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育是养蚕的关键。小蚕叠式蚕框育因其具有省工、省叶等优点,目前在我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掌握小蚕叠式蚕框育的十日三眠日眠控制技术,可提高小蚕共育的质量,增加种桑养蚕效益,推动我区小蚕共育向商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袁乐成 《中国蚕业》2004,25(1):29-29
用木盒饲育小蚕,是在80年代初期桃源蚕业科技工作者与蚕农一道从养蚕操作实践中创造发明出的一种小蚕饲育方法.与传统的蚕匾育相比,该方法具有省工、省叶、省房、省防病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蚕具成本等优点.以后又经过20多年的应用与改进,木盒育小蚕以其木盒制作简单,养蚕操作方便,消毒彻底,保温保湿,适合小蚕生理发育等特点深受广大蚕农喜爱.目前小蚕木盒育正在桃源县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养好小蚕一半收"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可见小蚕饲育是整个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规范小蚕饲育技术,一直是蚕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小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现实,把小蚕集中在较好的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的小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小蚕共育一是有利于补催青,能有效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了蚕农饲育头数;二是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小蚕的饲育形式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情况。为了探索这些不同饲育形式的养蚕成绩及经济效益,我们对宿迁县大新乡的芦集等四个村的小蚕饲育形式进行了养蚕成绩的调查。我们调查了四个蚕桑重点村的82、83年小蚕饲育形式及其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表1。  相似文献   

7.
<正> 小蚕饲育箱能有效地控制饲育小蚕所需要的温湿度,适应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其特点是使用方便、省工,有利于蚕种补催青。小蚕饲育箱养小蚕技术要点: 1 饲育箱的消毒:在养蚕前后,将饲养箱洗净,在太阳下打开饲育箱门曝晒后用1%漂白粉液喷洒消毒,然后与大蚕室、蚕具一起用毒消散或硫磺熏蒸。  相似文献   

8.
<正> 何谓“小蚕专业育”?就是蚕农以专门饲养小蚕为职业,并以出卖(或提供)小蚕为目的的一种养蚕形式。实行“小蚕专业育”以后,就把蚕的一生分为小蚕、大蚕两个饲育阶段和相互隔离的两个场所,是科学养蚕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节省、高产、增收的一种最佳形式。小蚕饲育到什么时候分(卖)蚕最好。有的说饲养到三令或三令起蚕出售;有的主张“共育”到三令第二天卖蚕。我认为把小蚕阶段完成后,即三眠起蚕给两次桑叶后分  相似文献   

9.
小蚕联户共育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蚕联户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组织养蚕农户将一定数量的蚕种同育一室的饲育方法,实行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采用标准化饲育技术,促使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确保蚕儿存活头数,以提高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桐庐县种桑养蚕户多,农户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小蚕联户共育入手,着重研究推广养蚕技术新体系,为进一步探讨小蚕专业化饲育打下基础,以提高全县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如东县在省农业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项目支持下,将饲料养蚕技术研究探索与应用作为现代蚕业技术、促进蚕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全县共有17个共育室38次采用饲料饲育小蚕2567张,占全县家蚕饲养量的4.01%。其中春蚕期1975张,再次创造了国内单季应用饲料饲育小蚕的新记录。今年重点解决了去年春期以来饲料易发生霉变的技术难题,重振了广大技术人员和农民采用饲料养蚕的信  相似文献   

11.
胡大武 《四川蚕业》2013,41(3):38-39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对环境的要求,采用适度规模集中饲养,是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一种科学养蚕组织形式,具有"三省"、"三高"特点,即省人工、省桑叶、省投资,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高、养蚕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要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必须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3.
小蚕塑料盒帐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蚕的饲养过程中,小蚕期饲育管理的优劣,对于养蚕生产成绩的丰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当今千家万户的养蚕条件下,一些新兴蚕区,还习惯于单家独户养小蚕,致使养蚕成绩不佳,经济效益低下,进而影响发展蚕业生产的积极性.本试验侧重于蚕桑"二户"为今后推广应用的主要对象,试图通过改进小蚕期的饲育设备和技术,来达到  相似文献   

14.
陈子铭 《北方蚕业》2010,31(1):35-36
从降低养蚕劳动强度,缓减农村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出发,结合榆林蚕桑生产的实际及气候特点,研制出适宜榆林推广的几种省力化蚕具。介绍了小蚕饲育箱、大蚕笆篱式饲育平台、大蚕省力化平台及活动式饲育平台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陈汉文 《蚕桑通报》2007,38(2):62-63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它不仅能使养蚕高产、稳产、质优、高效,而且还能节省桑叶、节省劳力、节省投资。笔者根据多年的小蚕共育经验,就如何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做一简要介绍,以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石泉县蚕桑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过去二十余年推行的"三三制"的养蚕布局模式,主张推行全年5~6批次简易省力化多批次养蚕生产布局.伴随着年养蚕次数的增多,小蚕期采用集中共育或小蚕饲育箱育,成为养好小蚕、实现蚕期无病高产、节本增效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此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改萍 《北方蚕业》2007,28(3):55-55,57
去年,阳城县蚕桑中心引进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新技术,它是针对小蚕饲育中温湿度难控制,煤火加温又会造成蚕儿煤气中毒的核心问题研制而成,它不仅适用于多蚕户集中小蚕共育,而且适用于年养蚕5-10张以上大户小蚕饲育,是当前养蚕生产中小蚕饲育的首选.整套设备由温湿自控器、双层塑膜活动木框棚、叠放式木制蚕匾组成.笔者结合蚕桑生产实践,总结有以下十个优点:  相似文献   

18.
田时铭 《四川蚕业》2002,30(2):32-33
<正>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措施。它不仅是养蚕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一种饲育形式,而且还能节省桑叶和劳力。其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实行小蚕规模化饲育可有效解决小蚕饲养成绩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推广养蚕省力化和专业化,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在结合近几年江西蚕桑基地县实施的小蚕共育经营模式基础上,辅以应用新设施、新技术,从小蚕规模化饲育的含义、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育技术、消毒防病技术及管理要求等方面,总结提出小蚕规模化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参照先进地区技术改造的经验,实现养蚕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搞小蚕饲育专业化、大蚕饲育简易化和实现桑园(树)剪伐机械化;第二步,逐步分阶段实现栽桑养蚕全过程的机械化。因此,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设想。 一、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共育系一个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地坑共育和炕房共育,一般提高单产10%以上。但是,发展还不平衡,饲育量也小,跟不上蚕桑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进一步向高级方向发展,作到小蚕共育室标准化、电气化、温湿度自控化,每日给桑间隔时间尽量延长,给桑次数减少到二至三次,逐步由目前以队为共育单位转向以大队和公社为单位发展,规模适当扩大,一个共育室应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