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工业的发展及农业化肥和农资物质的广泛施用,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阐述了土壤中镉污染的现状以及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随着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越大,高浓度(1 000 mg/kg)能导致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在总结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微生物生物量受到镉抑制临界值(浓度)范围可能分别为:20~40 mg/kg。同时综述了微生物(真菌、细菌和藻类菌体)对土壤中污染镉的修复技术,并对土壤镉污染治理和修复提出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黄鑫春  周强  任凤伟  吴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02-1950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镉污染对火炬树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当年生的火炬树的播种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镉(10、30、50、100mg/kg)处理的土壤条件下,每月定期随机测量植株的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结果]土壤中含镉量较低即10 mg/kg时,除了火炬树的地径,树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都要高于对照,并随着土壤中含镉含量的增加,火炬树树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均低于对照且差距逐渐增大。[结论]低浓度的镉处理能促进火炬树的生长,高浓度的处理对火炬树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镉处理对火炬树树高和地径生长无显著影响,说明火炬树具有较强的抗镉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2、10 mg/kg)和毒死蜱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和毒死蜱单独处理或复合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低浓度镉处理可促进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浓度则抑制其活性.毒死蜱单独处理可促进酸性磷酸酶活性,镉和毒死蜱复合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比单独处理要低.低浓度镉和毒死蜱单独处理,低浓度镉毒死蜱复合处理,脲酶活性均比对照略高.高浓度镉单独处理、高浓度镉毒死蜱复合处理,脲酶活性均比对照低,其中高浓度镉毒死蜱复合处理脲酶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生物质炭对污染土壤-作物体系中镉迁移的钝化效果,本研究以小白菜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Cd2+水平为0、1、6、12mg/kg和棉杆炭添加量分别为0、10、20、50g/kg处理下,测定土壤pH值、小白菜株高、生物量及小白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镉的含量,探究施加棉杆炭对土壤-小白菜体系中镉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杆炭添加可短期内极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P 0.01)。在不同镉污染土壤中,添加棉杆炭可以显著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P 0.05),尤其是10g/kg棉杆炭添加处理,极显著增加了小白菜的生物量(P 0.01)。添加棉杆炭能够有效提高小白菜的成活率,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在1mg/kg土壤镉污染中,转运系数大于1,随棉杆炭量的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分富集系数逐渐减少,地下部分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加,说明镉从植物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量不断降低。在6mg/kg土壤镉污染浓度下,当棉杆炭添加量为10g/kg时,转运系数大于1,而当棉杆炭添加量大于10g/kg后,转运系数小于1,说明植物地下部分镉含量大于地上部分,棉杆炭的添加有效阻控了镉向植物地上部分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锌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及土壤脲酶、脱氢酶、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在低浓度锌添加下(≤50mg/kg)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随着土壤锌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50mg/kg),微生物基础呼吸作用迅速增强;土壤磷酸酶则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则在低浓度下上升而随着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迅速降低,可见,这三种酶对土壤锌毒害反应较为灵敏,均可以作为土壤锌污染评价的指标,而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作用则对外源锌毒害不敏感,不适宜作为土壤锌污染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探讨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均呈明显减弱趋势;当土壤外源镉含量为0.5~3.0 mg/kg时,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特别是在第14天后,土壤呼吸强度亦呈减弱趋势,而在土壤外源镉含量为5.0~10.0 mg/kg时,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变化不显著。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而对于所有外源镉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亦呈显著减少趋势;同对照组比,培养第7、14、21、28和42 d的10 mg/kg外源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6.43%、32.26%、28.74%、27.39%和24.62%,说明较高浓度的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铝、镉对砖红壤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C)影响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浓度铝处理降低土壤微生物氮(SMN),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增强, SMN相应降低14.28%~46.63%;而铝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磷(SMP)有显著促进作用。2~50 mg/kg镉处理对SMC无显著影响, 5~15 mg/kg镉处理显著提高SMN含量20.40%~37.55%,但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到20~100 mg/kg, SMN降低21.63%~54.69%。15~20 mg/kg镉对SMP有显著促进作用。1 000~2 000 mg/kg铝处理显著提高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土壤水溶性氮(WSN)含量也随铝处理浓度增加显著提高。镉对WSOC无显著影响,而20~100mg/kg镉处理提高WSN含量。与单一铝或镉处理不同,铝镉复合处理显著降低SMC,降低幅度为25.10%~47.75%。WSOC和WSN含量随铝镉复合处理浓度增加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 SMN和WSN对铝响应敏感,镉处理对SMC和WSOC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源水杨酸对镉污染下酸枣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根际浇灌水杨酸对镉污染下酸枣幼苗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根际浇灌不同浓度水杨酸(0、50、100、150、200μmol/L)对镉污染(5 mg/kg)下酸枣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镉积累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根际浇灌水杨酸提高了酸枣幼苗根系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且随水杨酸浓度的升高2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34.2%和45.3%。