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肉鸡腹水症又称"心衰综合征"、"鸡高原海拔病",是以明显腹水、右心室扩张、肺充血、水肿及肝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多因子致使病鸡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导致患鸡死亡的综合性疾病。1发病机理肉鸡腹水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肉鸡生长过  相似文献   

2.
肉鸡腹水症     
肉鸡腹水症是肉鸡养殖业上的一种新的疾病,其典型症状是腹腔内积有大量的液体,且在腹水出现之前就业已发生心、肺、肝、肾等内脏的明显病理性损伤,因此又称为肉鸡腹水综合征。病鸡常常死亡或在加工厂被废弃,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肉鸡腹水症最早报告于一些高海拔国家和地区,随后在一些低海拔和海平面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现。我国在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有病例报道,高海拔及低海拔地区均有肉鸡腹水症的发生。肉鸡腹水症最早出现于3日龄肉鸡.2-3周龄肉鸡敏感性较高,4-5周龄肉鸡多发。本病在各类家禽都可发生,但最多发、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3.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以腹腔大量潴留腹水为特征的疾病,可分为肝型腹水症、肺型腹水症和心型腹水症.这种疾病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肉鸡养殖的发展.本病多见于20~50日龄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染病初期,患鸡精神萎靡,喜卧不起,行动困难,可见腹部严重膨大,触之有波动感,严重者腹部着地,呈企鹅状.发病率在5~50%,死亡率非常高,目前,该病在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日本以及中国广流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分析、病变症状及防治要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肉鸡养殖户防疫此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肉鸡发病多在4~6周龄,有的发病在3周龄,且雄性多发占72%,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见于冬春舍饲养季。随着肉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肉鸡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率增加明显。1发病情况汝南某白羽肉鸡养殖户,现存栏5 000只,35日龄罗斯肉鸡,近3 d发现有零星肉鸡死亡。死亡肉鸡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腹腔积水、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心肺功能衰竭和肝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幼龄肉用仔鸡。该病与猝死综合症及生长障碍综合症成为当今肉鸡饲养业的3种最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肉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特点肉鸡腹水综合征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幼龄鸡群中,多见于3~6周龄,特别是速生型肉鸡,且公  相似文献   

6.
肉鸡腹水症又称肉鸡水肿病、心脏衰竭综合征,以病鸡明显腹水、右心室(房)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肝脏肿大及全身性出血为特征,本病是由于慢性缺氧引起心脏、肺脏损伤所致.最近几年丹东肉鸡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随着肉鸡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由于一些肉鸡饲养者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平均发病率竟达到6%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心衰综合征",是以明显腹水、右心室扩张、肺充血、水肿及肝脏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多因子致使病鸡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而导致病鸡死亡的综合性疾病. 1发病机理 肉鸡腹水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肉鸡生长过快,心肺功能不能很好满足和适应快速增长对血氧的需要所致.  相似文献   

8.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文探讨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并提出了及时清洁饲料食槽、适当调节禽舍温度等防控措施。对病鸡进行物理及药物的双重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冬季,可以说是鸡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在冬季饲养的肉鸡。由于保温条件差、舍内饲养密度较大、空气不好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鸡的心肺发育及供氧功能,从而可导致肉鸡腹腔蓄积大量的液体,这种疾病被称为心衰综合症或肉鸡腹水综合症。此病可防可治,因此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1临床症状肉鸡腹水症多发生于30日龄左右。患有腹水症的病鸡,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冠髯发  相似文献   

