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合理的品种搭配和不同的种植形式选择,研究了香菇计划性控制出菇技术。通过合理安排农户菇事,控制每户的出菇量和跨地区异地出菇的措施实现春夏秋冬四季出菇,周年出菇计划。  相似文献   

2.
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异常问题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作为一个新兴菇品,深受市场欢迎,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认识的不尽透彻,在出菇过程中经常出现菌袋霉烂、出黄水、不出菇、出菇不齐以及萎缩死菇等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菇农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菇农的生产经验,将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重大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5,(4)
系统描述秀珍菇专用的双层钢架菇棚结构、材料和规格以及移动制冷机调温刺激出菇的栽培新法,为秀珍菇新菇棚和出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方冬季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菇房内由于温度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菇房内上下层温差较大,严重影响了菇架下层产量。试验对常规菇房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没有改造之前的菇房上下菇架间温湿度有差异,改造后具有相对一致性,下层菇床产量基本与上层相当,提高菇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冬季杏鲍菇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对猴头菇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猴头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3的产量最高,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48.2g·袋-1和125.6g·袋-1;出菇温度维持在16℃左右,出菇周期最短并且产量最高,出菇时间为26d。  相似文献   

7.
试验设计了五种出菇方式,通过对不同出菇方式下杏鲍菇的产量及质量的统计和观察,得出产量最高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双垛全脱袋覆土出菇,质量最好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单垛一头出菇及墙式双垛半脱袋覆土出菇。这五种出菇方式在出菇快慢,空间利用率,以及产量及质量上均有差异,栽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09,31(1):39-39
1 变农田种菇为林地种菇 ①种菇不占用农田,不与粮棉争地。②不用搭建菇棚,节省建场成本。③杨树林地的土壤、环境、空气的卫生条件极佳,提高了香菇产品的安全性。④树叶的蒸腾作用,使大量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吸收了大量汽化热,使菇场小气候降低了温度,增大了湿度,提高了夏菇的产量和质量。⑤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了菇场的氧气,有利于好氧香菇生长。⑥增加了林地的肥料和水分,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膳斋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菇滋菇滋"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主打产品是"菌菇脆",包括香菇、白玉菇、杏鲍菇、雪人菇、猴头菇、蟹味菇等菌菇脆产品系列。菌菇脆以整颗新鲜菌菇为食材,低温催化,保留了菌菇95%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开化县栽培金针菇通常采收2~3潮,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头潮菇消耗了大量营养,失水严重,如不加处理直接进行二潮菇管理,则第二潮出菇不整齐,菇质差,产量低。笔者试验发现,二潮菇采用搔菌法,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试验采用浙江省菇老爷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11.
正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广西利用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对9个秀珍菇菌株在PDA及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秀珍菇yz、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705;除秀珍菇705需进一步验证外,其他为本地保存应用菌株,可直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辉县市平菇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善,防病观念不强等原因,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有的菇棚出一茬菇后,迟迟不出菇,有的出来的小菇未长大就发黄,继而萎缩而死,导致平菇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特别是到春季,该病发生比较严重。为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黄菇病多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柄与菇盖连接处发生,发  相似文献   

14.
北方免割袋栽培花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浩  杜顺刚  贾友桥 《食用菌》2010,32(1):55-55
双层双袋栽培花菇,采用内套花菇免割保水膜袋,出菇时幼菇能自然顶破免割袋,无须割膜放菇,解决了长期以来袋栽花菇中困扰菇农的繁琐的割袋工序。香菇生长中,保水膜裂而不碎,相比于涂蜡和其它涂刷保水材料,无毒、无害、无附着物,菇品安全无污染。解决了因漏割、迟割而造成的菇体顶袋,幼菇死亡及大量畸形菇的问题。近年来在北方香菇产区得到了快速推广。菇形好,出口保鲜菇比率提高,经济效益好。但由于受常规栽培及南北气候差异的影响,在北方地区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总结该技术在北方应用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鲜菇是适合工厂化设施周年安全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形美观,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进一步提高海鲜菇周年安全高产栽培技术水平,实现增产增效,我们在灌南县现代农业园区的连云港友和食用菌有限公司,对海鲜菇新品种和工厂化周年安全栽培工艺进行了集成创新和试验研究,系统总结出了海鲜菇周年安全高产栽培技术,对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大球盖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以及生产中不同菇潮子实体的数量、平均单菇重和产量,探索培养料中木屑添加量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木屑能提高培养料碳氮比,加快大球盖菇的发菌速度,延长采收期,增加子实体数量,提高产量。对不同菇潮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添加木屑后明显缩短了大球盖菇前期的出菇时间,而较高的木屑添加量在前期也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使大球盖菇在前期集中出菇。随着采收批次的增加,大球盖菇的平均单菇重逐渐减小;木屑添加量超过40%时,生产后期会因子实体数量的增加导致单菇重明显减小。因此,在稻草培养料中添加20%的木屑、采收六潮菇时,能在保持商品性的同时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在稻草培养料中添加40%的木屑、采摘三潮菇时,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长根菇生物学特性以及长根菇反季节栽培适宜制袋日期、简易保温增温出菇房的搭建和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8.
王增术 《食用菌》2011,33(2):19-20
试验比较了5个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抗杂性及出菇产量等。结果表明,从福建罗源县新咏综合农场引进的秀珍菇台秀57和罗源县科源食用菌中心提供的秀珍菇HC810综合性状好,是较适合在福建福州地区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景洪野生暗褐网柄牛肝茵出菇地和不出菇地的土壤成分进行了检测,用Fisher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除了pH值和速效钾有差异外,出菇地和不出菇地的其他土壤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张璟 《现代园艺》2013,(23):16-17
引进优质大球盖菇良种进行栽培试验,利用蔬菜塑料遮阳网大棚,栽培大球盖菇,可避免冬季不良气候及春季出菇的影响,达到好管理、出菇快、稳产高产的目的。通过制种、接种、温、湿、气等的调控,实现了大球盖菇的引种成功和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行了一定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