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嫚嫚  田敏 《农技服务》2014,31(8):96-97
本文分析了苹果绵蚜及其天敌在三种不同农事操作下的发生动态规律,研究了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废弃园中苹果绵蚜的总量最多,粗放园次之,而化防园中苹果绵蚜数量最少。从天敌总量来看,化防园中天敌总量最少,粗放园次之,废弃园中天敌总量最多。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弃园、粗放园、化防园。上述结果说明:药剂对苹果绵蚜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苹果绵蚜控制作用明显。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日光蜂研究的进展。以期对苹果绵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简述苹果绵蚜对苹果树的危害症状,从物理防治、药物防治、保护天敌几个方面论述苹果绵蚜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玉米//甘蔗对玉米蚜、甘蔗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对比分析玉米、甘蔗间作和单作模式下玉米蚜、甘蔗绵蚜及其主要天敌昆虫的组成和多样性,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蚜虫—天敌间相关性。【结果】玉米//甘蔗对玉米蚜和甘蔗绵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间作模式下蚜虫发生数量和峰值均低于单作模式;天敌亚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在不同地点间差异较大,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间作田蚜虫及其主要天敌间的相关性高于单作田。【结论】玉米//甘蔗影响了田间天敌昆虫群落结构,增强了害虫—天敌间相关性,可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密度,用于玉米蚜、甘蔗绵蚜的田间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在陕西省每年发生14~15代,在22~25℃的气温条件下,每头雌虫一生平均产蚜65~68头。主要天敌有苹果绵蚜蚜小蜂(日光蜂)、瓢虫类和草蛉类,其中苹果绵蚜蚜小蜂、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在每年7月份对苹果绵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风及人为因素是苹果绵蚜远距离和近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植被多样化对昆虫发生期和物种丰富度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果园植被多样化对昆虫群落的影响,在云南昭通苹果园中以3∶2∶1的比例种植黑麦草、三叶草和苜蓿,2年后,结果表明:处理园内苹果绵蚜的主要天敌如草蛉、瓢虫、食蚜蝇和日光蜂的发生期明显长于对照园(常规管理园);苹果绵蚜、叶蝉和蓟马等主要害虫的发生期短于对照园。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后,天敌种类数量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处于高峰期,相对于常规园的7月上旬至8月中旬。增加果园植被多样化,利于提高天敌种类的数量和稳定性,利于控制害虫。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是危害苹果属植物的重要农业植物检疫对象。调查表明,该虫在菏泽每年有两次发生高峰,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天敌有12种。通过过冷却点测定,苹果绵蚜在当地能安全越冬。综合防除措施有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及保护利用天敌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苹果绵蚜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性、迁移和传播途径以及在陕西渭北高原的防治关键时期,提出防治苹果绵蚜应首先抓好植物检疫,做好农业防治,保护和引进、释放天敌,及时开展化学防治,并提出防治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桔绵蜡蚧(Pulvinaria citricola Kuwana)有捕食性天敌昆虫2种, 隶属于鞘翅目的瓢虫科; 寄生性天敌昆虫有8种,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的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其中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为桔绵蜡蚧的主要寄生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71.2%,其数量变化将影响寄生蜂的整体消长变化。寄生蜂对桔绵蜡蚧的寄生率为40%.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全年活动期约为7个月。主要以1、2龄若蚜越冬。我区一般年份4月上中旬越冬绵蚜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迁移到嫩枝、叶腋、芽基部为害,部分绵蚜开始向周围树上迁移,5月下旬~6月中下旬是繁殖为害的高峰时期。被害树上布满绵蚜,并有白色絮状物出现。7~8月间气温较高,不利于绵蚜繁殖,再加上天敌特别是日光蜂对绵蚜的寄生和捕食,使绵蚜数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茂县1985~1989年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苹果瘤蚜、丽草蛉、苹果小卷蛾、中华星步甲、苹果全爪螨、顶梢巷蛾、苹果蚜、赤纹毒蛾等昆虫种群数量是影响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物种。