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使叶用银杏高产优质的最佳硝铵配比。【方法】以2年生半同胞家系银杏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硝铵比(0∶100、25∶75、50∶50、75∶25、100∶0),每盆总氮含量2 g,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苗木生长、叶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PK含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及其经济产量、叶片萜内酯含量及其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硝铵配比处理促进了银杏苗的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N、P、K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叶产量和总黄酮、萜内酯的经济产量。高比例的硝铵配比(75∶25)和单施硝铵(0∶100、100∶0)有利于总黄酮的积累,低比例的硝铵配比(25∶75)不利于总黄酮的积累,硝铵配比施肥不利于萜内酯的积累。单株叶产量与苗高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单叶干质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正相关,叶片萜内酯含量与单叶面积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黄酮经济产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叶生物量、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萜内酯经济产量与比叶干质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各处理肥效的综合评价,硝铵配比75∶2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高比例的硝铵配比能有效促进银杏的生长发育,提高叶品质,单施硝态氮的效果优于单施铵态氮,其中硝铵配比75∶25是促进银杏苗的生长和提高叶品质效果最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银杏总黄酮含量和总内酯含量,对湖南省银杏品质进行了区划研究。根据银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品质上的差异,在湖南主产银杏区随机取样,以叶和种仁中的重要化学成分总黄酮含量、总内酯含量为主要经济指标,对此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异情况、相似度以及湖南省银杏产区与银杏品质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湖南银杏总黄酮和总内酯品质区划,将其各划分为4个栽培区。  相似文献   

3.
叶片萜内酯含量是药用银杏Ginkgo biloba的关键品质属性及重要指标。于2016年9月,对陕西宝鸡银杏种质资源圃引进和筛选的20个银杏优良无性系叶片进行了萜内酯含量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质量、叶面积、叶长、株叶数、树高和叶含水率是影响其叶片萜内酯含量的主要因子;筛选出生长性状、叶萜内酯总量具有优势的3个优系:C94-16,C95-09和C94-56。  相似文献   

