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氟唑环菌胺和戊唑醇杀菌剂组合应用于小麦纹枯病的可行性,进行了不同氟唑环菌胺和戊唑醇杀菌剂组合对小麦纹枯病病菌的毒力和防效研究。结果表明,氟唑环菌胺和戊唑醇杀菌剂组合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有促进作用,其中以氟唑环菌胺和戊唑醇配比为1:5时抑菌效果最佳。用10%氟唑环菌胺?戊唑醇悬浮种子包衣和20%氟唑环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喷雾配合使用时小麦的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达91.89%。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褐腐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抑菌持效期长且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为火龙果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褐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通过测量和观察抑菌圈大小及消失时间测定16种杀菌剂抑制病菌生长的持效期,对其中抑菌效果好或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与防效比较。【结果】咯菌腈、丙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氟硅唑、异菌脲等6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长,培养15 d后抑菌圈尚未消失;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3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较长;多菌灵、噻菌灵、嘧菌酯等3种杀菌剂初期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较短;丙森锌、春雷霉素、百菌清、氟环唑等4种杀菌剂的抑菌持效期极短。田间药效试验显示,戊唑醇、异菌脲、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嫩茎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除丙环唑在500 mg/kg施药浓度下对火龙果嫩茎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外,其余4种杀菌剂对火龙果生长安全。【结论】生产上优先推荐使用具有内吸活性的戊唑醇、异菌脲、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火龙果褐腐病,轮换用药;在病情压力较大的果园,施药浓度可以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3.
氟环唑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较多,复配产品和环保剂型的开发让其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氟环唑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不仅能更有效地抑制病原菌,还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也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其加工剂型主要有悬浮剂、乳油和粒剂等。2000年德国巴斯夫公司在我国登记原药和“欧博”(12.5%氟环唑悬浮剂产品),“欧博”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锈病。由于氟环唑的作物防治谱不如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宽,为此巴斯夫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复配产品上市,以弥补氟环唑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乳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乳剂与4种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进行田间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乳剂900 m L/hm~2对杂交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在67.95%,是目前防治稻曲病比较好的农药。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对不同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7种不同杀菌剂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40%氟硅唑乳油和25%丙环唑乳油防效达到75%以上。不同杀菌剂处理后,可以使小麦单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咪鲜胺、百菌清、代森锰锌5种农药防治芦笋茎枯病。结果表明,5种农药的防治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代森锰锌,其中,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的防效明显高于百菌清和代森锰锌,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治芦笋茎枯病。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氟硅唑、氟菌唑、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烯唑醇6种杀菌剂对穗腐病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 0值分别为0.11,0.22,0.26,0.88,1.09,2.99μg/mL。对多菌灵、氟硅唑、丙环唑和代森锰锌4种药剂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有效成分用量丙环唑150.00 g/hm2、氟硅唑51.00 g/hm2在发病初期穗部喷施对玉米穗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66.14%和66.04%。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用量为150.00 g/hm2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氟硅唑用量为51.00 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复配型杀菌剂,评价该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探讨几种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次药后14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3.81%、84.62%;其次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和50%克菌丹WP,防效相当,分别为77.23%、77.62%。2次药后14 d对番茄晚疫病防效最好的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防效为92.8%,其次是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防效较低的是50%克菌丹WP。[结论]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叶霉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轮换交替使用,对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的立体选择性响应,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高通量测序联合技术探究了土壤代谢组和微生物群落对氟环唑外消旋体及对映体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氟环唑及其对映体处理4周后,土壤中氟环唑降解不显著,其残留能够引起土壤代谢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变化。土壤代谢组、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的代谢途径均表现出由2R,3S-(+)-氟环唑驱动的立体选择性响应。PICRUSt基因预测表明,细菌中被显著影响的MetaCyc通路有10条,真菌中比对出22条。氟环唑外消旋体和(+)-对映体比(-)-对映体表现出对土壤微生物更显著的干扰作用(P<0.05)。氟环唑暴露引起了土壤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群落、代谢、基因功能预测通路不同程度的立体选择性响应。