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上大量应用,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畜牧业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动物使用抗菌药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一方面造成动物疾病防治屡屡失败;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源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肠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因此,食品动物源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抗菌活性较强的一种,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人医和兽医的临床实践,而且也被用作治疗水生动物全身性细菌感染的药物,考虑到环丙沙星应用于水生动物的疾病防治后,可能会诱导水中或者水生动物体内的一些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菌对该药产生耐药性,造成该药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2002年我国农业部已将该药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能引起人与动物的多种疾病。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多药耐药弯曲菌逐年增多,一旦耐药弯曲菌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将会给临床弯曲菌病的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弯曲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药物作用靶位点突变、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及多药耐药外排泵引起。论文对临床常用于治疗弯曲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杀菌机理和其耐药机制做一综述,为有效控制弯曲菌耐药性的产生、传播和公共卫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在动物生产上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且动物源耐药菌极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和动物性食品(肉制品和奶制品)传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也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菌,常引起腹泻、尿道感染、腹膜炎,甚至败血症等.此外,大肠杆菌也是肠道菌群的共生菌,食品动物中治疗或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给肠道中的大肠杆菌造成一种选择性压力,导致大量耐药大肠杆菌的出现,因此共生型大肠杆菌常作为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一个指示菌.肠道的内环境也为耐药基因的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生型大肠杆菌作为一个可能的耐药基因储存库,在耐药基因的传播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如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使其他异种菌株变成耐药菌株,从而带来预防与治疗动物疾病的困难.间接造成了大量的兽药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添加抗菌剂,实际上等于给动物持续低剂量口服用药,动物机体胃肠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肠道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人们不仅在动物和人体中分离到相同的耐药细菌,而且发现动物源细菌和人体细菌,甚至不同菌种中携带有相同的耐药基因.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耐药性细菌有可能随动物产品进入厨房和餐桌,进而传递给人,或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人病原菌.有些细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一旦在动物体产生了耐药性,此类细菌再感染人时,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失败.因此,动物细菌耐药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与人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在养殖业的广泛使用引起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与广泛传播。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流行不仅加大畜禽疫病的防控难度,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动物源耐药菌还可通过食物链感染人体或将耐药基因转移至人体病原菌,给食品安全和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革兰阴性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之一。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治疗PA感染的常用药,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药基因的不断出现,PA对这3类抗菌药物的抗药性普遍增加,甚至出现多药耐药(MDR)和泛耐药(PDR)菌株。除了对人类健康直接影响的医院及社区感染PA以外,该菌对毛皮动物如貂、狐狸和貉等危害严重,成为貂肠炎和出血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沙门菌作为我国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不仅威胁家禽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沙门菌血清型种类众多,不同血清型对鸡的致病性不同,确定沙门菌血清型对沙门菌病的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导致沙门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性增高,并出现多重耐药菌株,通过对沙门菌耐药机制的分析有助于寻找新的临床耐药沙门菌株治疗的方法。文章通过对鸡沙门菌的血清型、耐药性以及常用于治疗沙门菌病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鸡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加至治疗量,导致一旦猪群发生细菌性疫病即到很难找到有效治疗药物的地步。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而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细菌病危害加重。专家指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而且耐药菌产生之快、传播之迅速、耐药率与耐药水平之高是以前少有的。如果说以前抗生素的神奇功效令我们对许多传染病信心百倍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已经出现了令我们手足无措的困境。特别是近两年,医学和兽医临床上又出现了超强耐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危害更加严重,几乎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为此,加强和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仔猪黄痢的治疗上存在着严重盲目用药的倾向,不但影响疗效,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大肠杆菌耐药菌日益增多,并通过质粒转移而不断蔓延扩大,给人类医疗卫生也带来了困难,因此对仔猪黄痢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不但在治疗上具有实际价值而且对于控制人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的发现是人类医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约15年,尤其是在抗生素发现和应用的早期,几乎所有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皆较易治愈。但是,这种乐观的局面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而很快改变。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耐药病原菌逐年增加,使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表明,美国近年来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了58%。在动物中大量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使用那些人兽共用的抗菌药物,容易诱导产生各种耐药菌株,这些菌株在人兽之间的传递导致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在动物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应用,导致病原菌对动物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日益耐受,出现了非常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方式及原因,并简述了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氟苯尼考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新型酰胺醇类广谱抗菌药物,因其良好的药效学特征,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性感染。伴随着养殖业的大量使用,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部分细菌对酰胺醇类和人医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等多重耐药病原菌的特效抗菌药物恶唑烷酮类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氟苯尼考耐药机制做一综述,为有效控制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及氟苯尼考耐药菌对人与动物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重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21世纪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医疗、养殖业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沙门菌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严重影响了传统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极大困扰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沙门菌耐药机理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有效控制菌株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自然 《水禽世界》2003,(10):35-36
一种病原菌,因感染部位不同,能诱发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由不同的病原菌感染所致。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首先确定致病菌。使用药物有选择性,治疗时只有高敏药物才能迅速杀灭病菌取得预期效果。不合理用药、盲目滥用药物不但起不到治疗疾病、控制疾病的作用,反而会引起疗效下降或消失,甚至引起耐药性菌株产生、药物残留及药物中毒等多种不良后果。本文就抗菌药物治疗家禽细菌疾病失败的常见原因分析如下:1疾病诊断错误正确的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如病毒性感染,用抗菌药物无效。G+菌或G-菌感染,两者所需药物不同。一般情况下,不…  相似文献   

18.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特征性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1]。鸭大肠杆菌病常因单一或者混合性感染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上常用各种抗菌药物进行防治,但对抗菌药物过分的依赖造成了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与进化,且可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周围环境以及人类,会导致抗菌药物对人类疾病治疗效果的下降甚至无效。本试验应用临床分离的对四环素高度  相似文献   

19.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多发性疾病,治疗手段的好坏直接影响奶产量及乳制品质量,无规范的盲目用药造成耐药病原菌(虫)株日益增多,用药失败导致牛乳的病原残留;盲目超剂量、疗程用药导致牛乳的药物(抗生素)残留,对乳及乳制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可引起人及动物变态反应、中毒以及微生物固定菌系的形成[1-3].本试验用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抗菌作用和较小刺激性的中草药组成方剂,配合其他疗法,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法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抗菌促长药物耐药和残留的危害和预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可预防畜禽疾病、促进健康发育,已成为提高饲养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问题日益突出,药物残留成协着人类健康,从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的利弊之争”。争议的结果,是将治疗用和饲用抗菌药物分离;并根据国情规定了饲用抗菌促长药物的品种、使用对象、用量、停药期、配伍禁忌及药物最高残留限量。近年来,丹麦就因有报告称阿伏霉素导致耐药菌产生而停用;1997年欧盟成员各国亦中止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1]。我国农业部1994年7号文件中允许氨苯肿酸作为促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