4.
对2017年4月采自安徽省庐江县基地的省沽油Staphyleabumalda嫩叶、花蕾和9月采收的种子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省沽油嫩叶和花蕾中蛋白含量达6.88 g·100 g~(-1)和7.36 g·100 g~(-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9.71%和23.45%,膳食纤维分别占粗纤维的90%和79%,总黄酮含量分别达232.03mg·100g~(-1)和260.07mg·100 g~(-1),种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6.68%,其中亚麻酸含量达7.78%。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银杏优良叶用家系。【方法】以38个银杏半同胞家系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功能性状(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和主要功能组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8个银杏家系的叶品质,并基于叶用价值对这些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不同银杏半同胞家系间叶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7.5%~36.3%。叶主要功能性状中单叶干质量与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主要功能成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主要功能组分仅有萜内酯含量与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较优的8个家系,表现为比叶干质量(或单叶干质量)和功能性组分含量较优。其中:18号家系的比叶干质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和叶片萜内酯含量最高;16、30、34、36、39、54、65号家系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面积最大,比叶干质量、萜内酯含量中等偏上。【结论】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种不同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及3种纯农经营模式(油菜-花生、小麦-花生、桑树)下碳储量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银杏复经营及农地对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碳储量显著高于农地。其中GRP模式生物碳储量最高,为27.13t/hm~2;GM模式下,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它系统,分别为7.64和79.07 t/hm~2;GM模式碳储量达到了122.54 t/hm~2,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不同模式间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为别为:GMGRPGWPMRPWP。土壤碳储量分配比例最多,占到了58.03~74.45%;在复合系统中,银杏碳储量分配比例仅次于土壤,占到了17.96~25.73%。总的来说,银杏复合系统碳储量高于农地,特别是GM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肥城桃果实品质,以‘红里’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肥城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其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淀粉含量和单果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城桃发育时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硬核期喷施0.10 mg/L的油菜素内酯的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单果质量分别提高了11.18%、14.42%、8.01%、18.39%和11.88%。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不同的恒温和变温条件,研究了紫椴种子萌发温度和天数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发芽率在10℃恒温条件下可达80.5%,在10~15℃变温条件发芽率达到83.4%。在10~15℃变温条件下不同催芽天数可溶糖含量20.5~14.3mg·g~(-1),高于25℃恒温条件,可溶糖含量随着催芽天数增加而减少。淀粉含量也是随着催芽天数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由催芽初期的6.8mg·g-1下降至第16天的3.4 mg·g~(-1)。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处理下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差异,探讨香榧种子堆沤后熟品质对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的响应。【方法】以香榧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青果,裂果)和堆沤方式(一次堆沤,二次堆沤)处理下香榧种子后熟过程中的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种仁与种衣间距等指标。【结果】与青果比较,香榧裂果时采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含油率则显著升高,尤其是含油率增加了5.6%。油酸和金松酸变化不显著,亚油酸含量、不饱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种仁与种衣的间距均呈现明显增加(P0.05)。不同堆沤方式对香榧后熟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影响显著,在香榧的后熟进程中,2种堆沤方式处理下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含油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不断上升,一次堆沤(14天)和二次堆沤(21天)结束时,种仁淀粉含量分别为8.87和9.03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3.05和22.79 mg·g-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8.25和17.85 mg·g-1;含油率分别为55.16%和54.90%,均无显著差异(P0.05)。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油酸含量出现下降,亚油酸则呈现明显上升,2种堆沤方式对后熟结束时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无显著影响(P0.05);种仁与种衣间距均呈现不断增大趋势,一次堆沤处理下种仁与种衣间距增大速率更快,在14天间距达到峰值477μm,完成了香榧后熟脱涩,比二次堆沤提前了7天。【结论】香榧在假种皮开裂(裂果)时采摘可明显提高种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含油率,增加香榧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有助于香榧炒制过程中的脱衣,从而提高香榧产品品质。对裂果采摘的种子进行一次堆沤,来替代传统二次堆沤,既能在时间上加快香榧后熟进程,又能达到传统二次堆沤一样的效果,保证香榧产品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坚果种仁生长发育时期品质形成规律,探讨榛坚果种仁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品质特点,为榛坚果的生产栽培管理、适时采收与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不同发育期坚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果苞含水量、果壳含水量和种仁含水量,测定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包括脂肪、蛋白质、糖、脂肪酸、Vc、VE、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榛坚果发育期种仁品质形成规律。【结果】在发育前期,种仁含水量从88.6%迅速降至38.2%,脂肪、总蛋白质和VE含量分别从29.9 g·kg~(-1) FW、37.3 g·kg~(-1) FW和0.038 g·kg~(-1) oil迅速增加至362.4 g·kg~(-1) FW、96.7 g·kg~(-1) FW和0.35 g·kg~(-1)oil,发育后期则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种仁中的VE以α构型为主,另含有少量的β、γ和σ构型;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期间逐渐增加,蔗糖是种仁中糖的主要组分,其含量在整个发育期间逐渐增加; VC在种仁充实期达到最大累积量0.13 g·kg~(-1) FW,随后则迅速降低直至坚果完全发育成熟时的0.062 g·kg~(-1) FW;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育前期逐渐增加,并在种仁充实期达到峰值,分别为1.49 g GAE·kg~(-1) FW和2.44 g RE·kg~(-1) FW,此后二者含量均迅速降低,坚果脱落期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是峰值含量的34.0%和23.7%。【结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榛坚果种仁的含水量逐渐减少,营养物质逐渐累积;作为种仁脂肪的主要脂肪酸组分,油酸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一致;以α构型为主的VE逐渐累积; VC、多酚和黄酮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累积在种仁充实期达到峰值,在之后的成熟过程中迅速减少。种仁发育前期是各种营养物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种仁充实期是榛坚果种仁生长发育进程中的转折时期,榛坚果在此时期基本完成了主要营养物质的积累,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储备。  相似文献   

11.
2013年,选择浙江省嵊州市成年香榧树成熟种籽,测定新鲜的和不同脱涩时间香榧种子内种衣和种仁的单宁含量;选择自然干燥的种籽,测定不同干燥时间的种子含水量;多次现场测定炒制过程中的温度,确定炒制的时间及温度;对多个厂家的盐水浓度、浸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鲜的香榧种籽内种衣、种仁可溶性单宁含量为93.65和12.69 mg·g~(-1),堆沤处理14 d后种仁可溶性单宁下降至3.43 mg·g~(-1);炒制总用时41 min35 s,分种籽混合粗盐炒制、起锅浸20%盐水30 s,沥干后单独炒制、再次加入粗盐炒制,用时分别为11 min43 s,9 min37 s,20 min15 s;三步炒制过程中炉壁平均温度分别为190℃,226.9℃,223.2℃,种籽平均温度分别为111.4℃,83.4℃,148.7℃;调查发现不同厂家浸渍盐水的浓度17%~20%,时间都在1 min以内。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银杏种子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1995年10月采于洛阳的4个品种的银杏种子。将生理成熟调制后的银杏种子室温下风干,去掉外种皮后,进行各项测定。总糖测定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淀粉和还原糖测定用索姆基法;总氮测定用克氏定氮法;脂肪测定用索氏抽提法;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和总黄酮的测定用庄向平法;银杏内酯测定用Pitta法;矿质元素测定用毕守法法;白果酸和白果酚测定用游松法。2结果与分析2.卫平同品种银杏种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品种银杏种子的水分、脂肪、蛋白质、总糖、淀粉和还原糖的测定结果(表1)表明,品种不同,种子…  相似文献   

