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具有短时、低温、安全等优点,在食品工业、医疗器械、废弃物灭菌方面有所应用。为此,简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杀菌机理以及在一些行业的应用现状。同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特性,提出了在设施农业生产上应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杀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具有能量,可发光、形成高温、产生电磁场和电磁波,还可辐射出带电粒子,能够吸收无线电波。等离子体科学发展较晚,应用范围不普遍。目前主要用于航天实验、军事国防、金属切割、材料表面镀膜、电子工业、核聚变能源研究等领域。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刚刚开始,它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也为农业增产创造了新的途径。河北省唐山地区在2008年引进等离子体种子处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是用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的农业高新技术。1999年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研发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2000年吉林省农科院开始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并通过国家“863”项目组验收。此项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由吉林省农机局组织,以长春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吉林省农科院和大连博事等离子体公司等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吉林省进行了扩大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2005年、2006年扩展到黑龙江、湖北、辽宁等省市。  相似文献   

4.
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在作物种子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冷等离子体技术对农作物种子进行激活改性而提高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特性,描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的技术关键,探讨了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的结构与研制。通过大量室内研究和田间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实用技术,分析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产生的生物效应,初步探讨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机理及技术推广。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种子激活改性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农业应用方面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中,各类作物种子在播种前通常有一个对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过程,选种和种子处理对其发芽、生长、产量以及果实的营养成分有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设备对种子进行处理,使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是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第四种状态,即等离子状态。1999年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研制出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2000年由吉林省农科院、山西省农科院分别在吉林省和山西省的不同农业生态区进行了4年的试验和示范,试验农作物品种30多个,试验示范面积4万多hm^2。  相似文献   

7.
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国际上近来发展的农业增产新技术。冷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关键在于冷等离子体处理设备的研制;运用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产生的电子、离子、激发态活性粒子和紫外光等对农作物种子内能的激活作用,使作物发芽率提高,抗旱、抗病、生长旺盛,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等离子体技术无变异、无污染、成本低,该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将对农业装备现代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0年,富锦市从省站引进了两台等离子体处理机,在我市向阳川镇、上街基镇、砚山镇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处理了水稻、玉米和大豆种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的突破。这项技术的发明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激活了种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国家科技部“863”农业发展计划项目,是黑龙江省2010年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黑龙江省经多点试验证明,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能够激发种子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防止病虫害,更重要的是增产效果显著,是多年来单项农业技术推广中增产幅度最高的技术。作为全国农业大县、齐齐哈尔市农机推广工作的先进县拜泉,今后更要加大这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科研推广工作德国将与农业机械化有关的研究所集中在布朗斯维克农业研究中心,分工协作。该研究中心是从事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研究的研究所,有联邦德国农业研究院农业工程基础研究所、农业机械研究所、农业建筑研究所、结构研究所、农场技术研究所、管理技术研究所等。其中,农业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力学、材料、自动化技术、机械结构设计及控制等有关基础理论科学,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农业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性能。研究所下设农机动力、田间管理机械、牵引性能、播种机械等研究部门;农业建筑研究所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南粳9108为研究材料,采取不同的氮肥和土壤水分处理,探求不同水肥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以淀粉内部精细结构为突破口,结合内在分子量和晶体特性,解析外在的性状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W2(-15 kPa)和中等氮肥水平N2(276 kg N/hm2)相结合,能够延缓结实期叶片的衰老,使稻株在结实后期依然有较高的活性,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产量。此外,W2N2水肥模式下,水稻淀粉中的短链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内部片层的有序性和相对结晶度较高,有利于水稻淀粉的充分糊化,从而促进口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找出国槐、海棠和向日葵农林废弃物热压成型固体燃料最优成型工艺参数,为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颗粒度、含水率、压力和温度对国槐、海棠和向日葵热压成型固体燃料密度的影响。