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研究集中在北京。目前在京研究机构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共计40.18万份,其中小麦、玉米、蔬菜种质资源达17万份。畜禽方面,奶牛胚胎、蛋种鸡、种猪等畜禽的良繁体系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考察和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郑殿升中国是一个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古国,全国共收集资源材料35万份,其中在长期库和种质圃保存的约28万份。据统计,目前我国作物的主要种类约600多种,包括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果树作物...  相似文献   

3.
新疆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野生近缘种为最.目前拥有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新疆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本文依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作物种质资源达450余万份。其中水稻40多万份.数量巨大的资源为保存和利用研究带来了困难。为此,FRANKEL(1984)提出了“核心种质(core collection)”的概念。之后,核心种质的研究逐步成为国际遗传研究的热点。水稻核心种质强调的是对整个资源多样性的代表性以及在生产、育种中的利用,核心种质占种质资源的10%。辽星8号就是应用核心种质理论,经杂交选育的长粒形优质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卢新雄  陈晓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0):1125-1132
 近20多年来,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02年底,国家已初步建立起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包括国家长期库和国家复份库各1座,中期库8座。长期库贮存种质已达33.4万余份,隶属35科192属712种,贮存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种质圃30个,共保存无性繁殖作物及多年生种质4.3万余份,隶属900多个物种。试管苗种质库2个,保存种质2300份。此外还建立了2个野生稻和1个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笔者在文中介绍了我国在库存种质持久安全保存技术、超干燥贮存技术和离体保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当前种质保存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6.
“七五”期间,20万多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八五”还将入库保存10万份。“八五”结束,“国家种质库”保存种质总数半达30万份。为防止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造成珍贵种质资源的损失或绝灭,在青海建立了一座“国家复份种质库”。该库建筑面积284m^2,其中保温库体面积76.5m^2、容积183.5m^3,库容量大于40万份。于1992年底投入运行,相应的数据库正在建立之中。“八五”  相似文献   

7.
畜禽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的基础,自主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并能够稳定遗传的良种品系,对提高我国畜牧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是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手段进行种质特性的优化,使繁育后代保存更多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增强畜禽产品的经济价值。畜禽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以肉、奶、蛋等畜禽产品的形式供应人类营养和生产需求。我国的种质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在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综述了目前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畜禽新种质资源的育种建议,并对畜禽新种质资源的育种目标、育种注意事项和产业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畜禽良种的培育和各类畜禽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作物品种资源经长期收集整理,现已有30余万份,居世界第一位。为使这些资源能够长期妥善的保存,先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内建成了国家Ⅰ号种质库和国家Ⅱ号种质库。其中国家Ⅱ号种质库为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种质库之一,它集中保存了我国所收集到的全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境内分布的三七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共采集到包括屏边三七、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疙瘩七和珠子参在内的野生种质资源138份。部分三七野生近缘种已濒临灭绝,开展对这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系统研究是防止种质流失和保护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行业快递     
《北京农业》2008,(2):45-51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育种领域取得令人瞩目成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10年来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蔬菜种质库,新收集、整理保存国内外蔬菜种质资源材料16000余份,资源库的资源总量达3.1万份。"蔬菜种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桃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桃是中国原产的重要落叶果树之一,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分布广泛。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资源调查与收集保存工作,80年代分别在南京、北京、郑州建立了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至2008年底,共入圃保存桃种质资源1 300余份,涉及桃的6个种;以《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和《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依据,对保存的桃种质资源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鉴定,建立了性状评价数据库,并从形态学、孢粉学、同工酶和DNA标记等方面研究了桃亚属种间、桃种群间和桃品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苏农业学报》2004,20(3):F003-F003
核果类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项目组主要从事桃、李、杏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与以桃为主的新品种选育和研究。该项目组建有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圃和南方特色李种质圃,保存国内外桃种质近600份、李种质150份;先后评价、筛选出观赏鲜食兼用种质花玉露、抗流胶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研究,作为果树产业的基础,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自5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对抗寒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研究,现以国家寒地果树圃为主,以圃地栽植的形式保存种质15科、27属,共计800余份;80年代以来,开展了10余种性状的系统鉴定与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开展了育种与生产利用的研究,建立了科学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寒地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各国都很重视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保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意义, 指出了目前保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分子标记在畜禽遗传结构、种质鉴定、品种亲缘关系、种质资源利用中的使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特性评价鉴定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引进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编著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信息处理规范》标准,对河北省种质库保存的55种作物20962份种质资源性状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标准化处理;并结合河北省种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CGRIS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和属性改动,初步建成了河北省种质资源特性评价鉴定数据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8.
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作物育种以及提高生物工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关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主要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文中综述了全球及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与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措施的分析,得出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的对策,即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和国家立法与政策保护3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省种质资源工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前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经过80多年的努力,江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47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圃),形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显著改善了种质资源保藏条件,收集并安全保存种质资源62 553份;积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研究,筛选出"静系46""关东194""西风小麦"等一批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创制抗赤霉病小麦、优良食味、抗豆象绿豆等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构建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开放服务以来,累计向33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发放资源材料5.7万份,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省级种质资源平台,平台在经费保障、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和条件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质保藏与研究条件,建立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促进种质资源有效利用,为建设种业强省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