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包括7个种,即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 Rehd.et Wils.]、日本板栗(Castanea crenata Sieb. & Zucc.)、美洲板栗(Castanea dentate Marsh.)、美洲榛果栗(Castanea pumila Mill.)和欧洲板栗(Castanea sativa Mill.).不仅可用于木材生产,而且在坚果生产上也占有独特地位.基于同工酶、子叶储藏蛋白和RAPD数据,通过对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世界栗属植物的原始种,长江流域是中国板栗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土耳其是欧洲板栗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栗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栗疫病(Chestnut Blight)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森林病害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病使美洲板栗遭到全面灭种的威胁,成为植物病害摧毁自然物种的唯一例子。因此,近百年来,栗疫病受到了植物育种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以下综述了栗疫病的起源、发生分布、侵染循环、毒力分化及综合防制等。  相似文献   

3.
板栗加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板栗(Castanea mollisima)属山毛榉科(Fagaceae)栗属坚果类植物,是我国特产经济树种.中国板栗粉质细腻,香甜可口,皮薄易剥,品质优良,被誉为"中国甘栗";又因其营养丰富、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我国出口创汇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4.
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它的品种繁多,我国约有20多个品种,其中以魁栗和桂花栗等为传统佳品。栗树的生命力很顽强,易成活,且可以栗代粮,民间常将其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或“木本粮食”。发展板栗生产经济价值很高,俗话说“栽栗如种‘摇钱树’,果、壳、树、叶皆是宝”。  相似文献   

5.
1.选择适宜品种日本板栗为菜栗类,栗实大,具有早期丰产性和较强的综合适应性,是极佳的加工及食用品种。适宜北方栽植的日本板栗品种有筑波、丹泽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板栗贮藏期真菌群落结构的种质间差异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6种板栗的栗壳和栗仁进行真菌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不同种质板栗的主要病原菌差异较大,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病原菌未大量检出,祝阳镇桐花沟村古栗为赤霉菌,黄前镇大峪村古栗为镰孢菌和葡萄座腔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为青霉菌,角峪镇洪河村古栗为木霉,燕山早丰板栗为青霉菌和炭疽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的真菌多样性、优势度、菌群丰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较高。种质内比较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栗壳的镰孢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桐花沟古栗栗壳的赤霉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角峪镇洪河村古栗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燕山早丰品种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炭疽菌属真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同时,祝阳镇麻塔村古栗、黄前镇大峪村古栗、桐花沟古栗和燕山早丰板栗的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角峪镇洪河村古栗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的7个种分布广泛,不仅可用于木材生产,而且在坚果生产上也占有独特地位。基于形态学、同工酶、子叶储藏蛋白和RAPD数据,通过对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中国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是世界栗属植物的原始种,长江流域是中国板栗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土耳其是欧洲板栗的起源中心之一。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已发表了基于形态学、同工酶、RAPD和ISSR数据的两张栗属植物的遗传连锁图谱,其中一个是用欧洲板栗种内杂交后代F1全部单株构建的,另一张是用美洲板栗与中国板栗种间杂交后代F2单株构建的,并已经定位了3个假定的栗疫病抗性位点;并且证明在多年生木本果树上同工酶基因可通过连锁关系分析与形态基因整合为1个单一基因图而无需另外的杂交。从栗属植物中已分离纯化了包括可抑制HIV-1反转录酶活性的Mollisin在内的几丁质酶等抗真菌蛋白、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击蛋白、红血球凝集素、脱水素、花粉过敏原等功能蛋白质,并已经克隆了包括伤害应答基因在内的部分功能蛋白质相关基因。因此,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栗属植物,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就此本文对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功能蛋白纯化和有关基因克隆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位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罗田栗实致腐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无症和显症的罗田板栗栗实中分离致腐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与真菌IT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分离真菌。结果表明,分离真菌经鉴定分属11个种: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黑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其中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分离率最高。供筛的6株拮抗细菌的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丁香假单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对板栗致腐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荧光假单孢杆菌对板栗主要致腐真菌ITS4和ITS6的抑制圈直径超过10mm。  相似文献   

