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黄精植株构件的生长规律与地下部分各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动态。[方法]以2年生黄精为研究对象,黄精出苗后连续采样,测量根茎、新生根茎、须根、茎、叶、果实等构件的形态、数量和生物量,并测定地下部分各部位的黄精多糖、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结果]黄精出苗后根系生物量不断积累,地上部分出苗后40 d内迅速生长,之后大多生长指标小幅度增加,至8月左右地上部分茎叶有所脱落,10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回苗;地下部分在出苗40~100 d迅速生长,之后增长幅度减缓;须根的黄精多糖、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根茎(P<0.05),但收获期的须根多糖含量可达到根茎的84.50%,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分别仅为根茎的35.72%、48.68%,这为黄精须根以多糖类材料开发大健康产品提供了依据;与原生根茎相比,新生根茎在形成的60 d内多糖含量显著较低(P<0.05),总皂苷含量显著较高(P<0.05);收获期时,黄精地下部分各部位以上3类有效成分含量排序稳定,依次为根茎>新根茎>须根。[结论]该研究为黄精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百色市2015年6个不同海拔县(市、区)收获的田七地下根进行采样分析,初步掌握了百色市不同海拔田七产品质量,其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全市平均单株根干重为9.45 g,根总皂苷含量9.6%,单株根总皂苷量0.95 g。海拔是决定田七产品质量较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本试验建议田七种植海拔达700 m以上较为合适。在本试验中,并不是生长表现旺盛的田七植株,其地下部分总皂苷含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铁皮石斛茎叶中多糖含量变化情况,掌握海南中部山区铁皮石斛在不同收获期及不同海拔地区总多糖含量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3—5月为茎秆中总多糖含量高峰期,其中4月最高达到42.17%;叶片中总多糖含量在一年内变化不大,最高出现在12月为12.19%;高海拔种植点的铁皮石斛茎秆中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的,而叶片中总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海南中部山区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种植,在海拔较高(300m)的地点发展种植,在3—5月采收,生产的石斛鲜条品质好。  相似文献   

4.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m以上海拔与650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式及连作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多糖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采收中期的水分含量最小灰分含量最高;不同加工方式的灰分、多糖、皂苷含量差异显著,阴干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烫参,阴干的皂苷含量最高,烫参最低,若考虑活性成分高低则建议采用阴干的加工方式,若考虑实际生产和经济效益则建议采用晒干的加工方式;太子参连作会对太子参的成分有影响,在对比中多糖含量呈显著差异,TR组为CK的1.20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油茶成熟林油茶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及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为油茶成熟林养分需求和科学施肥及解决油茶低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油茶成熟林样方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株,用标准木的方法测定样株不同器官的生长性状指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油茶成熟林树高、冠幅生物性状指标呈正态分布,生物量以地上部分占绝对优势.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均以全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全钾和全磷,铜和硼含量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全磷和铜外,其余元素含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不同器官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油茶成熟林油茶不同器官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存在差异,地上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并侧重于生殖生长;油茶成熟林对N和K需求量大,在施肥时应加大N和K的添加量,防止因缺素造成低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桔梗对湿害逆境的生长指标响应。[方法]分别在苗期、拔节期、花期、果期对桔梗进行湿害处理,测定株高、主茎粗度、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枝数、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总皂苷含量,比较4个生育期中生长指标的耐湿性差异。[结果]湿害处理下,不同生育期桔梗生长指标响应有所差异,耐湿性不同,拔节期耐湿性最弱。[结论]该研究为指导桔梗大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拔对不同基因型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动态变化的差异,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研究了毕节地区金沙县(海拔840m)、大方县(海拔1 430m)、威宁县(海拔2 100m)3个不同海拔区内,云烟87、云烟97、毕纳1号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部叶α-西柏三烯二醇含量、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烟叶生育期内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剧烈,高海拔变化比较平缓。不同海拔条件下烤烟成熟期的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差异较大,云烟87和云烟97表现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毕纳1号无论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均较高。不同海拔下同一基因型烤烟α-西柏三烯二醇和β-西柏三烯二醇比值存在差异,二者比值表现为金沙县大方县威宁县,说明在低海拔处更易积累α-西柏三烯二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被生物量、叶面积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方法]沿海拔梯度在共和盆地选取样地43块(明显退化草地13块,未明显退化草地30块),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以收获法测定主要草地类型的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叶面积指数与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具有幂函数关系(y=axb,R^2=0.44-0.80,P〈0.01-0.001)。随海拔增加,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下生物量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40-0.45,P〈0.02-0.01),而地上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未明显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19-0.43,P〈0.08-0.01),当海拔高于3500m,叶面积指数(约1.2)及地上生物量(约100g/m^2)波动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在山顶附近显著增加。[结论]叶面积指数、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海拔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箭竹人工种群的生长特点,为秦岭箭竹的人工繁育及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对秦岭南坡不同生境3年生箭竹人工种群无性系植株保存率、无性系分株枯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系统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对秦岭箭竹人工种群分株、秆柄的形态特征以及无性系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1)随着海拔的升高,生境对秦岭箭竹人工林保存率的影响逐渐减小,阳坡人工林的保存率大于阴坡,海拔在2 000 m以上的巴山冷杉-红桦林是进行箭竹人工造林较理想的生境。(2)秦岭箭竹人工种群年龄结构呈现出以2~3年生为中心的"偏正态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种群密度增大,无性系分株死亡率降低。(3)秦岭箭竹人工种群无性系1~2年生分株生长旺盛,2年生分株的高度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从第3年起竹竿进入成年期;不同生境无性系的秆柄节间长度、根系长度及芽的长度和直径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4)秦岭箭竹人工种群单个无性系的总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阳坡内各群落构件总生物量及各个构件生物量均大于阴坡;在海拔小于1 800 m的群落中,人工种群无性系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而海拔在2 000 m以上的群落人工种群无性系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小于地上部分。【结论】人工建植秦岭箭竹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保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柽柳地下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河中游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研究地下生物量现状、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柽柳总生物量约为28.06 kg/m2,约19.7%分布在地上部分,为5.53 kg/m2;根系生物量占80.3%,大约为22.53 kg/m2。柽柳群落的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深度负相关,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下生物量的峰值分布于0~40 cm,约为根系总生物量的38.7%。该研究区柽柳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回归方程:y=-0.249x2+6.624x-1.356,R2=0.674。可见,地上生物量可解释地下生物量变化的67.4%。在涉及不同研究区域或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时,还需要大量的实测生物量数据对方程进行重新拟合。  相似文献   

