防治赤霉病和呕吐毒素进行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在4月10日(扬花株率5%左右)和4月17日2次施药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 L/667 m2+25%丙环唑SC 30 m L/667 m2、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40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均在95%左右,25%吡唑醚菌酯SC40 m L/667 m2+27%戊唑·噻霉酮EW 35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在91%左右,480 g/L氰烯·戊唑醇SC 50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在84%左右;清水对照区的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DON含量及药剂处理区的赤霉病发生程度呈现中感品种>中抗品种>抗性品种趋势。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在防治赤霉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效应量依次为药剂>品种×药剂>品种。结论:利用品种抗性和杀菌剂能够有效控制赤霉病,其协...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田间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杀菌剂与施药技术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单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以5%的适乐丹最好,小麦拔节期其防效为72.75%,且持效期长;混剂拌种以混剂3(戊唑醇+三唑酮WP1∶1)按种子重量的0.04%拌种防效最好,小麦拔节期其防效为55.94%;小麦拔节期药剂喷雾的防效以混剂5(戊唑醇+丙环唑EC1∶1)按900 mL·hm-2喷雾的防效最好;药剂不同处理技术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均以混剂1(三唑酮WP+福美双WP1∶9)按种子重量的0.04%拌种加混剂5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各喷雾1次的防效最好,该处理措施在小麦腊熟期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77.40%,在孕穗期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95.28 %.综合各药剂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防效,药剂拌种+拔节期喷雾+孕穗期喷雾的药剂防治策略总体控病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明显;其次是药剂拌种+拔节期喷雾.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12.5%粉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有效控制了白粉病危害,在250 ml/667 m2剂量下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三唑酮240 g/667 m2。在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年份,用12.5%粉唑醇50 ml/667 m2(ai:93.8 g/hm2),掌握在发病初期施药一次,即能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杀菌剂对甜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喷雾的方法,筛选对甜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及合理的施药剂量,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325g/L苯甲·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250g/L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乙嘧酚水悬浮剂800倍液,防效分别为73.46%、70.59%、69.48%、68.09%。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特做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效为98.53%,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水稻产量为622.37 kg/667 m~2,较空白对照增产71.99%;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推荐用药量为60 ml/667 m~2兑水30 L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8.
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茎叶处理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茎叶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分蘖及株高都有一定的影响,分蘖增长比对照低0.08%~0.19%,株高比对照低0.8~8 cm;10%氰氟草酯100 ml/667 m2+2.5%五氟磺草胺80 ml/667 m2、20%氰氟草酯100 ml/667 m2+2.5%五氟磺草胺80 ml/667 m2、20%恶唑酰草胺+灭草松400 ml/667 m2、10%恶唑酰草胺100 ml/667 m2+2.5%五氟磺草胺80 ml/667 m2处理,对扁秆藨草、稗草防效均在95%以上;9%嘧肟·氰氟草酯100 ml/667 m2处理,对鳢肠、稗草防效相对较低,防效分别为71.1%、54.5%。  相似文献   

19.
豫南地区大麦田间杂草以禾本科杂草野燕麦、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较为常见,设置爱秀、苄嘧磺隆、麦喜及大骠马4种药剂间的8种不同的药剂组合处理,进行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爱秀80 ml/667 m2加麦喜10 ml/667 m2或爱秀80 ml/667 m2加苄嘧磺隆30 g/667 m2对大麦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穗颈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发生时可引起水稻的大幅减产。近年来水稻灌浆期间天气十分利于其发病,加上长期使用三环唑,虽用药频繁,但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筛选出更高效的杀菌剂。本文收集了几种新药剂及新结构化合物,以期可以筛选出比现在常用杀菌剂三环唑有更好效果的农药新品种。结果表明:对叶瘟防效最好的为27%三环己唑醇SC,达74.76%;其次为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64.53%)和35%氟唑嘧菌酯SC(64.41%),病指防效超过60%的还有32.5%苯甲·嘧菌酯SC(62.51%)和40%富士一号EC(61.95%);最差的是20%稻瘟酰胺SC,仅为28.5%。对穗颈瘟防效最好的是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防效达100%;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99.25%)和75%三环唑WP+43%戊唑醇WP(98.11%);防效在90%以上的还有10%嘧菌酯SC(95.85%)、9%吡唑醚菌酯SC(94.72%)、20%稻瘟酰胺SC(93.96%)、32.5%苯甲·嘧菌酯SC(92.45%)、75%肟菌酯戊唑醇WG(92.08%)、27%三环己唑醇SC(91.7%)和40%富士一号EC(90.57%);防效最差的是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为72.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