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海生 《河南农业》2016,(11):118-119
为了解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选取2015年某猪场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患猪的症状,并结合流行病学探讨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情况。根据感染途径及病理学分析,制定紧急控制措施和综合控制措施。分析表明,要做好日常工作,注意对猪场环境的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选择合理的疫苗注射,提升猪群的健康度,提高猪群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生猪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行动不便、呼吸困难、腹泻脱水、体质下降等症状.由于饲养密度增加,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病概率升高,不利于猪场规模化经营,也危害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猪副嗜血杆菌病防治要点进行概述,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以呼吸困难,结膜发绀为特征。是有较大危害的猪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最近几年在我县也有一定的发病率。该病常以继发、并发感染形式出现,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提高,可以给病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部分地区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湖北省部分地区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率,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对湖北3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5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平均阳性率为21.7%,其范围为0~58.0%.表明该地区猪场有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每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一例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治疗与防控,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猪副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在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福建省的流行情况,通过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对福建省部分猪场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部分地区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阳性率为6.5%,其中母猪阳性率偏高,为8.75%。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种免疫抑制疫病的侵袭,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越来越敏感。有人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感染蓝耳病的风向标。因此,作为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的猪副嗜血杆菌病被人们所重视。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断奶仔猪、保育猪显高发多发状态,并且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养猪行业的日益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世界各地的猪场都有出现。由于养殖场环境恶劣以及饲养技术水平的落后,猪群发生疫病的现象十分常见,许多猪都出现呼吸破促、日益消瘦、皮肤泛红等现象,这些现象被临床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本文将此病的临床现象、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一、临床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存在于幼猪,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在养猪场里,只要有病猪存在,便使副猪的死亡率大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在猪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引起的。猪发病后症状类似于链球菌症状,表现出关节肿胀和浆膜炎等,发病严重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剖析,旨在为养殖场提供一些可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猪发病突然、死亡快,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是猪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在夏秋湿热季节,一旦猪场饲养管理不善,就会增大猪链球菌和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几率,给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笔者对某猪场一起猪链球病和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了诊治,有效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8年8月20日,某养殖户从外地养殖场购买50头35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猪的传染病,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发病。试验对天津某规模化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采集病变明显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显微镜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诊断,结合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判定该细菌分离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株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以便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利用9株(Ea、Ec、Ew、A1、A2、B1、B2、C1、C2)副猪嗜血杆菌陕西分离株制备平板凝集抗原,用其免疫健康家兔制备血清抗体,建立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对制备抗原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抗原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选出Ew株作为制备抗原的种子菌株,成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最适工作浓度为8×109 CFU/mL。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做出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陕西省存在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规模猪场集中饲养的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比率明显高于散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温的不稳定,猪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近两年来,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为条件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当前猪场猪群主要细菌性疾病。1病原特点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也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见菌。主要引起猪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  相似文献   

16.
在对新乡市几个发病猪群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从发病仔猪肺脏、气管和脾脏检出并分离到10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通过生化实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用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制备副猪嗜血杆菌自家苗。将所制得的疫苗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特征性病变观察、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的基础上,抽取贵州地区猪场发病猪群血样进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部分猪场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且感染率随着猪日龄的增长而降低,猪场平均感染幅度在10%~33%。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征与诊断方式,通过分析与调查,精准找出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有效措施,如科学运用药物治疗法,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疫苗接种及强化疾病预防等,从而提升该疾病防治效果,保障猪群健康.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于本病的病原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比较多,各国各地区存在的血清型也不尽相同,毒力菌株也不相同,各自研制推广应用的疫苗针对的病原菌血清型也不相同.如在我国使用的两种进口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所含的抗原血清型完全不同,猪场在使用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20.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发病特点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疾病主要发生于保育猪阶段,严重病例在产房也有较高的发病和死亡率,种猪和育肥猪的病例则极为少见。该病目前给我国猪群带来很大威胁,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副猪嗜血杆菌病给猪群造成的损失比以往更为严重,而爆发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比以往更为普遍,可引起极高的死亡率。由于药物滥用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