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污泥堆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调理剂应用于污泥堆肥中,通过添加调理剂可以调节堆肥过程中各种参数变化,进而影响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探讨了调理剂对污泥堆肥中微生物的影响,并对调理剂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制药污泥中的青霉素会产生污染并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威胁,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添加青霉素和不同种类碳源的高温好氧堆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和抗生素含量的测定来探究向其中加入竹炭能否对青霉素的降解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竹炭的制药厂污泥中的青霉素降解速率(99.20%)比不添加竹炭的污泥中青霉素降解速率(98.97%)更高。当污泥投加竹炭后,以单糖(葡萄糖)作为碳源的污泥培养的绿豆种子,发芽并且根长大于1cm的比例(90%)大于以多糖(玉米秸秆)作为碳源(75%)、以二糖(蔗糖)作为碳源(70%)和只加入竹炭(65%)时,且都大于清水培养(55%)和加入不添加竹炭(50%)时。同时,制药厂污泥中投加竹炭后,投加二糖作为碳源的污泥中青霉素降解速率(100%)会高于碳源为多糖(99.9%)和碳源为单糖(99.8%)以及不添加其余碳源(99.2%)时的降解速率。研究探讨了竹炭应用于青霉素降解处理的可能性以及添加竹炭后的污泥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为竹炭在环境领域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加压成型实验确定出了三组成型效果较好的加压成型参数,为100 MPa、玉米秸秆含水率10%、粒度80目、秸秆污泥配比7∶1、8∶1、9∶1三组,后通过下落强度实验,第二组样品强度好于另两组,继续进行热重分析,从热重曲线上可以看出第二组燃烧稳定,继续进行燃烧热测定,得到燃烧热大于16.7 MJ/kg,这个数值大于褐煤的燃烧热,实验结果表明:100 MP含水率10%、粒度80目、混合配比8∶1为玉米秸秆混污泥成型燃料最佳成型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生物燃油物理性质,提高生物燃油的稳定性,以农林废弃物快速裂解而成的生物燃油为样品,选取甲醇/乙醇(质量比1∶1)的混合醇为添加剂,按照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生物燃油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混合醇对生物燃油运动黏度、含水率、热值、闪点、密度和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醇可以改善生物燃油各物理性质参数,添加5%~40%混合醇的生物燃油其运动黏度增加1.289~2.049mm~2/s,含水率下降10.07%~44.75%,热值上升1.70%~11.14%,闪点下降1.99%~14.44%,密度下降1.56%~12.23%,pH值上升8.51%~70.21%,并且变化速率降低,说明混合醇可以很好地改善生物燃油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
探讨2种真空压力下,不同初始介质温度时,落叶松板材的干燥规律.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工艺有效提高了落叶松的干燥速率.初始介质温度和真空压力均对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同一真空压力下,干燥速度随温度提高而加快;分段干燥速率随介质温度的升高呈递减趋势;间隙式真空干燥工艺减小了试材厚度上含水率偏差.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生化启动难题,设计了不同组别污泥驯化试验,通过对普通污泥与高效耐盐菌剂的驯化效果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硫酸盐对生化系统污泥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SO■约7500 mg/L)不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均可进行生长代谢,好氧条件下微生物代谢速率优于厌氧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代谢速率;Me耐盐菌剂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在较高浓度的硫酸盐条件下其对COD的降解速率无明显优势;生化段内活性污泥接种组中微生物的高效生长代谢现象表明园区废水中的硫酸盐不会对污泥生长产生明显抑制,而废水生化性较差,碳源严重不足才是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园区生化段污泥镜检结果表明其已转化为无机污泥,基本无生化功能,除磷药剂的添加也对生化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硫酸盐含量较高废水的生化系统启动过程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导致纤维素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以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葡聚糖及酶用量为20 FPIU/g滤纸酶活和10 IU/gβ-葡萄糖苷酶活的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潜在因素,包括物料反应性能、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吸附、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结果表明:酶用量40 FPIU/g条件下酶水解6 h及12 h后,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物料反应性能分别下降了16.0%及23.7%,然而,在酶用量为20 FPIU/g时,物料反应性能的下降对酶水解速率的影响极其有限;酶解木质素的添加使得1 h酶解上清液中酶蛋白浓度降低了20.8%,但初始酶水解速率并未显著降低,即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水解速率影响不大;两段酶水解中纤维素酶的更新使得7 h酶水解速率由一段酶水解中的1.30 g/(L·h)提高至1.83 g/(L·h);两段酶水解中终产物的去除则使得7 h酶水解速率提高至4.76 g/(L·h),是一段酶水解中7 h酶水解速率的3.66倍。