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棉所73(原代号中夏杂0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采用棉花研究所选育的综合性状优良的MC1351系为母本,以转Bt+CpTI基因的抗虫棉中501选系MK4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短季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新品种——中棉所5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58(原系号中50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抗虫棉育种中间材料SGK中27为母本,以常规棉92-047为父本杂交,并施以生化辅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夏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被推荐提前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夏棉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国家转  相似文献   

3.
<正>南农881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2012年依次参加了2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3年2月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107号],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3001)。1选育过程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  相似文献   

4.
棉花早熟性与纤维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特早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的北部早熟亚区,因生长期短,需要选育和种植生育期短的早熟棉花品种。在人口日益增多、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即使在生长期较长的长江、黄河流域棉区,为了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光热资源,发展粮棉两熟的种植制度,也需要选育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33(原系中C378)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1981年以中10-211系为母本,花苞无蜜腺材料1517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1995年参加全国棉花耐旱品种联合试验;1995~1996年参加山西省中早熟棉区抗病品种直接生产试验;1997...  相似文献   

6.
鲁棉1号是山东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新品种。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参加山东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比岱字15号显著增产,两年均居首位。一九七七年在黄河流域区试中亦占第一位。一九七八年中国农业部种子局,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安  相似文献   

7.
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棉所76(sGK940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育种课题组选育的双价抗虫杂交棉,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的特点。2005—2008年通过国家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杂交春棉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49号],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9011]。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55(中CJ7—9)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不仅比普通棉花增产20%以上,而且具有更强的抗虫性,适宜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种植。该品种于2008年被江西省农业厅选定为全省3个主推棉花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疆早熟棉育种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述了新疆北疆特早熟棉区棉花育种取得的进展,分析了育种中种质资源匮乏、品种选育技术落后等主要问题,并对早熟棉育种方向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农SF06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农SF06为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中早熟常规转抗虫基因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鲁棉研24(鲁H963)后代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区试,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抗虫,综合性状优异,2012年底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  相似文献   

11.
辽棉13(辽无2152)是辽宁省经济作物所于1981年以本所早熟大铃品系7440为母本,以海陆杂交的早熟育种中间材料01101、456和6051的混合花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和复交,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丰产、低酚的棉花新品种,是继辽棉11后我省育成的又一个低酚棉花新品种。1990~1991年参加全国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2年参加并通过特早熟棉区生产试验。1992~1993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大面积示范。1994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1 特征特性1.1 植物学性状。植株呈塔形,1.5式果枝,株高5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2007-2018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植棉省审定的品种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品种数量高于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并重,而长江流域棉区以杂交抗虫棉为主,近几年常规抗虫棉有增加的趋势;两大棉区的研究团队仍以公益性研究团队为主,科研院(所)是抗虫棉育种研究的主力军,并且各省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区域性比较强; 两大棉区都呈现植棉面积大幅度下滑的局面。目前,选育的抗虫棉品种性状还比较单一;因此,创制多样性的资源材料,培育多样性丰富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棉区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朝着高产高品质的方向努力,是中国转基因棉花育种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64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64(原系号中82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27为母本与常规夏棉中394为父本杂交,自F2代群体采用生化辅助育种方法,筛选棉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高的个体,以改良其早熟性和抗逆性,育成中间材料955037,通过抗病、抗虫鉴定和单株选择,决选系为204825(简称中825)。2002-2003年参加所级短季棉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316号,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棉EB004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在2019―2020年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和黄河流域棉区早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为早熟、稳产,吐絮畅,易收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中棉EB00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棉花品种(品系)为材料,进行了丰产性和抗病性品种区域比较试验。通过系统的比较鉴定,考察了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逆性,抗枯萎病、黄萎病性能。旨在为选育适合黄河流域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也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早熟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以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自育早熟新品系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为新陆早43号。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述了我国自育的早熟低酚棉品种(系)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介绍了4个适宜于特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麦棉套作的优良早熟低酚棉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晋棉5号系从68—148品系中单株选育而成,1974年出圃,1978年通过所内试验,1981年通过山西省特早熟棉区品种区试,1982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83~1985年参加全国特早熟棉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 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除2017年较高外,其余各年均较低,以耐病为主,6年耐病品种(系)平均占比为56.2%;参试品种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且三者均呈振荡上升趋势;早中熟常规棉的抗枯萎病、黄萎病性及兼抗性表现均优于早熟常规棉。可见,黄萎病抗性的提高是西北内陆棉区选育兼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早熟短季棉花新品种晋棉17号选育①林昕姜艳丽马纪农董哲生姬翠萍齐宏立解翠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晋棉17号(运早88—175)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84年开始以辽棉6号为母本与冀棉355为父本杂交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