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短季棉、大麦、玉米等间套复种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棉田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较两熟套种栽培复杂、费工,因此,本试验棉花品种选用短季棉进行探讨,期望达到简化栽培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推广与耕作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推广与耕作制改革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1麦棉两熟制1.1小麦与短季棉两熟栽培(连作、套种、移栽)。对生产条件好、土壤肥力较高、人多地少、灌溉水源充足的棉区,或具有夏粮高产优势的宜棉地区,如我省鄂北岗地,适当安排...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以一熟春棉为对照,通过设置短季棉与小黑麦、苜蓿、油菜、黑麦草4种饲草作物接茬种植,研究了不同棉饲两熟种植对周年产量、效益、棉花生长发育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短季棉接茬两熟种植的最优饲草作物。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单作相比,短季棉与饲草作物两熟种植增收一季饲草,周年纯收益平均提高了2.9倍。棉饲两熟模式下,不同饲草种植成本之间无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草作物,周年纯收益分别较苜蓿、油菜、黑麦草提高了20.2%、9.6%和7.0%。短季棉与不同饲草作物接茬种植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含盐量,并且饲草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优选短季棉与小黑麦接茬种植,其次为短季棉与黑麦草接茬种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江苏沿海地区夏播作物除种植水稻外,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及小杂粮,品种单一、效益较低。发展短季棉,可改善夏播作物品种结构,调剂茬口布局,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前景十分广阔。短季棉因播种时间晚,具有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相对较短、个体发育相对较小的特点,与春播中熟营养钵育苗棉花品种在栽培管理上差异较大。夺取短季棉高产除应抓好春播棉花共同的治虫防病、除草、松土、灭茬外,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技术。1选择优质高产良种品种优劣是夺取短季棉高产的基础。如短季棉中棉所50是一个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双价转基因棉…  相似文献   

5.
我国短季棉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人口众多,粮棉争地矛盾突出,发展短季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措施。发展短季棉可以实现麦棉两熟,省工,省投资,经济效益高,并在我国大面积生产取得成功,深受广大棉农欢迎。因此,发展短季棉生产有利于改善我国原棉供应紧张状况。现对短季棉生产现状、面临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热量与短季棉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热量与短季棉熟性分析刘士信,郑广生,刘 宇郑州市农技中心450045刘晓峰,贺桂仁河南省棉办450003河南省的短季棉,随着新品种育成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发展较快,1991年种植面积26.67万公顷,占植棉面积的26.5%。目前,束缚短季棉健康发...  相似文献   

7.
豫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棉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植棉本身费时费工以及河南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因素导致当地植棉面积急剧下降[1-2]。小麦棉花两熟种植是应对棉花面积急剧下降的一种措施。小麦生育后期套种短季棉,可以增加短季棉生长季节、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但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棉麦(油)两熟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棉产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棉麦(油)两熟乃至多熟制栽培。1986年以来,在全省棉产区实行了四改,即改春棉一熟制为粮棉两熟制;改不完全两熟制为完全两熟制;改前茬作物的低产、低值短季品种(如白菜型油菜、大麦等)为高产、高值中熟品种(如甘兰型油菜、小麦等);改直播套种的常规植棉技术为育苗移栽接茬连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短季棉在我国有两种生产类型;一是在东北、西北生长期短春季种植的特早熟品种,一是我国主要产棉区黄河、长江棉区一年两熟麦棉套种,油棉两熟连作夏播的特早熟棉花品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在实施“大麦开发利用研究”课题中,对大麦茬移栽营养钵育苗棉花、大麦套种营养钵育苗棉花、大麦茬复播夏棉和大麦垄点种夏棉进行了小面积试验及大面积示范。发现大麦棉花两熟夏收一季麦,秋收一季棉,一年两熟粮棉双高产。经推广应用后,不少农户很快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一耕制改革的尝试,为棉田开发利用大麦提供了新鲜经验,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实施大麦开发利用研究中,对大麦茬移栽棉、大麦套种移栽棉、大麦茬复播夏棉和大麦田串种夏棉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一、经济效益高大麦棉花两熟比单作棉和小麦棉花两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是一熟制春棉区 ,有效热量资源偏低 ,造成重茬棉产量低而不稳 ,是制约粮棉两熟发展的根本原因 ,依据春棉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 ,进行了麦后短季棉生产试验 ,探讨短季棉覆膜的增温保墒效应 ,为本地区发展短季棉提供技术支撑。1试验材料1 997年试验设在本所大荔棉花试验示范推广基地 ,前茬小麦 (每公顷 65 5 5 kg) 6月 5日收获后 ,6月 7日翻地灭茬直播中棉所 1 6早熟良种 1 5 0 0m2 ,6月 1 2日出苗 ,公顷留苗 1 0 .5万株。试验设覆膜栽培和露地栽培 (CK) 2个处理 ,小区面积 2 5 0m2 ,重复 3次。于 6月 2 6日选用 80 0 mm× 0 .0 7m…  相似文献   