综合而言,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对酶水解速率影响较大,其中终产物抑制是导致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导致纤维素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以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葡聚糖及酶用量为20 FPIU/g滤纸酶活和10 IU/g β-葡萄糖苷酶活的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潜在因素,包括物料反应性能、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吸附、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结果表明:酶用量40 FPIU/g条件下酶水解6 h及12 h后,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物料反应性能分别下降了16.0%及23.7%,然而,在酶用量为20 FPIU/g时,物料反应性能的下降对酶水解速率的影响极其有限;酶解木质素的添加使得1 h酶解上清液中酶蛋白浓度降低了20.8%,但初始酶水解速率并未显著降低,即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水解速率影响不大;两段酶水解中纤维素酶的更新使得7h酶水解速率由一段酶水解中的1.30 g/(L·h)提高至1.83 g/(L·h);两段酶水解中终产物的去除则使得7 h酶水解速率提高至4.76 g/(L·h),是一段酶水解中7 h酶水解速率的3.66倍。综合而言,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对酶水解速率影响较大,其中终产物抑制是导致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旨在优选出适合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农业废弃物,在降低生物脱氮成本的同时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稻壳、稻秆、玉米芯、玉米秆、花生壳、麦秆6种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从释碳性能、释氮性能、浸出液可生化性、脱氮效果、表面性状及生物附着性能等方面对碳源材料进行优选。静态释碳、释氮结果表明,稻秆、玉米秆和麦秆这3种秸秆类材料浸出液的碳氮比总体偏低,不适宜作为良好的反硝化外加碳源。持续反硝化实验显示,稻壳的脱氮效果差,难以被微生物有效利用;玉米芯浸出液的可生化性好,13 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稳定在94%以上;花生壳的长期反硝化效果不如玉米芯,10 d后硝酸盐氮去除率不足50%。从SEM分析可知,反应前各碳源材料表面粗糙程度依次为:玉米芯稻壳花生壳,经反硝化实验后玉米芯被微生物利用程度也最高。6种农业废弃物中玉米芯的可生化性与长期脱氮效果最好,适合作为替代传统外加碳源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农业剩余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以秸秆和大豆为主要原料,研究通过共磨技术利用材料自身的自黏性制备无胶复合秸秆人造板。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热压时间、热压温度、预处理时间三因素对无胶复合秸秆人造板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木片改性秸秆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热压时间参数为12 min/mm,热压温度160℃,预处理时间8 d为较佳工艺参数,且木片添加量为30%~50%时可以获得性能较好的无胶复合秸秆人造板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新型沙袋沙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内部添加物、不同外层材料袋沙障内部、外部风沙土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微生物总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袋沙障内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沙袋沙障内部风沙土环境,沙障内部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总数量分别达到了7.35×10~7 cfu/g、9.47×10~7 cfu/g,分别是对照(只灌装风沙土)沙袋沙障的113.11倍、145.62倍,并且添加玉米芯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土壤微生物总数比添加玉米秸秆的高28.77%;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均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大,真菌数量可升高至微生物总数量的50%以上;玉米秸秆、玉米芯添加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多,添加物体积百分比达到20%时,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1.01×10~8 cfu/g,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沙障内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增加趋势;3种外层材料黄麻纤维、玻璃纤维、稻草沙袋沙障内部微生物总数排序为黄麻纤维>稻草>玻璃纤维,黄麻纤维沙障内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者总数分别比稻草、玻璃纤维的高58.80%、112.64%。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半纤维素为原料,对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羧甲基半纤维素(CMH);再将CMH与壳聚糖(CS)、氧化石墨烯(GO)共混制备具有良好力学及阻氧性能的半纤维素/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采用FT-IR、XRD、SEM、TGA、力学强度和阻氧测试对复合膜材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GO添加量对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MH、CS、GO之间主要通过离子键和氢键作用,GO在CMH/CS基质中分散均匀,使得膜表面平整致密,断面具有层状结构。GO在整个复合体系中起增强作用,GO的添加使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还改善了复合膜的氧气阻隔能力。当GO添加量为0.5%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应力为73.63MPa、应变为20.24%、杨氏模量为2.28 GPa,断裂能为1 293.24 N/m;同时,其阻氧性能也最佳,气体透过系数为3.793 cm~3·cm/(m~2·s·Pa);此时膜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42.4℃,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为274.5℃。  相似文献   

13.
