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灰木莲人工林生长量、林下植物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在漳州平和县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3088株/hm~2、1600株/hm~2和1112株/hm~2的灰木莲试验研究。对造林5年后林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灰木莲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而单位面积蓄积量以1600株/hm~2的林分最高;3种造林密度的林分中,1600株/hm~2的林分其林下植物种类最多,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土壤疏松透气。  相似文献   

4.
新引种尾叶桉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尾叶桉三种生产性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树高随造林密度增加有些许下降,两种较稀林分间未见有显著差异。而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单位面积蓄积量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增。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7年生时,2505株/hm~2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1665株/hm~2和1110株/hm~2密度的125.6%和166.0%。在台风危害区,短周期纤维材生产性经营密度以2505株/hm~2(株行距1.3m×3m)为佳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 500、2 222和1 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 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 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 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3种不同造林密度(A密度:1 666株/hm~2,B密度:1 250株/hm~2,C密度:833株/hm~2)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5.5年生时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动态、差异及林木分化特征,目的是为尾巨桉纸浆材、胶合板材或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3种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排序是CBA,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与树高相同;而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则相反。3种密度间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A、B、C的林木胸径变动系数分别是12%、15%、15%,最大与最小变动系数间仅相差3个百分点;林分树高与胸径之比值中,林龄5.5年时最大比值(B密度,比值为140.7)比最小比值(C密度,比值为134.8)仅大4.2%。分析表明,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密度小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密度大的林分,但密度小林分蓄积量则显著低于密度大的林分;林木分化及林木圆满度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优势木高、胸径、保留率和枝下高等生长指标进行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米老排林分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保留率、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显著减小,而枝下高、林分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造林密度对林分高生长的影响比较小。造林后第6年,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11.4 m),优势木高以密度1 111株·hm~(-2)林分的最大(13.3m),树高连年生长量以密度625株·hm~(-2)林分的最大(1.5 m·a~(-1));密度625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14.3 cm、2.5 cm·a~(-1)、0.097 3 m~3和0.038 2 m~3·a~(-1),比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分别增加27.7%、81.0%、49.0%和82.4%;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枝下高、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6.0 m、149.4 m~3·hm~(-2)和44.8 m~3·hm~(-2)·a~(-1),分别是密度625株·hm~(-2)林分的2.61、2.52、1.95倍。[结论]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米老排初期生长的影响,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9年采用正交区组设计不同密度、不同修枝强度和不同修枝时间3个试验因素对贵州省修文县2年生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人工林冠层特性的影响,2011年调查结果表明:猴樟人工林密度为2 505株/hm~2时,各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为0.64~1.28,叶平均倾角为13.87~14.51°,透光率较大为0.21~0.49;密度为3 330株/hm2时,叶面积指数为0.76~1.52为最高;密度为1 665株/hm2时,叶面积指数为0.54~0.94,叶平均倾角为10.19~10.84°,透光率最大为0.21~0.58。修枝处理的猴樟林分冠层结构优于不修枝的林分。修枝季节对于猴樟林分冠层的影响不大。猴樟人工林在密度为2 505株/hm~2、修枝强度为1/3、修枝季节为春季的组合为猴樟人工林冠层结构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以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松杉混交以及纯林为对象,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同一造林密度2个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以混交林为优;造林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时,马尾松混交林的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2.85%~13.96%,杉木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8.77%~12.43%;马尾松纯林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的降低缓慢增大,其余造林模式均在1 665株/hm2时达到最大峰值;1 665株/hm2密度下,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比纯林提高13.69%,杉木则提高12.43%。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和松杉混交达到林木蓄积量最大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2 500、2 000株/hm2,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7.08、146.70、192.03 m3/hm2。  相似文献   

10.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保存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影响明显;高密度林分保存率过低会对林分蓄积量产生不利影响。使用优良家系造林对提升林分生产力效果显著,培育中、大径材的造林密度以2 500株/hm2为宜,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则以4 44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1 667、B 3 333、C 5000、D6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相似文献   

12.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13.
桂东地区马尾松林下种植金花茶密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产品原料短缺问题,提高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桂东岑溪市紫胶林场开展了马尾松密度×金花茶密度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造林适合的株数密度随马尾松株数密度递增呈增大的趋势,300株/hm~2(郁闭度0.4~0.45)马尾松林下适合种植金花茶密度要控制在1 665株/hm~2以下,450株/hm~2(郁闭度0.5~0.6)马尾松林下适合种植金花茶密度控制在1 665~2 505株/hm~2,600株/hm~2(0.6~0.7)马尾松林下适合种植金花茶密度控制在2 505~3 330株/hm~2;金花茶生长区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位于中坡金花茶要比上坡金花茶生长好;在桂东地区12月至次年2月金花茶生长基本停滞,金花茶施肥适宜安排在3-9月。  相似文献   

14.
对保留密度分别为300、600和900株/hm~2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马占相思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下降,而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保留密度为600株/hm~2的马占相思林其土壤通透性最好,土壤的肥力最高。该试验条件下,马占相思保留密度为600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15.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16.
厚荚相思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组合在单位面积蓄积量、单株生长量及干形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1 665株/hm2以上时,株距与行距相近时单位面积蓄积量较高;密度为1 245,1 005株/hm2时,株距小、行距大的组合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优于株行距相近的组合,且同密度不同株行距之间单位面积蓄积量可提高11%~20%。不均衡行距试验显示,US16和US17处理有利于单株生长,且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均衡行距模式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明显优于均衡行距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密度黄菠萝生长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栽植密度为789株/hm2和1 955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3种生长量指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同时,栽植密度为789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材积生长也明显优于1 955株/hm~2的林分。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林木生长最差。在人工造林中宜采用789株/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对沙枣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沙枣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对沙枣6 667株/hm~2,4 444株/hm~2,3 333株/hm~2,2 500株/hm~24种造林密度林分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通气度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沙枣根部有大量根瘤菌,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4 444株/hm~2时,在改善土壤含氮量方面效果最好;而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最好。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坝上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提供依据,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和375株/hm~2)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提出培育华北落叶松大径级用材林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按照胸径、单株材积、树高顺序递减;林分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林分密度控制在225~300株/hm~2时,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对造林密度分别为1892株/hm~2、2505株/hm2和3462株/hm~2的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火力楠纯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等均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通气度减少,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火力楠造林以造林密度为1892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