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宁夏贺兰县进行的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09—2010年共培育扣蟹8 402.5 kg,平均单产484.5 kg/hm2,规格达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141 800 kg,平均单产8 175.0 kg/hm2,产值4.03万元/hm2,纯利润1.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65。扣蟹在池塘中暂养2个月左右,起捕率达到80%,说明其适应该地生长环境。2009—2010年共起捕成蟹30 037.0 kg,平均单产312.0 kg/hm2,规格达9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759 400 kg,平均单产7 911.0kg/hm2,产值4.72万元/hm2,纯利润2.0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3。  相似文献   

2.
在沿海滩涂一个1 000 hm2的特大水面鱼塘套养成蟹,在不增加投入、不影响鱼产量的情况下,收获成蟹196.88 kg/hm2,增收纯利润3 000元/hm2以上。结果表明,在沿海滩涂大水面鱼塘套养成蟹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果蔬鳖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81-282
对“果蔬鳖”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进行了1年的生产实践,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3年纯利润8.82万元/hm2,到第4、5年纯利润16.32万元/hm2。最后,对“果蔬鳖”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引进黄颡鱼全雄1号卵黄苗30万尾,在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1口面积为4 m×667 m的塘口进行池塘苗种培育试验,结果共获黄颡鱼鱼种1 563 kg,折合产量5 858.32 kg/hm2,规格28~30尾/kg,产花白鲢鱼种420 kg,总产值49 410元,折合产值为185194.90元/hm2,总成本33 264元,折合成本124 677.66元/hm2,纯利润16 146元,折合利润60 517.24元/hm2。  相似文献   

5.
进行稻田工程化养殖河蟹高产高效试验,结果显示:河蟹平均产量610.05kg/hm2,规格分布范围0.12~0.14kg,平均回捕率64.1%,平均利润2.8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9。由此可知,推广稻田工程化蟹稻综合养殖技术,可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提高稻田水体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1997年开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进行了蔬菜大棚1年种植3茬试验,即在甜瓜-油豆角两茬的基础上往前再抢种1茬早甘蓝,早甘蓝产量达37.5t/hm2,5月中旬上市,售价1.60元/kg,扣除成本及对第2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纯利润4.5万元/hm2.该生产技术推广面积已达20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美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稻蛙共生养殖技术,美蛙产量达25 975 kg/hm2,产值达34.3万元/hm2,平均利润15.7万元/hm2。水稻平均产量8 000 kg/hm2,利润16 300元/hm2。该模式可缩短美蛙养殖周期,饵料系数由1.2下降至1.0,回捕率98%。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生态甲鱼高产高效试验结果表明:养殖4年以后雌甲鱼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雄甲鱼可达750g左右,雌雄甲鱼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回捕率平均在80%左右,销售价格大多在170元/kg,4年产值为24.48万元/hm2,平均每年的产值为7.65万元/hm2。平均成本约4.5万元/hm2,平均利润3.1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1.7。  相似文献   

9.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生产仿野生甲鱼和大规格河蟹,在面积0.14hm2的池塘中开展鳖蟹混养生产试验。放养均重0.5 kg/只的黄河品系中华鳖200只、120只/kg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一齢蟹种6000只。经过1a生态混养,捕捞出售仿野生甲鱼204.7kg、河蟹106kg、青虾70kg、商品鱼167 kg,总产值5.18万元,总投入2.95万元,净利润2.23万元,投入∶产出=1∶1.76。  相似文献   

11.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镖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85-185,189
进行了淡水鲨鱼池塘试养,结果产量在22.5t/hm2,获纯利润10.05万元/hm2。详细介绍了淡水鲨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以期指导淡水鲨鱼的池塘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雌雄配比对中华鳖人工繁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人工繁殖不同雌雄配比的受精率差异,结果显示:在放养密度3750~4500 kg/hm2,亲鳖规格♀1.5 kg/只、♂2.0 kg/只条件下,雌雄配比可达8∶1。在不增加水体面积和投资情况下,雌雄比8∶1与5∶1相比多产受精卵13500~18000枚/hm2,可增加纯利润27000~30000元/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在安徽的繁殖技术,2013年5月19日,催产黑尾近红鲌30组,使用HCG、LHRH-A2、DOM混合催产,采用1次性注射。结果表明:效应时间为9~11 h,催产率80%,受精率80%,孵化鱼苗230万尾,在面积2 666.68 m2的池塘中培育夏花鱼种,出塘夏花鱼种209.76万尾,销售收入314 640元,成本56 000元,利润258 640元,平均利润969 895元/hm2。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在安徽省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进行黑尾近红鲌高产养殖技术试验,池塘面积0.8 hm2。结果表明:试验池塘共投放规格15~18 cm的冬片鱼种482 kg,总计26 420尾,放养密度33 025尾/hm2。到年底,垂钓和起捕共产成鱼12 559 kg,单产15 698.75kg/hm2,个体平均体重0.475 kg/尾,饵料系数1.24。销售总收入376 556元,总成本140 160元,总利润236 396元,纯利润295 495元/hm2,成本175 200元/hm2,投入产出比1∶1.69。  相似文献   

17.
王庆利  宋光同  汪翔  陈静  丁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90-12091,12093
[目的]研究稻田鳖、鱼、虾混养技术模式,克服高密度单养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疾病频发、风味下降等问题。[方法]选择3块水源、排灌设施等条件良好的稻田作为试验田,进行鳖、鱼、虾混养试验,分析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果]经过10个月饲养,共收获商品鳖6 904.3 kg、商品虾1 428 kg、商品鱼3 744 kg、收割稻谷24 625 kg,其中日本鳖、青虾饵料系数分别为1.8、1.6,实现总产值81.3万元,纯利润43.2万元,平均利润127 065元/hm2,投入产出比1∶2.13。[结论]该混养模式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在安徽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武山县地膜番茄套种豆角和萝卜高效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武山县洛门镇大南河流域年种植番茄1 333 hm2.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试验示范,总结了一套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即地膜番茄/豆角/萝卜,一般番茄产量12.75万kg/hm2左右,产值6.30万元/hm2,豆角产量2.25万kg/hm2,产值2.70万元/hm2,萝卜产量5.25万kg/hm2,产值2.70万元/hm2,总产值达11.70万元/hm2,纯收入达8.25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柴胡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胡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生长3~5 a的根含柴胡皂甙丰富,药用价值较高.近年来,由于野生柴胡限制采挖,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首选中药材.柴胡一般可产种子1 200~1 500 kg/hm2,产值为1.200万~1.500万元/hm2;根1 200~2 250 kg/hm2,产值1.410万~2.588万元/hm2;茎秆1.50万~2.25万kg/hm2,产值0.750万~1.125万元/hm2,累计产值为4.200万元/hm2,纯收入可达3.675万元/hm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农作物.现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柴胡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将东太湖庙港养殖区(8 hm2)用网围成4个区,进行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ri sinensiswere的轮种轮养试验。结果表明:网围区养殖蟹、鱼的年均产量为4 775.56kg/hm2,年均纯利润为20 411.55元/hm2,利润率为46.43%;氮、磷输入与输出比分别为1∶1.58和1∶1.56,养殖全程中氮、磷投入量小于输出量。与网围单养模式相比,“轮种轮养”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养殖区内的植被与底栖动物资源,促进饵料资源再生并形成良性循环,既有利于湖区植被保护,又可显著降低湖区氮、磷负荷,兼有经济与生态效益高之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