鉴于土壤环境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土壤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表征可以为暴露于手性三唑类农药顺式氟环唑及其对映体所带来的生态风险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6 3 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烯唑醇不敏感的亚群体,而对氟环唑则不存在。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087 7±0.048 0)mg·L~(-1)和(0.063 6±0.023 6)mg·L~(-1)分别作为病菌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氟环唑的平均EC50是烯唑醇的1.38倍,表明病菌对烯唑醇更为敏感。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与烯唑醇的敏感性与其他9种杀菌剂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258 6、0.338 0、0.376 4、0.571 6、0.5852、0.691 7、1.176 8、1.192 3、1.232 7、1.249 4、7.171 3、13.065 7、70.343 2、224.519 7μg/m L。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葡萄炭疽病菌对氟硅唑最敏感。  相似文献   

12.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筛选对小麦白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7.5%氟环唑乳油、50%醚菌酯干悬浮剂等13种杀菌剂进行喷雾,25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为40.5%~86.8%.其中50%醚菌酯干悬浮剂、7.5%氟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分...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苹果褐斑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通过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6种杀菌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25%丙环唑水乳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为81.49%,12.5%氟环唑悬浮剂的防效为76.64%,40%肟菌酯悬浮剂的防效为71.51%,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55.68%,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53.71%,80%乙蒜素乳油的防效为49.50%。在试验条件下6种药剂对苹果树均无药害。由试验结果可见,防治苹果褐斑病应优先使用25%丙环唑水乳剂和12.5%氟环唑悬浮剂,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应交替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海宁地区单季晚稻防治穗颈瘟的药剂,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6种杀菌剂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都具有一定的防效,但差异较大,27%三环·己唑醇悬浮剂>3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2%春雷霉素水剂,其防效分别为89.3%、74.6%、70.1%、58.3%、47.8%、47.6%。  相似文献   

15.
为防治玉米大斑病,复配不同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剂筛选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质量比1∶7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95.33,有效成分量为25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4.88%;氟嘧菌酯与氟环唑质量比5∶1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39.19,有效成分量为12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3.95%。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嘧菌酯与氟环唑复配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Scytalidium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10种杀菌剂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比较分析认为,腈菌唑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异菌脲、氟硅唑+恶唑菌酮、多菌灵3种杀菌剂抑菌能力也较强。以上8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马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03-103,157
由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2.5%氟环唑SC,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7d和破口期各用药1次,12.5%氟环唑SC40g/667m2,对稻曲病的病指防效达66.34%,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5mL/667m2效果相当;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77.79%,显著好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5mL/667m2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兼具安全性和防治效果优异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选择48%丙硫菌唑SC、40%丙硫菌唑醇SC、20%叶菌唑SC、40%咪铜氟环唑SC、50%叶菌唑WDG等1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4种杀菌剂对小麦生长安全,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好的为20%氟唑菌酰羟胺SC,防治效果达到94.56%,较好的为25%氰烯菌酯·戊唑醇SC、60%叶菌福美双WP,防治效果达到88.4%,48%丙硫菌唑SC、40%咪铜氟环唑SC、50%叶菌唑WDG、20%叶菌唑SC等4种药剂的防效也比较理想,防效均达到80%。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农药产品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国家政策将向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倾斜。农业部今年将大力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杀虫剂中的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菌剂中的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稻田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样品中氟环唑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为正确评价氟环唑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125 g/L氟环唑悬浮荆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情况.[结果]氟环唑的最小检出量为5.0×10-11 g,最低检测浓度田水为0.005 0 mg/kg、土壤为0.012 5 mg/kg、植株为0.025 0 mg/kg.当添加浓度在0.025 0~1.000 0 mg/kg时,氟环唑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5% ~ 101.1%,标准偏差为2.0% ~9.0%.氟环唑在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遵循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5、15.00、4.50 d.[结论]氟环唑在稻田田水、土壤、植株中消解均较快,属于易消解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