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为了探讨PRKAG2基因在不同饲料效率肉鸭中的表达规律及与饲料效率性状的相关性,选取具有系谱记录的1000只H系公鸭,测定21~42日龄体增重和采食量,并计算剩余采食量(RFI)。根据RFI,挑选高低RFI个体各8只,采集胸大肌、腿肌和肝脏,采用q PCR检测高低RFI组肉鸭PRKAG2表达量。结果表明,PRKAG2基因在低RFI组胸大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RFI组(P0.01),低RFI组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RKAG2在胸大肌中表达量与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RF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代谢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腿肌PRKAG2表达量与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RFI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APOA4基因在高低饲料利用率组肉鸭肝脏和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表达量及与剩余采食量性状(RFI)的相关性,选取具有完整系谱记录H系肉公鸭1 000只,测定21~42日龄体增重和采食量,计算RFI。根据RFI,挑选高低RFI组肉鸭各8只,采用qPCR检测APOA4基因在高低RFI组肉鸭肝脏和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低RFI组肉鸭饲料转化率和RFI极显著低于高RFI组(P<0.01)。表达分析表明,APOA4基因在低RFI组肝脏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RFI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APOA4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与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RF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APOA4基因对肉鸭RFI的调控作用及肉鸭饲料利用率的遗传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AMP激活蛋白激酶α1和α2基因(PRKAA1、PRKAA2)在高、低饲料效率组肉鸭胸大肌、腿肌和肝脏中表达水平及其与剩余采食量(RFI)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H系肉公鸭1 000只,测定21~42日龄时的采食量和体增重,计算RFI。挑选高、低RFI组肉鸭各8只,采用定量PCR检测PRKAA1和PRKAA2在2组肉鸭胸大肌、腿肌和肝脏中表达水平。[结果]PRKAA1 mRNA在低RFI组肉鸭胸大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RFI组(P0.01),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低RFI组胸大肌和腿肌中PRKAA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肉鸭胸大肌中PRKAA1 mRNA相对表达量与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RFI显著负相关(P0.05),腿肌中相对表达量与日采食量和RFI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胸大肌中PRKAA2 mRNA相对表达量与日采食量和RFI显著负相关(P0.05),腿肌中相对表达量与RF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RKAA1和PRKAA2基因在高、低RFI组肉鸭胸大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剩余采食量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可变剪接事件参与调控肉牛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水平的潜在作用,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方法]利用Illumina技术对2个RFI水平(高/低)的安格斯牛下丘脑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it...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小体型肉鸭剩余采食量(RFI)与屠宰性能和胸肌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 000只21日龄小体型肉鸭单笼饲养至63日龄,测定22~63日龄的RFI。于63日龄随机挑选72只肉鸭(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胸肌肉品质,再对RFI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生长性能方面,公鸭的22日龄体重(BW22)、63日龄体重(BW63)、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料重比(F/G)和RFI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RFI与F/G、ADF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屠宰性能方面,公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腹脂率和肌胃率与母鸭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RFI与胸肌率及瘦肉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肉品质及营养成分方面,公鸭的胸肌黄度值(b*)显著高于母鸭(P<0.05),pH24 h值显著低于母鸭(P<0.05),胶原含量显著低于母鸭(P<0.05),但公鸭...  相似文献   

7.