同时利用Taguchi法分析了国槐、海棠和向日葵固体燃料的最优成型条件及各因素对燃料密度影响的主次顺序。研究结果表明,国槐、海棠固体燃料成型的最优条件均为颗粒度0.63~1.25 mm,含水率5%,温度130 ℃,压力100 MPa;向日葵固体燃料成型最优条件为颗粒度0.16~0.63 mm,含水率6%,温度140 ℃,压力120 MPa。在最优条件下,国槐、海棠和向日葵固体燃料的密度分别为1.153、1.111和1.108 g/cm3。颗粒度、含水率、温度和压力对3种物料固体燃料密度均有显著效果,含水率对国槐、海棠和向日葵固体成型密度的贡献率分别为69.06%、69.15%和53.72%,远高于其他因素的贡献率;压力(18.42%、11.99%和33.27%)次之;国槐、向日葵温度(7.54%、9.47%)较颗粒度(0.67%、2.01%)贡献率高,海棠温度(2.67%)较颗粒度(12.13%)贡献率低。因此,含水率是国槐、海棠和向日葵农林废弃物固体燃料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生物质燃料生产中,必须注意含水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是一种对细胞具有电穿孔作用的非热加工新技术,在食品加工及保藏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概述了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天然活性成分提取、杀菌、降解有害物、钝化酶、提高食品品质、农产品干燥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指出高压脉冲电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产业化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适用、经济可行的新理念——分散式或半集中式水处理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德国Fraunhofer IGB承担了DEUS 21研究项目,并将半集中式理念在柯尼特林根进行了示范应用研究。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单元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运行结果表明,装置出水COD浓度相对较低,无颗粒物,几乎没有致病菌,并且营养元素氮和磷的浓度相对较高,可回用于农业生产或绿化。这种半集中式水处理模式非常适合那些气候温暖、需要灌溉用水并且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区,能够实现水、营养元素和能量的几乎闭合循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以期实现对萝卜种子品种的鉴别。通过光谱成像系统采集6类常见萝卜种子的高光谱图像,并利用HSI软件提取光谱数据。使用Savitzky Golay(SG)平滑与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叠加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高频随机误差。采用堆叠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SAE)、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变量迭代空间收缩算法(variable iterative space shrinkage approach,VISSA)进行数据降维。利用Softmax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对全光谱和选取的特征光谱数据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SAE-Softmax模型的分类效果最优,其训练集和预测集准确率分别达99.72%和96.22%。因此,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的方法对萝卜种子的品种鉴别是可行的。该研究为种子品种无损检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银耳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银耳多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银耳多糖的热水提取法工艺参数,并对银耳子实体硬度和提取液黏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的热水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60∶1(v/w),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4 h。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热水提取的银耳多糖含量与溶液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多糖含量与银耳子实体硬度无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村  刘晋浩  唐伟国 《农业工程》2016,6(5):109-112
为了实现沙地沙障铺设装备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沙障插入试验装置。该装置可测定不同沙障材料(稻草、麦草、其他秸秆)、不同插入深度(150~250 mm)和不同铺设速度(0~1 m/s)等多工况下的阻力。对沙障插入试验装置的插入阻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刀盘、沙槽装置、升降装置、滑动装置、驱动装置和阻力测定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最后,对沙障试验装置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沙障试验装置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最大承载力达到1 500 N,满足相应试验的测定需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HR-CS GFAAS)测定富硒大蒜中不同形态硒含量的方法,研究富硒有机肥对大蒜中硒元素及其形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出硒元素最佳测定条件,即最佳基体改进剂为Pd(NO3)2(1 g/L)和Mg(NO3)2(0.5 g/L)混合溶液,且最佳添加体积为5 μL。参照标准DBS 42/002—2014制备出富硒大蒜总硒和无机硒测定试样,再使用HR-CS GFAAS法测定总硒含量为8.933~9.476 μg/g,无机硒含量为5.784~6.021 μg/g,计算出有机硒含量为3.124~3.491 μg/g,所占百分比为34.16%~36.84%,这说明富硒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大蒜中总硒和有机硒的含量。该方法的精密度为3.0%~5.2%,总硒和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3%和93.7%,这表明参照DBS 42/002—2014分析富硒大蒜中硒元素含量及其形态,结果准确可靠,添加的标样(无机硒)几乎全部在待测无机硒试样中。该方法快速、准确且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种子播前处理具有打破种子休眠、降低病虫害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等离子体活化水(PAW)种子处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种子处理技术,因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和批量均匀处理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PAW富含各类活性粒子,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减少种子表面病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阐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液相等离子体放电机理、PAW生产系统及存储方式,并探讨了PAW在促萌发和表面消毒的机理,总结了 PAW 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局限,旨在为PAW种子处理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