食品加工厂剩余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和微量元素等养分,可作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针对食品剩余污泥特性,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用牛粪、米糠、木片做添加剂,探讨了3组配比实验:第1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34∶0.71;第2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45∶0.86;第3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23∶0.56。综合实验结果分析,第2桶的效果最好,最后达到的参数指标温度、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TOC的数值分别为28.1℃、30.6%、6.8、69.2%、29.1%。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产量逐年提高,剩余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为此,研究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污泥经堆肥处理。利用剩余污泥和农业废弃物的有机结合进行堆肥,探讨了污泥和农业废弃物混合堆肥方法、堆肥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污泥与芦苇按重量比100∶12进行混合堆肥时,堆肥体的温度升温较快,含水率的下降幅度较大,有机质含量下降相对较快,且氮磷含量较高,各项指标均符合腐熟度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和农业废弃物结合具有农用性,当污泥与芦苇重量比为100∶12时,堆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氧等离子体改性酶解木质素/杨木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纤维含水率和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热压工艺参数范围为:热压温度205~210℃,纤维含水率17%~20%,热压时间63~68 s/mm。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盛产的玉米秸秆、稻草秸秆、油菜为原料,采用环模生物质秸秆成型机,对秸秆含水率、秸秆种类等对成型密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原料含水率在18%~22%时成型效果最佳,成型密度接近或大于1.05 g·cm~(-3)。稻草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比例为2∶2∶1时,成型效果好,且不易堵塞成型机。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两周后,成型秸秆变形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桉木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基于正交试验,对桉木进行微波干燥处理,分析试材进干燥箱初含水率、微波辐射功率和干燥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桉木干燥速率明显提升。干燥温度、试材进干燥箱初含水率和辐射功率均对干燥速率产生影响,表现为干燥温度>试材进干燥箱初含水率>辐射功率,干燥温度影响最大。在本研究条件下,较佳的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0℃,进干燥箱初含水率30%,辐射功率700 W。  相似文献   

18.
纤维板热压过程中板坯芯层温度是否能迅速达到胶的固化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板坯热压过程中的传热速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热压温度、板坯含水率、密度和厚度等,其中热压温度是生产中较易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通过探讨热压过程中板坯芯层温度变化规律与热压温度的关系,研究不同热压温度对板坯芯层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优化热压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樟子松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木材含水率(10%、20%、30%)、高温热处理温度(180、200、220℃)、处理时间(2、3、4 h)三个因素对樟子松处理前后弦向干缩性和湿胀性、吸水性、密度的影响,以及樟子松高温热处理时,被处理材含水率、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较高初始含水率、较高热处理温度和较长高温处理时间可改善木材的干缩性和湿胀性,使木材尺寸稳定性更好;在较剧烈的热处理条件下,初始含水率的大小不会影响热处理材密度降低的趋势;热处理温度、时间和含水率对吸水性的影响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渭北黄土区核桃单作、核桃——小麦复合和小麦单作三种系统下的水分垂直分布及降雨和土壤温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核桃单作、核桃——小麦复合和小麦单作三种系统下0~450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三种不同系统土壤含水率大小为:核桃——小麦复合小麦单作核桃单作。三种系统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降水和土壤温度,降水显著影响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较小,在核桃单作系统中,土壤温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