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选择出适合在川南地区造林的桉树无性系,对17个桉树新无性系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 SC-GU2、SC-GU1和 GR-6三个无性系生长表现好,4年生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高于对照 DH32-29,其中单株材积分别比 DH32-29高出9.51%、4.53%和4.94%;其次是 G5,在川南地区也生长较好,生长量仅次于 DH32-29。4个桉树无性系 SC-GU2、SC-GU1、GR-6、G5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均均极显著高于5个赤桉无性系(H1,、H2,、H3、 H4和 H10),年均胸径、树高、蓄积分别达3 cm、4 m、31.72 m3·hm-2以上,表现了速生丰产的特性,可作为下一批优良桉树无性系在川南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相似文献   

3.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9a生不同坡位黧蒴(Castanopsis.fissa)人工林的生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生长最好。随着坡位上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下坡位的树高均值为9.78m,中坡和上坡位的树高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21.98%和53.99%;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15.88cm,中坡和上坡位的胸径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0.98%和65.99%;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为0.1004m^3,而中坡和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59.76%和93.03%。不同坡位的冠幅、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有极显著差异。冠幅、枝下高等性状与树高和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13个桉树(Euca;yptus spp.)无性系在桂西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测定1年生、2年生和3年生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研究结果表明:历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显著;生长性状重复力为0.27(D_1)~0.70(H_3)。同林龄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呈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1年生胸径和各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相关。初步选出在桂西地区较有潜力的无性系4号、11号和2号,为当地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湛江地区引入的13个桉树无性系的2年生幼苗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及风折率等性状在不同桉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为广林9、DH184-1,其次是WC3,再次是DH201-2、D3、DH32—29、灵山优选27无性系;初选出的7个优良无性系2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生长量、保存率、风折率分别为11.46m、8.20cm、0.033861m^3、80.46m^3/hm^3、96.1%、12.1%,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2年生U6无性系的组培苗无论生长量还是抗风能力均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6.
对13个桉树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存在极显著差异;最优无性系C10的单株材积为0.909 2m~3,是最差无性系(C7)的21.2倍,是群体均值的2倍;本试验根据各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评价、筛选出C10、C9、C1、C8四个优良无性系;由于C1的寒害抗逆性弱,结合无性系在抗逆性方面的表现,最终选择C10、C9、C8这3个无性系适宜在天马林场乃至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gdis)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及材性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5个无性系中,单株材积大于总体平均值的无性系有11个,其中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无性系DH33-27,15年生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分别为25.0 cm、32.8 m、0.7722 m3、20.1 m;形质性状最好的是无性系DH32-28;外部木材密度指标值最小的无性系是DH15-3,纤维纹理倾角最小的无性系是DH33-20.单株材积与胸径、树高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不同坡地条件木荷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70-75
对不同坡向、坡位之间18a生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人工林进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坡位的木荷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阳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9.17cm,树高均值为8.10m,单株材积均值为0.031 617m3;阴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8.84cm,树高均值为7.8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27 923m3;阳坡或阴坡下坡位的各生长指标均值均分别超过中坡位,中坡位均分别超过上坡位;阳坡生长优于阴坡;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不同坡向之间的冠幅和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死枝下高(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之间的冠幅、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别与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及冠幅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林分生长力的强弱与其自然整枝能力的强弱关系密切。3)由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DBH/H值可知,木荷林的生长随坡位的上升均表现出树高生长逐渐替代径向生长;郁闭的木荷林分,受到干扰较少,仅产生少量萌枝,表明萌枝的产生与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中试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2年连续3次定位观测分析,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中试结果初步表明,采取不同的间伐强度,实施密度管理,对杉木的胸径生长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对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立木蓄积,枝下高的生长影响均为差异显著,对树高,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放肥对杉木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立本蓄积,枝下高,冠幅的生长影响均差异不显著,总体施肥比不施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1个桉树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第一、二年桉树无性系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区组和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1年生时树高和材积表现最好的3个桉树无性系是DH33-26、DH201-2和GL9,胸径是DH33-26、GL9和DH201-2;2年生时树高表现最好的3个无性系是DH33-26、DH32-29和DH201-2,胸径和材积是DH33-26、DH32-29和EC53。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广西、湖南的28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林龄为17年生时,广义遗传力达0.9以上;以材积作为主要性状指标,筛选出柳46、柳300、柳88等6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的优良无性系其单株材积遗传增益最高达23.12%;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在3个年份测定中均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设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29个杂交鹅掌楸家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2014年分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分枝度和病虫害的遗传变异以及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情况,选择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研究发现: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等性状在家系间和单株间的差异显著,而分枝度和病虫害情况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68、0.500、0.507和0.554,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496、0.5139、0.4463和0.5571,且这4个性状两两之间都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以10%(20%)的入选率选择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性状分别能获得8.13%(6.47%)、11.66%(10.30%)、35.35%(27.16%)和10.75%(8.66%)的遗传增益;以5%的入选率选择优良单株,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分别能获得25.81%、36.44%、95.18%和26.8%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桉树人工林亟需发展补充更多优良无性系,对22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和遗传分析,以选出遗传稳定、生长优良的无性系,增加桉树人工林品种多样性,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风险,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方法】利用Excel软件计算无性系单株材积,通过SAS软件对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方差分量和重复力等遗传参数。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对2.5年生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无性系的总体生长情况生长较好,2.5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7.7 m、11.8 cm和9.96×10-2 m~3;生长性状在各个林龄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明有必要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对各无性系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大于对照的无性系分别有2个、2个和3个。无性系遗传分析表明各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在86.30%到93.90%之间。以2.5年生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初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H12和P6,其中无性系H12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大于对照无性系,且单株材积达到显著水平,无性系P6的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对照无性系,而树高与对照无性系无显著差异。【结论】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并且受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控制较强,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初步筛选出H12和P6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对闽南丘陵山地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培育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桉树生长效果较为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幅较大,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混交林中的米老排生长良好,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表现显著;桉树和米老排的后两年的生长量较前两年为佳,有利于提高林分总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种10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在桉树采伐迹地上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年的观测,2年生时,参试无性系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的家系重复力为0.781、0.515、0.631;根据生长状况,抗性分析、多重比较及指数选择确定二代林更新的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为DH201、DH32-29、广林9、DH32-22,入选家系2年生单株平均材积为0.0195m3,是10个家系总平均材积的133.73%,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到21.03%;为桉树二代更新多家系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省 16块 6~ 10年生的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生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无性系间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的试验林占 88.2 % ,各试验林最优无性系与最劣无性系的材积比值介于1.9~ 6 1.9之间 ,差异极显著 ;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 0 .6 5 3,0 .6 5 1和 0 .6 17,属于中上水平 ;遗传变异系数 ,材积 >胸径 >树高。当选择率为 0 .0 5 ,0 .10 ,0 .2 0时 ,材积的遗传增益依次为 4 9.86 % ,4 2 36 % ,33.88% ,现实增益依次为 10 5 .11% ,88.71% ,71.0 9% ,现实增益为遗传增益的两倍。按选择标准选择 ,有 78个无性系入选 ,入选率为 8.1% ,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 2 5 .16 % ,31.2 6 %和93.90 %。无性系早期 (3~ 5年生 )选择至 6~ 10年生时的选准率为 6 3.5 %。  相似文献   