13.
大麦的后熟作用斯克拉达尔曾证实通过籽粒完成的。近年来日本进一步阐明了大麦在生育后期后期茎秆养份对籽粒分配的比例。由于大麦生育期短,成熟早,在正常施肥条件下,大麦自灌浆至蜡熟期,上部茎秆及倒1—4叶枯黄较快,致使人们容易忽视这一现象。为探索大麦的后熟作用,我们作了如下的观察和测试。试验是在大麦进入蜡熟后期即麦粒已经成熟但未完全脱水时进行的。先后选择早、中、晚熟三种类型计11个品种,每品种分为两组,第一组未经后熟作用,将收获的麦穗  相似文献   

14.
淮北棉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淮北棉区棉花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中国当前棉花发展的整体情况,提出只有走增加复种指数之路,因地制宣地推广短季棉,由两熟向多熟发展,从单作到间套复种等方法来突破棉花生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棉花麦垅移栽两熟栽培中短季棉产量的高低是成败的关键,经多因素综合试验,证明4项农艺措施对短季棉产量作用的效果依次为密度>移栽日期>钵块>苗龄.在有效热量偏低的关中棉区,密度和移栽日期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每公顷收获7015.5kg小麦的情况下,皮棉产量≥1050kg的优化组合方案为X137~32d;X25月25~30日;X3 78×120~71×110(D × h@mm);X414.16万~13.3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以来,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态特点,在这些地区开展了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和德棉15号的小麦、大蒜和小黑麦(饲)三种茬后直播短季棉的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籽棉产量3742.35~4051.5 kg/hm2成效,并探索出了适合山东省该三植棉区特点的麦、蒜、饲后直播棉栽培模式与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合赣北彭泽县植棉区的一年两熟棉田高产出和高效益轻简栽培模式,通过棉花与马铃薯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模式和与传统的油棉两熟、麦棉两熟栽培模式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模式1(薯棉两熟轻简高效栽培)比模式2(油棉两熟双育苗移栽)增收36798元/hm~2,模式1比模式3(麦棉两熟连作)增收37518元/hm~2,比传统的油棉和麦棉两熟纯收入增加一倍还多;机播棉果枝1~2节位成铃率高,占85.1%,比移栽棉高30%左右,成熟的一致性好,有利于机械化收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麦酯酶同工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分析了502份栽培大麦和23份西藏野生大麦,结果如下:(1)栽培大麦共出现44条谱带,分15组45种带型,西藏野生大麦共7种带型;(2)酯酶同工酶的地理分布表明,具有相同或相近带型的品种分布与大麦生态区划和基因传播关系密切;(3)大多数西藏栽培大麦品种都有与西藏野生大麦相同的谱带,这条带除了在云南栽培大麦中发现外,其他栽培大麦品种中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鄱阳湖棉区种植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8的最佳密度,结合鄱阳湖棉区短季棉生产情况,设6个密度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测量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产量性状,为鄱阳湖棉区发展短季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度为12 0000株/hm~2较为适宜,其籽棉、皮棉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与中熟棉对照品种常规密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要进一步提高大麦单产 ,是从事大麦栽培研究的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必须弄清和掌握以下三个基本规律 ,即大麦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与大麦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条件变化规律 ,人和大麦生长发育及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结合云南立体气候特点 ,通过大量的栽培试验和示范研究 ,把大麦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系统化 ,理论化 ,总结出云南正季大麦高产栽培要抓住的 7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