【背景】 食欲和饲料转化率的提高构成了现代肉鸡快速生长的生理基础。胆囊收缩素A型受体(CCKAR)是介导胆囊收缩素(CCK)饱食信号和消化调节作用的关键受体。鉴于CCK信号在能量平衡调节中的重要作用,CCKAR的表达水平与鸡的生长性能密切相关。然而,CCKAR水平调节鸡生长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通过研究阐明CCKAR基因表达水平和序列变异与鸡饲料转化率的关系,为鸡生长性状遗传调控研究和饲料转化率选育奠定基础。【方法】 测定略阳乌鸡12—16周龄料肉比(公鸡n=62,母鸡n=67)和26—30周龄料蛋比(n=150)。用PCR-RFLP法检测CCKAR基因内两个同义突变(g.73206714T>C和g.73209189C>T)的基因型。以性别为固定效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g.73206714T>C和g.73209189C>T与料肉比的关联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2个SNP与料蛋比的关联性。用JASPAR数据库预测g.73206714T>C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产生的影响。以g.73206714T>C为标记,选取10只杂合子(CT)公鸡,用PCR-RFLP法检测CCKAR基因在g.73206714T>C位点等位基因间的表达差异。选取30只带有采食量和料肉比记录的公鸡,用qPCR检测CCKAR基因在下丘脑、脑垂体、胰腺、胆囊和十二指肠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CKAR表达水平与采食量和料肉比的相关性。【结果】 性别效应对略阳乌鸡料肉比有显著影响(F=29.44,P<0.0001),公鸡的料肉比(5.41±0.76)显著低于母鸡(6.62±1.00)。在两个同义突变中,只有g.73206714T>C与料肉比显著关联(F=8.44,P=0.0004),其中,TT型的料肉比(5.18±0.63)显著低于CC(6.37±1.1)和CT型(6.17±0.95)。CC型和CT型的料肉比无显著差异。g.73206714T>C与性别的互作效应对料肉比的影响不显著。G.73206714T>C对28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有潜在影响。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试验显示,T等位基因的转录本丰度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表明CCKAR在等位基因间的表达差异很可能是构成g.73206714T>C与料肉比关联性的遗传基础。略阳乌鸡26—30周龄的平均料蛋比为2.85±0.41。g.73206714T>C和g.73209189C>T的基因型效应对料蛋比的影响均不显著。在5个组织中,CCKAR基因在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采食量呈负相关(r=-0.45, P=0.017)。但是,在其他组织中,CCKAR的表达水平与采食量的关联性均不显著。对于料肉比性状,CCKAR基因在胰腺(r=-0.41,P=0.03)和脑垂体(r=-0.57, P=0.0018)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料肉比越低。在其他组织中,这种负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 研究发现CCKA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利于提高鸡的饲料转化率。G.73206714T>C的T等位基因是一个与CCKAR基因高表达活性和高饲料转化率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研究绵羊饲料利用率与几种血清激素浓度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量,试图探索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和分子机制。试验选用来自体重相近的15只杜泊羊♂×小尾寒羊♀F_1代公羊,通过饲养试验获得饲料利用率极端差异的两组,分别对血清激素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开展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试验羊饲料利用率和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1);饲料利用率高组神经肽Y(NPY)激素浓度显著低于饲料利用率低组(P0.05),血清中NPY与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呈现低度正相关(r=0.307,P0.05;r=0.447,P0.05),与平均日增重呈现中度负相关(r=-0.620,P0.05),其余激素浓度与饲料利用率相关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两组间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NPY基因在饲料利用率高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饲料利用率低组,与其在血清中的浓度测定结果相一致;NPY基因在瘤胃中表达量最多,在肌肉中最少。本结果表明:NPY可能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因素之一,对于内在调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早期限饲开始日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早期限饲开始日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其中1个处理为对照组,其余为限饲组.限饲组在非限饲期及对照组肉仔鸡均为自由采食和饮水.3个限饲组的限饲开始日龄依次为6、9和12日,限饲强度为对照组前一天采食量的80%,限饲时间为7 d.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限饲可显著降低肉仔鸡21日龄体重(P<0.05),但对42日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早期限饲对肉仔鸡全期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早期限饲有降低肉仔鸡全期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趋势;早期限饲町极显著降低肉仔鸡1~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及屁著降低日增重(P<0.05),而6日龄开始限饲则显著降低了肉仔鸡1~21日龄的饲料转化率(P<0.05);早期限饲对肉仔鸡22~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早期限饲开始日龄对肉仔鸡胴体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6、9日龄开始限饲的试验组42日龄体重已经超过对照组,表明6、9日龄开始限饲的肉仔鸡在42日龄时达到完全补偿生长.以上结果表明,以9日龄开始限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叶酸对肉仔鸡蛋白质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用雏鸡120只,按叶酸添加水平不同分为4个不同处理组,分别添加叶酸0、0.75、1.5和3.0mg/kg.于21日龄和42日龄采血,测定血液中蛋白质的量,同时记录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叶酸的添加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含量(P<0.05),但对42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叶酸.均能提高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率,其中以添加叶酸3.0 mg/kg试验组的效果最好(P<0.05).  相似文献   

11.