叶片害虫亚群落对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关联度最大((?)=0.7202)。天敌昆虫亚群落次之((?):0.7074),枝干害虫亚群落再次((?)=0.6838),果实害虫亚群落最小((?)=0.6767)。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在渭北生态区进行苹果绵蚜防控工作,于2009年秋至2010年春开展其越冬状况调查。在试验园内选取苹果绵蚜发生较重的果树,定株调查,10d调查1次,分别观察记录取样部位、各虫龄虫量、被寄生数量。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渭北地区11月中旬进入越冬,次年3月中旬开始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根部越冬,树干略次之,枝条处最少。苹果绵蚜以2龄若虫越冬为主,平均比例达65%左右;1龄和3龄若虫所占比例较少,各约占13%和17%;4龄若虫极少,只占4%左右;成虫不能越冬。对管理状况不同果园,越冬虫口基数没有明显差异,树干处越冬虫较易被寄生蜂寄生,枝条次之,根部最低。标准化管理果园苹果绵蚜被日光蜂寄生的寄生率高于普通管理果园30%左右,被寄生率达75%以上。可见,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利用天敌防控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3.
豫西地区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及无害化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苹果绵蚜形态特征和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消灭疫区、控制苹果绵蚜危害等技术措施,以期为豫西地区苹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苹果绵蚜发生趋势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苹果绵蚜的为害对象、发生趋势、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为害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控苹果绵蚜的策略和防治方法,为今后进一步防治苹果绵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为禁止进境的有害生物,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苹果绵蚜为苹果属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根部。本文通过分析苹果绵蚜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为渭北地区苹果绵蚜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苹果绵蚜,因其体液呈紫红色,故又称苹果血蚜,隶属于同翅目绵蚜科绵蚜属.苹果果实受害后发育不良,易脱落;侧根受害形成肿瘤后,不再生须根,并逐渐腐烂.苹果绵蚜是国内的检疫对象.在我国,苹果绵蚜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南和四川等地,也是目前渤海湾果区,尤其是胶东半岛果区最重要的枝干类风险性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 ,是苹果生产的大敌。绵蚜群落通常寄生在苹果枝干的粗皮裂缝、切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以及裸露地表根际等处 ,绵蚜背部着生的白色绵状物堆积在一起看上去非常明显 ,容易发现。它以成虫和幼虫在苹果幼嫩组织和枝干吸食汁液 ,被害枝组织受刺激可形成肿瘤 ,影响养分输送 ,削弱树势 ,消耗树体营养 ,寿命缩短 ,严重时可使枝条或整枝枯死。所以世界各国都把苹果绵蚜列为进出口检疫对象。1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以一至二龄若虫潜伏在苹果根部土中及枝干裂缝中过冬。次年春季开始活动为害。若虫逐渐成长为无翅胎生…  相似文献   

18.
<正>苹果绵蚜属于国家二类检疫虫害,20世纪90年代初在燕山地区开始小面积发生,近几年来在唐山地区的苹果园常有发生,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苹果绵蚜的危害,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休眠期防治绵蚜的方法,供果农参考应用。1苹果绵蚜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白毛虫、山楂卷叶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分为有翅蚜、无翅蚜、若虫。无翅孤雌蚜卵圆形,腹部膨  相似文献   

19.
苹果绵蚜的检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宽祥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3):38-38,54
苹果绵蚜近几年在我国部分重点果区不同程度发生,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一带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为果农和科技工作者有效防治苹果绵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苹果绵蚜是世界性植物害虫检疫对象,为了防治其在苹果产区发生蔓延,笔者去年夏初至今春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在一些老果区发现有苹果绵蚜发生危害之迹象,为此对苹果绵蚜的发生防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防治试验,通过对调研情况和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式,为指导优质苹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