9.
板栗(C.Mollisimablume)为壳斗科栗属果树,原产我国,南北皆有分布。板栗营养丰富,种仁肥厚甘美,可生食、炒食或煮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果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甘栗”之美誉。板栗在贮藏过程中常因淀粉糖化、水分损失、病虫侵袭、发芽腐烂、自然消耗等,每年都要造成大量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延长贮藏保鲜期,必须依据板栗的贮藏特性,进行科学贮藏。1.贮藏特性板栗属呼吸跃变型果实,特别是在采后的第1个月内,呼吸作用十分旺盛。贮藏中,板栗既怕热、怕干,又怕冻、怕水。一般北方品种的板栗耐藏性优于南方品种,中晚熟品种强于早熟品种,同一地…  相似文献   

10.
板栗抗栗雪片象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凡栗苞梗短、苞刺长而硬、苞顶刺密的板栗品种,抗拒栗雪片象产卵,受害轻或不受害;反之,栗苞梗长、苞刺短而软、苞顶刺稀的板栗品种,利于栗雪片象产卵,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板栗空苞就是栗蓬中没有栗子,栗农称之为“哑巴栗”,全树都是空苞的叫“哑栗树”。在板栗生产上,这种空苞现象非常严重和普遍,一般要占15%,少数地区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着板栗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采自河北、河南两省的6种板栗品种(塔丰、遵玉、早丰、大板红、红油栗、大板栗)为试材,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比较不同品种板栗的果仁质地特性,探讨反映板栗果实质地状况的评价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质地构成和变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板红在硬度、胶黏性方面最高,大板栗品种在弹性、胶黏性、咀嚼性方面较好,在果仁内聚性方面最好的为塔丰。板栗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表明,硬度与咀嚼性、胶黏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聚性与胶粘性、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一定的负相关,胶黏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故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均能较好地反映板栗的质地特性。  相似文献   

13.
1.栗子酱(1)配料栗子肉1kg、白砂糖1kg、果胶10g、冷水1L。(2)制作将板栗剥皮后捣碎,栗肉和水一起倒入锅中搅拌,使二者充分混合,置于旺火上煮沸5min,加入白砂糖后用力搅拌;待白砂糖溶化后改用小火煮15min,为防止煳锅,应不停搅拌;将果胶倒入少许水中,上火加热,待果胶充分溶化后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河北省认定宽城板栗产业化联合体(核心企业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滦平华都禽肉加工联合体(核心企业河北滦平华都食品有限公司)等10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首批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由浙江省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南京农业大学病理学系合作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西南板栗冰冻灾害后修复与栗疫病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项目近日通过验收。项目历时三年,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一是研究了板栗冰冻灾害后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栗疫霉黑水病菌[Phytophthora cambivora(Petri)Buisman],异名Blepharospora cambivora Petri,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引起栗树黑水病及多种果树的根、茎腐烂病,我国未有该病菌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板栗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明确板栗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本研究以‘燕山红栗’为试验材料,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24=2M(sat)+18m+4sm,染色体组总长度为13.04滋m,其中长臂总长为7.31滋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2.06%,核型相对对称。精准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板栗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板栗种植大国,总种植面积已达18000 km2,年产板栗195万t,占世界板栗总产量的84%,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板栗苗木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管理,并对总产量及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合理运用板栗嫁接时期及苗木培育技术,培养出优质的板栗苗木。嫁接后的板栗苗具有诸多良性特征,可极大缩短结果期,从而大量应用于板栗种植中。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富集技术构建富集中国栗微卫星的基因组文库,从富集(AC)。微卫星的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的10个微卫星中设计出5对引物。使用安徽省的14个板栗品种分析5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从5个微卫星位点得到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在4~7个之间,微卫星位点的平均PIC为0.63。利用微卫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14个品种分为2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基本一致。(AC)a微卫星的高多态性表明其在板栗遗传图构建和品种指纹分析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