张伟 《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2):19-20
随机选择养殖模式不同的4家肉鸭养殖场,各选用1日龄同品种同批次整栋舍樱桃谷肉鸭进行对比观察。在管理方式相似、免疫及消毒程序相同的情况下饲喂同一品牌全价料,观测不同养殖模式下各肉鸭场樱桃谷肉鸭采食量、日增重、成活率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叠层笼养肉鸭在日增重、成活率等方面均极显著(P<0.01)高于网上平养肉鸭,采食量笼养肉鸭显著低于(P<0.05)网上平养肉鸭,笼养肉鸭料肉比极显著(P<0.01)低于网上平养肉鸭;相同饲养模式养殖肉鸭在采食量、日增重、成活率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叠层笼养肉鸭单只利润比网上平养肉鸭高2~3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试验将192只14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2只,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3-6周龄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日粮蛋白设12.5%、14.5%、16.5%和18.5%4个水平。42日龄时测定每组的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并从每个重复选取2只鸭屠宰测定肉鸭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肉鸭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42日龄时蛋白水平16.5%和12.5%组肉鸭体重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而蛋白水平14.5%组肉鸭增重显著小于其他3组(P〈0.05),料肉比极显著大于其他组(P〈0.01);日粮蛋白水平对肉鸭胸肌率和腿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18.5%组肉鸭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极显著大于蛋白水平12.5%组(P〈0.01)。可见,低蛋白水平(12.5%)饲喂肉鸭可以获得相同的体重、增重和料肉比,但胸肌率和腿肌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12kg装有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1)和蛋白(CP,%)水平的日粮(DE/CP:11.91/20,11.91/14,8.15/20和8.15/14),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采食、消化与体增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的采食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100日龄时趋于稳定,并且在高能量、高蛋白水平日粮采食量较高。羔羊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率随日龄而变化,并且与日粮有关。但羔羊日龄对钙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从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率变化看,100日龄是羔羊消化发育的一个转折点。羔羊的日增重相对于日龄呈抛物线状,最大日增重出现在60~90日龄(高能量水平日粮)或90~120日龄(一般能量水平日粮),分别为396和313g·d-1。在100日龄之前,日粮的营养、特别是能量水平对羔羊的日增重具有显著的作用,但之后高能量或高蛋白水平对动物的日增重均没有积极的意义。羔羊在早期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40%~50%),但在60日龄后不断降低,5月龄羔羊的饲料转化能力比1月龄的降低2.5~3.0倍。日粮的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羔羊的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添加植酸酶和不添加无机磷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重(35.92±4.84)kg的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阉公猪56头,随机分为8个处理,各处理用生长期的饲料种类-育肥期的饲料种类来表示,分别为:常磷-常磷,常磷-低磷,低磷-常磷,低磷-低磷,常磷加酶-常磷加酶,常磷加酶-低磷加酶,低磷加酶-常磷加酶,低磷加酶-低磷加酶.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研究杂粕型日粮添加植酸酶(750IU/kg)和无机磷对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单位增重饲料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猪阶段:低磷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降低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极显著(P<0.01);常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增加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低磷加酶组与低磷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增大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极显著(P<0.01);低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的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均无显著差异(P>0.05).[2]育肥猪阶段:低磷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日增重降低极显著(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极显著(P<0.01);常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变化不显著(P>0.05);低磷加酶组与低磷组相比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极显著(P<0.01);低磷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均无显著差异(P>0.05).[3]整个生长育肥阶段:加植酸酶的4个组与常磷-常磷组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其余的3个不添加植酸酶组合;常磷-常磷组与其余的3个不加酶组差异也是显著的;常磷-低磷组与低磷-常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这两者的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成本均显著优于低磷-低磷组合.结论:当日粮磷水平不能满足猪生长需要时添加植酸酶可以显著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当日粮磷水平满足猪生长需要时添加植酸酶不能改善猪的生长性能;日粮中不添加无机磷对猪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前期缺磷对猪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无法通过后期饲喂常磷来弥补.  相似文献   

15.