13.
对玫瑰籽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玫瑰种子含油量为10.04%,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392 8 g·100 g~(-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4.160 8 g·100 g~(-1)。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量为14.41 g·100 g~(-1),多不饱和脂肪酸量为79.750 8 g·100 g~(-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C18:1)13.9 g·100 g~(-1)、亚油酸(C18:2)48.1 g·100 g~(-1)、α-亚麻酸(C18:3)31.1 g·100 g~(-1)。玫瑰适应性强,籽油品质优良,作为木本油料作物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10.369~13.997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4.096~8.742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11.035~17.988mg/g,3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醋栗果实的保鲜及贮藏方法,以大小及成熟度相近的"刺紫红"醋栗果实为试材,测定其在常温及低温贮藏的失重率、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VC、硬度及呼吸速率,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醋栗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第10 d时,常温贮藏的醋栗果实失重率、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果实硬度、呼吸速率分别为2.95%、6.53%、10.46%、3.051 mg·g~(-1)、1.401 mg·g~(-1)、0.401 kg·cm-2、16.455 mg·kg~(-1)·h~(-1),而低温贮藏的醋栗果实各项指标分别为1.91%、7.11%、11.32%、3.109 mg·g~(-1)、1.5012 mg·g~(-1)、0.511 kg·cm-2、21.321 mg·kg~(-1)·h~(-1),可见低温贮藏的"刺紫红"醋栗果实各项指标均优于常温贮藏,故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醋栗果实营养成分的流失速度,提高耐贮性。  相似文献   

16.
银杏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1993年起,连续4年从银杏分布区内多个地区分别母树采集自由授粉种子,开展了历时8年的田间试验,同时以试验地本地成年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当前银杏核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无性系选择,叶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种源,家系联合选择,材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家系选择。(2)当前银杏核用良种选择工作中,应该把种核壳厚度,种仁总糖浓度列入目的性状之中,而对种核出仁率,种仁淀粉浓度不加测定也无妨,(3)初步认为,湖南凤凰,江苏泰兴与邳县,河南嵩县,河北安陆,辽宁丹东,重庆等7个产地所产银杏种核,风干重较大,壳较薄,出仁率较高,江苏吴县,浙江临安,河南新县,广西全州等4个产地所产种仁,蛋白质,脂肪,淀粉浓度都较高,广东南雄所产种仁总糖浓度较高。(4)初步认为,在试验地,河南嵩县种源的银杏苗木,叶片中总黄酮,总内酯浓度都较高,辽宁丹东,山东郯城种源的苗木,叶片中总黄酮浓度较高。湖北安陆,湖南新宁种源的苗木,叶片中总内酯浓度较高。(5)在试验地,湖南新宁与安化,辽宁丹东,湖北安陆,浙江富阳,广西兴安,安徽金寨等7个种源和18、19、22号,丹东1号,新宁2、7、11、17号,安化,1,10号,兴安22号,金寨4号,安陆4号等13个家系的银杏苗木,表现出了早期速生特性。(6)银杏种核长宽比与壳厚度呈负相关,种仁Ca,Mn浓度与总糖浓度呈正相关,苗木单叶干重与叶片内酯浓度呈正相关,苗木基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比苗高与生物量的相关更为密切,这些规律在生产工作中具有直接应用价值。(7)在银杏全分布区内,种核风干重,种仁Mn浓度的地理变异都可能属经向渐变模式,种仁K浓度的地理变异属纬向渐变模式,种核长度与长宽比,种仁脂肪浓度的地理变异都属(或可能属)经-纬渐变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内,1年生苗高的地理变异属纬向渐变模式。  相似文献   

17.
银杏种核形状及其种仁成分的分析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银杏种核的形状将银杏雌株品种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和圆子5 种类型.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种核三维度,即长/ 宽、长/ 厚、宽/ 厚比具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株间变异较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与种核的宽/ 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不同品种类型间的单核重及种仁中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干物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株间变异较大,最大变异系数达到2479 % .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内酯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产区、不同树龄、不期的200多个银杏叶样品,用HPLC法检测其银杏内醌和白果内酯的含量。发现用于生产银杏叶提取物(GBE)的原料银杏叶中萜内酯含量差异很大,它是影响GBE质量和成本的关键;银杏幼龄(1-6年生)实生苗叶萜内酯含量高,一般0.30-0.50%,大树叶含量低,一般〈0.10%;我国各主要银杏产我都有萜内酯含量≥0.40%的优质银杏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最要叶期。  相似文献   

19.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3.644~8.119 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2.890~5.768 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6.070~20.148 mg/g,三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杏的种核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银杏种内变异较大。 2 0世纪 5 0年代起 ,通过广泛调查、收集我国银杏的核用品种资源 ,对种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观察。主要根据种实的珠托、种核的形状、长、宽、厚及种核两侧、顶端的特征 ,将银杏种核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圆子 5种类型 ,并确定了隶属于各个类型的主要栽培品种。通过对每一类型的种核重、核形指数及种仁中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氢氰酸含量的分析 ,对种核品质作了鉴评 ,为银杏核用品种资源的利用和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