18.
尾叶桉纸浆林造林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5 9年生尾叶桉纸浆林生长分析表明 :(1)密度与树高、胸径呈反比。 3种密度的树高、胸径大小均为密度B >C >D。两配置树高、胸径也以配置B >A。 (2 )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与对胸径影响的规律一致。 5 9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B最高 ,达到 0 0 85 33m3·株 - 1,是最低单株材积密度D的 2 0 4倍。两配置单株材积以配置B >A。 (3) 4 7年生时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密度B >C>D ,密度B达到 94 185m3·hm- 2 ,是最低D处理蓄积量的 1 15倍 ;5 9年生时蓄积量最大者为密度C ,达到 12 7 6 0m3·hm- 2 ,是最低蓄积密度D的 1 17倍。随着时间的变化 ,密度控制尤为重要。 4 7、5 9年生时单位面积蓄积均以配置B >A ,配置B分别比配置A高 2 4 82 %、2 3 5 3%。 (4)对胸径D和冠幅CW 值用方程进行回归拟合 ,结果以乘幂CW=a×Db 拟合最好。方程表达式为CW=0 4 72 4×D0 6 715。 (5 )编制的经营密度表反映出 ,随着胸径D的递增 ,基本经营密度N0 逐渐下降 ;当D≥ 18cm时 ,N0 的下降趋势渐趋平缓  相似文献   

19.
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巨桉实生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在本区生长均表现良好,不同桉树无性系之间、各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性显著,只是2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更大,6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变小;适宜本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巨尾桉GU9,其次为尾巨桉DH32-29、尾巨桉DH33-27,在6年生时这3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量分别达到0.249875 m3、0.189 312 m3、0.188 103 m3,其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和对照实生苗。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植苗造林桉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施肥模式连续4年施肥,第5年测定树高、胸径、材积指标,为桉树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桉树的树高影响不大,但是对桉树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较大;采取4月、6月、8月各施肥0.5 kg的施肥模式对桉树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的效果最佳,其中单株材积达到0.148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