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酸枣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镉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32.7%和48.0%。同时,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升高,酸枣根系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素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16.2%、30.0%、37.3%、31.4%、24.6%、38.0%和29.8%。【结论】镉污染下,根际浇灌水杨酸促进了酸枣幼苗对镉的吸收与转运,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加重了镉对酸枣幼苗的毒害,且高浓度水杨酸的毒害作用强于低浓度。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平台上(Free-AirCO2Enrichment,简称FACE).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u污染胁迫条件下,稻麦轮作土壤中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诱导了清洁土壤中蛋白酶、脲酶、尿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正常大气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3种酶活性都随着土壤Cu污染胁迫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低浓度Cu污染胁迫条件下(50 mg·kg-1),FACE圈中的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大气(Ambience)圈,尿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浓度Cu污染胁迫条件下(400mg·kg-1),土壤脲酶与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尿酸酶活性则显著降低,其原因可能与不同酶系对铜污染胁迫的敏感差异性以及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铜的活化作用有关.与清洁土壤相比,低浓度Cu污染(50mg·kg-1)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Ambience圈和FACE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都有所增加,FACE圈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高浓度Cu污染胁迫(400 mg·kg-1)对土壤微生物表现出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微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但在FACE圈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要低于Ambience圈,其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反硝化过程是导致土壤N2O排放的主要过程之一。为明确苯甲酸对反硝化过程中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外援添加苯甲酸进行室内反硝化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代谢活性及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苯甲酸对反硝化细菌代谢活性及反硝化过程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N2O排放特征受苯甲酸添加量影响显著,其中在低浓度(1~2 mmol/kg)时呈现“双峰”、高浓度时(4~6 mmol/kg)呈“单峰”的特征;(2)苯甲酸对土壤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呈现出低浓度促进(增幅达136.4%)、高浓度抑制(降幅为43.0%~64.1%)的特征;(3)苯甲酸对土壤NO3-转化表现为前期抑制后期促进的特征,这与其铜绿假单胞菌代谢活性的影响完全吻合。综上,合理应用苯甲酸可降低土壤N2O排放,但其适宜用量与N2O减排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丁硫克百威残留对棉花幼苗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设置0、2、8、20和50 mg/kg 5个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播种棉花,待棉花出苗后,在不同时期分别采集棉花及其根际土壤,测定棉苗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结果]不同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对棉苗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棉苗叶绿素含量减少,而与抗逆有关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各处理浓度均明显抑制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低浓度处理对细菌数量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促进细菌数量增加;各处理对放线菌影响最小.在第7d时2、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微生物AWCD值低于对照;第14 d时20和50 mg/kg浓度的AWCD值高于对照.各处理组的Shannon指数在7d时测得与对照有差异,14 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Simpson指数在第7和14 d测得与对照基本一致;7 d时各处理组的McIntosh指数低于对照,14 d时20和50 mg/kg残留的McIntosh指数高于对照.[结论]20和50 mg/kg残留浓度对棉花幼苗会造成胁迫,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对土壤微生态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外源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均呈明显减弱趋势;当土壤外源镉含量为0.5~3.0 mg/kg 时,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特别是在培养14d后,土壤呼吸强度亦呈减弱趋势,而在土壤外源镉含量为5.0~10.0 mg/kg时,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变化不显著。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对于所有外源镉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亦呈显著减少趋势;10mg/kg外源镉处理培养7、14、21、20、42d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分别为对照的46.43%、32.26%、28.74%、27.39%和24.62%,说明较高浓度的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采用统一净化方案并不能取得最佳治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MSC-IDA(磁性固体螯合剂)的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移除净化技术。设计了4种不同的净化方案,设定不同的土壤样本(重金属镉元素含量:0.925、0.642、0.61 mg)、MSC-IDA浓度(0.01、0.05、0.1、0.20 mol/L)、净化时间(时间:0~120 min)、土壤粒径不同(50、100、200目),研究这些方案下的MSCIDA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移除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方案1条件下,在添加MSC-IDA后,3种土壤样本中镉含量均明显减少,其中样本1的去除率最高,为5.22%;方案2发现,在MSC-IDA添加量小于0.1 mol/L时,土壤中镉的去除率随MSC-ID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MSC-IDA含量超过0.1 mol/L之后,上升幅度逐渐趋于平缓,样本1 (Cd:0.925 mg/kg)去除率>样本2 (Cd:0.642 mg/kg)>样本3 (Cd:0.61 mg/kg)。方案3发现,震荡时间与镉的去除率成正比,但是90 min后,镉去除率增长趋于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筛选出新的用于农田镉污染修复的镉富集植物.【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处理下多茎鼠麴草对镉的富集特性.【结果】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多茎鼠麴草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抗性系数都呈下降趋势,但根系和地上部分镉含量呈增加趋势.在土壤镉浓度为75 mg/kg时,多茎鼠麴草地上部分镉含量达到121.86mg/kg,超过镉超富集植物临界值(100mg/kg).在不同土壤镉浓度处理下,多茎鼠麴草根系和地上部分镉富集系数大于1,但转运系数小于1.