12.
井冈寒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井冈寒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井冈寒竹种群的总生物量为1602.92g/m2,其中地上部分为956.39g/m2,占59.67%,地下部分为646.53g/m2,占40.33%。不同构件生物量结构为:秆605.02g/m2,叶209.68g/m2,枝141.69g/m2,鞭532.87g/m2,篼113.66g/m2;井冈寒竹种群中1~4龄级个体生物量的分配依次为:6.25%、26.49%、48.09%和19.17%;井冈寒竹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生物量在不同年龄分株上的分配亦有差异,地上部分含量逐渐上升,地下部分含量逐渐下降;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46.05%、57.87%和60.10%,以秆最少,叶最多。  相似文献   

13.
长乐沿海山地不同坡位湿地松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乐沿海山地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下坡位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东西冠幅均高于上坡位,而平均南北冠幅则低于上坡位;(2)湿地松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下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与上坡位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不同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各器官鲜生物量及干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湿地松地下部分不同径级根鲜、干生物量差异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14.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研究了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多糖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对太子参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其中,连作2年的比生地减产30%左右,连作3年以上的产量比生地减产50%以上;连作对太子参总皂苷含量影响极显著,对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省小秦岭地区设置56个样方进行调查,根据树木异速生长方程,探讨了小秦岭森林乔木地上总生物量随地形因子的变化格局,并研究了该区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因子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相关性;(2)乔木地上生物量随海拔上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上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与总体乔木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格局有一定差别,可能是由于华山松生长在较高海拔不占优势;(4)华山松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海拔先上升后波动性下降,与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变化一致;(5)华山松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其比值在3.1~3.2,随海拔升高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丛生物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的成熟林、郁闭前不同阶段的林分及郁闭后不同年龄阶段林分林冠下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5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和根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灌木枝、草本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151、P=0.640、P=0.162);不同林龄的未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0),而在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614);不同林龄的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468)。给出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伊贝母中,其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的生物碱含量存在差异,4年生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比3年和5年的含量高,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258~2.870倍,新疆伊犁州新源县中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均比其他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低。[结论]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因产地及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地上部分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9.
翁闲 《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38-139,162
以福建顺昌不同坡位16a生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为高产脂马尾松科学合理的营建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就林分地上部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差异而言,地上部分草本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最高,中坡次之,而上坡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皮部;就不同坡向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上坡有利于叶、枝及皮生物量积累,下坡最有利于干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英砂作为基质,以不同比例的海水浓度浇灌丽色画眉进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随海水浓度的增加,丽色画眉的总生物量、叶宽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分蘖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没有显著的差异;比较所有浇灌海水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丽色画眉的根冠比都极显著降低(P<0.01).丽色画眉地上和地下部分盐分离子分析表明,其地上生物量随Na+、Cl-含量增加而先升后降;对于地下部分,Na+、Cl-含量和地下生物量成幂数关系,各处理组K+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丽色画眉根系有选择性地向地上部分运输盐分离子的特征,但对于阳离子K+、Na+的吸收存在差异,无海水添加时,优先选择吸收K+;海水浓度增加时,Na+的吸收增加而K+的吸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