10.
肉鸡腹水综僵征也称作高海拔病.因以前只见于高原地带而得名。肉鸡腹水综合症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肉鸡的几种主要综合病之一,该病与猝死综合征及生长障碍综合征已是世界性的肉鸡饲养业的二种最严重的新病。是以明显的腹水、右心扩张、肺充血、水肿以及肝脏的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多因子致使病鸡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从而导致病鸡死亡的综合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腹水症、"高海拔"症、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鸡慢性缺氧、代谢机能紊乱,临床上以腹腔积液和右心室扩张、全身瘀血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肉仔鸡腹水症是主要危害快速生长幼龄肉鸡的以浆液性过量聚积在腹腔内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该病已是世界性的肉鸡饲养业的严重问题,同时由于腹水症所造成的饲养中的死亡和加工过程中降低屠宰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腹水症 (Ascites)又称高海拔症、水肿病、心衰综合征和腹坠病等,腹水是由细胞水平对氧需要一系列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属快速生长鸡易发的特异性充血性的心力衰竭症。肉鸡快速生长的品系比慢生长的品系易感腹水。此病首次于 1946年由美国报道,当时是由雏火鸡发生,目前腹水症是引起肉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肉…  相似文献   

13.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以腹部积液,心衰,肺脏充血坏死,肾脏肿大及肝脏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2~6周龄肉鸡,最早也可发生于1周龄内肉鸡,正常情况下体型较大鸡只容易发病。发生该病后可造成鸡只陆续零星死亡,最高可达30%以上。本文通过对1例肉鸡腹水综合征临床症状诊断和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肉鸡腹水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腹水综合征李三星(河北农业大学牧医系,保定071001)王敏(河北省食品公司养鸡场)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腹腔大量潴留腹水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其病型可分为肝型腹水症、肺型腹水症和心型腹水症。其发生原因有生长过快、中毒、缺氧、寒冷、高海拔、高温、细菌感...  相似文献   

15.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世界肉鸡业所面临的三大危害最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随着肉鸡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危害、临床症状、发病机理、预防和减缓肉鸡腹水综合征的营养与饲养技术等,为降低实际生产中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inbroilers),又称肉鸡腹水征、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脏器发生病理变化、明显腹水、右心室肥大扩张、肺瘀血水肿、肝肿大为特征的综合征。它和猝死征、腿病构成了当今严重危害肉鸡业的三大疾病。本病首先报道于玻利维亚高海拔的肉仔鸡群中,以后在秘鲁、墨西哥和南非的高海拔地区也有记载。我国自1986年在江苏、北京、上海、南京、广东等省市相继发生本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发病地区也不断扩大,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有鸡只死亡30%以上的报道。调查显示,每年由于肉鸡腹水征…  相似文献   

17.
肉鸡腹水症     
肉鸡腹水症得名于该病发生于肉鸡及病鸡的腹腔内有大量的积水。该病遍及全世界,凡有肉鸡生长的地方就有此病发生。Maxwell和Robertson于1996年对18个国家进行了腹水症的调查,平均发病率约为4.7%,成为养鸡业一严重问题。高海拔地区在3日龄、海平面地区在5日龄即有发病的报导。该病在我国也较为常见,肉鸡腹水症的平均死亡率约  相似文献   

18.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高海拔病,心衰综合征.该病临床上以病鸡腹部膨大,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站立时腹部着地,行动缓慢,严重病鸡鸡冠和肉髯紫红色为特征.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然而现在在低海拔地区发病率也明显增高,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肉鸡也大量出现腹水症,该病主要见于4周龄以上雏鸡,并且雄性多与雌性,气温低时腹水症的死亡率增加.我国1986年开始见有此病的报道,之后在多个省份出现,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1].因此该病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肉鸡腹水症又称肉鸡水肿病、心脏衰竭综合征,以病鸡明显腹水、右心室(房)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肝脏肿大及全身性出血为特征,本病是由于慢性缺氧引起心脏、肺脏损伤所致。最近几年丹东肉鸡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随着肉鸡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由于一些肉鸡饲养者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平均发病率竟达到6%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成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腹水综合征首次报道发生于高海拔地区饲养的肉鸡,曾一度称为“高海拔病”。但随着本病在其他饲养环境中相继发生,因而有鸡水肿病、心衰综合征、腹坠症(Drops)等名称。腹腔积液是本病区别于其他相关疾病(如猝死综合征)的重要诊断指标。本病最常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