在土壤镉浓度为50mg/kg时,多茎鼠麴草地上部分和整株镉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183.93μg/盆和266.79μg/盆.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镉浓度为2.04~2.89mg/kg时,多茎鼠麴草地上部分镉积累量达到1.74~1.80mg/m~2.【结论】多茎鼠麴草是一种镉富集植物,可用于农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镉胁迫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镉胁迫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某镉矿周边3个镉污染程度(高、中和低)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比分析不同镉污染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稻田土壤的真菌α多样性随着镉污染水平升高逐渐降低,高镉组(总镉含量>3.0 mg/kg) α多样性显著低于中镉组(总镉含量0.3~3.0 mg/kg)和低镉组(总镉含量<3.0 mg/kg)(P<0.05,下同),但中镉组和低镉组之间的差异较小。高镉组与中、低镉组土壤样品间真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在所有样品组中均属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在51.09%~81.93%。韧伞属(Hypholoma)、篮状菌属(Talaromyces)、Meliniomyces属在高镉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中镉组和低镉组,可能是潜在的耐镉菌。有机质、pH、碱性氮、有效磷、有效钾、总磷、总镉及有效镉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高浓度镉污染可降低稻田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并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pH、碱性氮、有效磷、有效钾、总磷、有机质、总镉及有效镉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槟榔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2,4-D丁酯对其生长情况、叶片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30×106 mg/kg)的2,4-D丁酯会促进槟榔幼苗生长,而高浓度(2.60×106 mg/kg及6.50×106 mg/kg)会抑制其生长.同时,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升高,槟榔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此外,CAT和POD活性在5倍浓度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在2倍及5倍浓度处理时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硒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缓解重金属对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毒害。[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对镉胁迫下豌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根尖细胞分裂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镉浓度≤50.0mg/L、硒浓度≤1.2mg/L时,硒促进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生长、根尖细胞分裂,且降低细胞畸变率;镉浓度≤10.0mg/L、硒浓度≤0.1mg/L能提高叶绿素含量,缓解镉的氧化胁迫;当镉浓度达到100mg/L,1.2mg/L的硒则协同镉发生作用,加剧对豌豆幼苗的毒害作用。[结论]低浓度的硒能缓解一定浓度的镉污染毒害,增强豌豆的抗性;高浓度的硒则协同镉一起胁迫豌豆而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丁硫克百威2、8、20、50 mg/kg 4个浓度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对土壤放线菌种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细菌和真菌影响较小。2、8、20 mg/kg浓度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有促进作用,50 mg/kg浓度处理抑制蔗糖酶活性;各浓度处理对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均表现抑制作用;2 mg/kg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的变化趋势,而8、20、50 mg/kg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有很强抑制作用;处理7 d后低浓度丁硫克百威的AWCD值低于对照水平,而高浓度的AWCD值高于对照水平,14 d后基本恢复对照水平;各处理组的Shannon指数在7 d后与对照有差异,14 d后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Simpson指数在7 d和14 d后与对照基本一致;50 mg/kg浓度处理的Mc Intosh指数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污染程度(2、4 mg/kg Cd Cl2·2.5H2O)的镉污染盆栽土壤中,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改良剂(0、600、900、1 200 mg/kg)对土壤有机质、p H、微生物数量、黄瓜果实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4 mg/kg镉处理土壤施用1 200 mg/kg复合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32.89%,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87.61%和96.02%,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了59.95%和55.81%;施用900 mg/kg复合改良剂对2、4 mg/kg镉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提升作用最明显,增幅分别为137.50%和106.72%;但是施用复合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黄瓜果实安全性和营养品质,2、4 mg/kg镉处理土壤种植的黄瓜果实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1.40%和24.35%,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25.00%和91.42%,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7.03%和27.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29%和58.80%。说明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并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污染程度(2、4 mg/kg Cd Cl2·2.5H2O)的镉污染盆栽土壤中,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改良剂(0、600、900、1 200 mg/kg)对土壤有机质、p H、微生物数量、黄瓜果实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4 mg/kg镉处理土壤施用1 200 mg/kg复合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32.89%,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87.61%和96.02%,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了59.95%和55.81%;施用900 mg/kg复合改良剂对2、4 mg/kg镉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提升作用最明显,增幅分别为137.50%和106.72%;但是施用复合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黄瓜果实安全性和营养品质,2、4 mg/kg镉处理土壤种植的黄瓜果实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1.40%和24.35%,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25.00%和91.42%,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7.03%和27.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29%和58.80%。说明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并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