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是评价畜禽饲料利用率的重要指标。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s,长度约为22 nt,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miRNA与动物机体的采食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调控牛、猪、鸡等动物的RFI。针对近年来畜禽RFI的研究现状,特别是miRNA调控畜禽剩余采食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揭示畜禽RFI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为畜禽饲料利用率的改良与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为优质畜禽的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是评价畜禽饲料利用率的重要指标。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s,长度约为22 nt,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miRNA与动物机体的采食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调控牛、猪、鸡等动物的RFI。针对近年来畜禽RFI的研究现状,特别是miRNA调控畜禽剩余采食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揭示畜禽RFI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为畜禽饲料利用率的改良与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为优质畜禽的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蛋鸡育雏期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1日龄罗曼蛋雏鸡240只,随机分成6组,就日粮赖氨酸水平(0.70%~1.2%)对0 ̄6周龄蛋雏鸡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血清尿素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含0.90%赖氨酸水平时,增重最大;采食量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料肉比以0.90%最低。血清尿素氮的变化趋势和生产性能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皖南花猪下丘脑脂联素受体及生殖相关激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0,30,45,90,180日龄皖南花猪公、母猪各5头,采集其血清和下丘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日龄猪血清中脂联素(Adp)质量浓度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的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下丘脑中Adp、脂联素受体1(AdpR1)、2(AdpR2)及GnRH、GnIH mRNA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和性别差异。【结果】不同日龄皖南花猪血清Adp与GnRH、GnIH水平均有极显著的发育性变化,其中30日龄猪的脂联素极显著低于其他日龄(P<0.01),而GnRH和GnIH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下丘脑Adp mRNA表达量很低,AdpR1mRNA、AdpR2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相对较为稳定(P>0.05),AdpR1mRNA表达量在各个日龄均显著高于AdpR2mRNA。下丘脑GnRH、GnIH mRNA的发育性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刚出生母猪的下丘脑GnRH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不同性别比较发现,公猪AdpR1mRNA在0日龄、AdpR2和GnRH mRNA在30日龄显著高于母猪(P<0.05)。血清Adp与GnRH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猪Adp与GnRH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猪下丘脑组织中AdpR1、AdpR2表达量与GnRH mRNA呈负相关。公、母猪的GnRH与GnIH含量均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皖南花猪发育过程中,脂联素对下丘脑的调节可能主要通过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并由AdpR1介导抑制GnRH的分泌,且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母猪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究circRNAs在牛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表型变异中潜在生物学作用.分别选取牛高、低RFI极端表型个体,分离下丘脑组织并提取总RNA,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两组牛RFI相关差异表达circRNAs,并对差异circRNAs靶基因作功能富集分析.随机选取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开展qRT-PCR验证.结果表明,circRNAs在外显子中占比最高,大部分circRNAs分布在100~500 nt.两组牛下丘脑组织中筛选出73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其中低RFI组中上调表达421个,下调表达315个.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靶基因主要富集于Ras GTPase结合、AMPK及mTOR等采食及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中.对差异circRNAs开展miRNA靶点预测,发现差异circRNAs与miR-103、miRNA-15a、miRNA-499和miR-33a/b等与食物摄入、能量代谢及脂肪沉积等相关miRNAs、mRNAs互作.q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择的circRNAs组织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趋势一致.下丘脑组织差异表达circRNAs、其靶基因富集通路及circRNA-miRNA-mRNA互作可能在牛RFI表型差异调控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胚重或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鸭种在13胚龄时已均可检测到TRH基因mRNA的表达,从21胚龄到出雏后7日龄,TRH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一直增加,且出雏后7日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胚胎期;两鸭种在胚胎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出雏后7日龄时金定鸭极显著高于高邮鸭;相关性分析表明,两鸭种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与胚重或体重均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及组织差异性,出雏后还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其对鸭早期生长发育可能有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